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01 03:27:00
導語: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年月日,省縣政府下發了《關于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府發〔〕24號)。為認真貫實省縣政府文件精神,大力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堅持居家養老為主,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指導示范性公益養老,積極支持鼓舞民辦養老,不斷健全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和基本養老服務系統,特提出加速發展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的施行意見如下:
一、切實加強加速發展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是貫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本的主要表現,是完成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老有所養”目的和“增強老齡工作”部署的主要行動,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著力保證和改善民生,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效果,促進社會和諧不變的必定要求。我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6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2.9%。老年人口基數大、高齡老人比例高、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特征日益展現,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普遍而深入的影響,發展養老服務事業非常緊迫。經由多年努力,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獲得了較猛提高,但社會化養老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足,政策律例不夠完善,服務和治理系統尚不健全,難以知足快速增進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為此,各級縣政府和有關部分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清我市人口老齡化情勢及其帶來的深入影響,進一步加強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歸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內容,認真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二、加速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準則、總體目的和首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實踐和“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率,堅持“以人本、具體關心、重點賜顧幫襯”的理念,以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的基本好處為起點,堅持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加速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歷程,不斷提高全市的城鄉養老服務程度。
(二)基本準則
1、堅持縣政府主導與社會參加相結合。以縣政府公共財務投入為支持,以政策扶持為導向,鼓舞社會力量參加養老服務業發展,構成縣政府與社會力量互聯、互動和互補的格式。
2、堅持立足實際與面向將來相結合。立足于我市人口規劃和經濟與社會發展實踐,科學分析將來一個期間養老服務需求的新趨向、新走向、新問題,將養老服務業發展歸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面向將來要著眼高起點、高程度,立足實際要統籌面前需求和實際能夠。
3、堅持有序建設與合理規范相結合。以時機對等、資源開放、公道競爭為準則,既要適度降低養老服務業的準入門檻,又要知足養老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必備前提,有序建設養老服務機構和老年人服務場合,優化養老服務機構空間結構和行業構造,并與居家養老服務協調發展,依照行業規范和技能規范,合理指導,推進治理規范化、服務規范化,調整存量、優化增量,提高養老服務治理程度。
4、堅持公益服務與市場運營相結合。采取無償、低償、有償等多種服務方式,以堅苦老人、最需求協助老人為縣政府制訂加速推進養老服務業政策的重點,切實知足中低收入老年人的中低端需求。在統籌其他社會人群的前提下,采取市場化運營的方法,為高收入老年群體供應特性化的高端服務,不斷知足城鄉老年人的各類養老服務需求,提高老年福利服務程度。
(三)總體目的
依照“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大眾化、服務方法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以居家養老為基本、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增補的基本養老服務系統,逐漸完成老年福利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改變。積極探究服務質量優秀、監督治理到位、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運轉機制和治理形式,使基本養老服務程度與我市人口老齡化情勢相順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協調。
(四)首要任務
1、提高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程度。加速對公辦養老機構的革新和建設,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縣政府主辦的福利型、保證型、示范型養老機構,為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發揚引領效果。每年新增養老床位2000-3000張,保證2012年全市每百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數3張,2015年到達4張,2020年到達5張,并隨著老年人口添加而不斷提高床位總數,堅持每百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高于全省均勻程度。加速鄉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歷程,全市鄉村五保集中供養率不變在80%以上。堅持鄉村五保老人和城鎮“三無”老人供養規范隨經濟發展和物價轉變相順應的調整機制。依照“不變、轉型、提高”的要求,在承當城鎮“三無”人員和鄉村五保對象養老職責的還,加大“公辦民營”改革力度,加速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轉型,面向社會供應符合市場需求的服務。
2、加速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主要路子,積極鼓舞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經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縣政府購置服務、規范服務規范、增強行業監管等辦法,指導和鼓舞民間成本以獨資、合伙、協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法,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康復護理院、臨終關心病院等養老服務機構,統籌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大力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快速、健康發展。
3、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結合城鄉社區建設,經過政策扶持和指導,采取專業化服務與意愿者服務相結合,有償、低償、無償服務與縣政府補助服務相結合的方法,在縣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之間建設起功能互動的養老服務平臺,構建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系統,逐漸使居家老年人取得就近、便捷、周密的服務。到年,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建成1-2個具有必然規劃,具有配餐送餐、保潔打掃、醫療陪護、日間照顧、緊要救助等服務功能的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過以點帶面,到2020年,居家養老服務形式在全市的城市社區遍及履行,30%以上的村依托鄉鎮敬老院、村級老年活動室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網點,逐漸完成老年人群居家養老服務的全掩蓋。
4、增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經過提高從業人員工資程度、落實社會保證待遇、增強技藝培訓和職業教育、規范技藝資歷評價判定等手段,鼓舞和支持更多的社會就業人員從事養老服務。積極倡議意愿服務,加速堅持以專業服務人員為主體、社會工作人才和意愿者積極參加的養老服務隊伍,提高專業化服務程度。
5、強大養老服務產業。把培養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作為調整優化經濟構造和促進全民創業的路子之一,積極指導和扶持社會成本、民間成本、工商成本、外來成本投資老年生活服務、醫療康復、文娛教育、老年用品、休閑旅行等養老服務產業,鼓舞和支持金融保險為養老機構供應相關服務。
三、加速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政策辦法
(一)對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加大投入。各級縣政府要加大對公辦養老機構的投入,列支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公益金賜與響應配套。在知足公辦養老服務對象入住的前提下,鼓舞公辦養老機構供應社會化養老服務。積極探究公辦養老機構服務對象到民辦養老機構養老的新路子。完善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收費準則,面向社會收養自費老人,由價錢主管部分依據設備前提和服務項目,經過成本核算確定指導性收費規范。積極探究公辦民營的養老服務路子,增強內部治理、獨自核算等準則改革,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工作運轉機制。
(二)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執行補助。對按規范建設、獲得《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同意書》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各級縣政府要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賜與恰當補助。用房自建且建成投入運用的,由同級財務按建設規劃賜與一次性建設補助,300張(含)床位以上的按2000元/床予以補助,300張床位以下的按1000元/床予以補助;用房屬租用且租用期5年以上的,按審定床位數分5年每年津貼100元/床的規范賜與租賃補助。對已開業的民辦養老機構,按入住老人實踐據有床位數,由同級財務賜與每年每張床位600元的運營補助。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安頓城鎮“三無”人員和鄉村五保對象的,財務按上述人員的供養規范將費用直接轉入民辦養老機構;與自費養老最低規范比較的不足局部,縣政府賜與恰當津貼。
(三)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賜與津貼。對按規劃和規范新建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經歷收及格,各級縣政府要經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由同級財務一次性賜與3-5萬元的建設津貼;年正常開放260天以上的,由同級財務每年賜與1萬元的運營津貼。對鄉村五保老人、城鎮“三無”老人、低保或低保邊緣家庭中的掉能和空巢老人、80周歲以上的高齡特困老人,以及城鎮“三老”優撫對象(老烈屬、老傷殘武士、老復員武士),執行縣政府購置服務,賜與每人每月1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券,老年人憑券選擇居家養老中心內明碼標價的服務項目。鼓舞有前提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以連鎖運營等方法,跨社區開展服務。指導和鼓舞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公司等社會力量積極參加居家養老服務。
(四)對養老服務機構相關稅費予以減免。經民政、財稅部分審批認定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凡政策規則可以減免的稅費悉數減免;暫免征收自用房產的房產稅、城鎮土地運用稅、車船稅;依照國家規則的權限和順序免收市政公用設備配套費、建筑行業上級治理費、白蟻預防費、房子產權注銷費、衛生質量查驗費、水土堅持設備賠償費、防曠地下室易地建設費、建筑施工超標噪音排污費、各類行政性執照費、城市煤氣和供水的增容費、殘疾人就業保證金、新型墻體專項資金、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當地教育附加、防洪保安資金、價錢調理基金等規費。用電、用水、用氣按民用價錢繳費,減半收取城市生活垃圾費,運用德律風等電信營業賜與優惠和優先賜顧幫襯。有線電視初裝費減半,收視維護費按居民收費規范收取。對企事業單位、社會集團和個人等社會力量,經過非營利性的社會集團和縣政府部分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核算企業所得稅應征稅所得額時,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局部,準予扣除;個人所得稅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五)對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和設備用房供應保證。養老機構建設用地屬社會福利設備建設用地。在節省集約用地的準則下,對非盈利性社會福利設備建設用地,依照有關司法、律例規則優先保證,并可予以行政劃撥;以有償方法獲得土地的,本地縣政府應予以恰當津貼。規劃部分應依據《城市寓居區規劃設計規范》,將老年人服務設備歸入新城建設和老城革新規劃。對歸入建設規劃的養老服務設備建設項目,有關部分優先審批。鄉(鎮)村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經同意可以運用集體土地。經城市規劃部分贊同,鼓舞社會力量將閑置廠房、民用設備改(擴)建成民辦養老機構。新建房屋小區要裝備養老服務用房。增強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運營治理,嚴禁改作賓館、飯鋪、寫字樓和其他貿易用房。對現有養老服務設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或許改動用處性質,確因國家建設需求拆遷或占用的賜與重建。
(六)增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把建設養老服務隊伍與促進社會就業結合起來,各級縣政府要將養老服務技藝培訓歸入城鄉就業培訓系統,落實相關優惠政策,供應免費技藝培訓;在各養老機構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安排1-2個由縣政府購置的公益性崗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逐漸提高養老服務人員工資程度,公辦養老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工資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資規范,并列入縣級財務預算,落實養老、醫療保證待遇,促進養老服務隊伍不變。鼓舞處理注銷賦閑的就業堅苦人員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并按規則享用崗位補助和社保補助政策。下崗賦閑人員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或養老服務機構吸納下崗賦閑人員,經相關部分同意,可享用國家規則的下崗賦閑人員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鼓舞下崗賦閑人員興辦家庭養老院、托老所,開展老年護理服務。積極倡議、發展意愿者隊伍,探究堅持義工服務時間儲藏制等合作服務體制,縣政府和有關部分要為意愿者、義工參加養老服務供應需要的前提。組織施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證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規范(試行)》,逐漸推進養老服務職業技藝資歷判定工作,執行持證上崗。扶持有關院校開設涉老服務專業,指導和鼓舞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老年服務,不斷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程度。
(七)規范養老服務行業治理。各級民政和老齡部分要對各類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執行社會福利機構認證準則,并會同稅務、工商、人保、衛生、安監、公安、環保、物價等部分,制訂和完善養老服務業的行業規范和質量規范,堅持天資評價、認證、治理系統,開展服務質量評價和服務行為監督,逐漸推進行業監管的規范化、規范化、準則化。組建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經過協會增強行業自律和自我治理。依法明確和規范養老服務機構與服務對象的權益與任務,鼓舞貿易保險公司開展入住老人不測損傷保險營業,降低養老服務機構運營風險。增強對公辦養老機構的財務專項資金治理運用、入住對象資歷審核和對民辦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財務津貼前提等方面的評價評審,保證財務資金運用效益。
(八)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漸堅持各級機構養老服務信息治理系統,歸入縣政府本能機能部分數據庫治理,實時向社會供應養老服務需要求資源供給信息。倡議社區堅持老年人健康檔案、為老服務熱線、居家養老呼叫系統等便捷有用的乞助和服務信息溝通渠道。
四、增強對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組織指導
(一)完善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組織系統。各級縣政府要高度注重老齡工作,把老齡事業發展擺上突出地位,列入主要議事日程,歸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堅持健全縣政府指導、老齡工作機構組織協調、涉老部分各司其職、社會普遍參加的老齡工作指導體制和運轉機制。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要研討制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和政策辦法,增強督促檢查,實時研討處理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中碰到的嚴重問題。老齡委各成員單位要依照部分職責,認真制訂有關扶持政策的施行細則,并切實抓好落實。各部分要增強溝通,親密協作,努力構成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全體合力。
(二)堅持不變的老齡事業經費保證機制。各級縣政府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老年人口規劃,堅持公共財務投入偏向,把老齡事業經費、養老服務建設和運營補助、高齡老人生活津貼歸入本級財務預算安排,加大對老齡事業資金的投入。從年起,市、縣財務辨別按老年人口數每人每年0.5元、1元的規范,列入同級財務預算安排老齡工作經費和老齡事業專項經費,并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順應的老齡事業經費不變增進機制。要統籌安排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老齡事業的發展,福利彩票公益金、體育彩票公益金每年辨別按留成總額的10%和5%安排老齡事業專項經費,用于養老服務設備建設、特困老年人救助、居家養老服務補助、老年體裁活動等項目,贊助表現扶弱濟困主旨的老年人公益事業。各級縣政府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及其建設項目標信貸投入,恰當放寬借款前提,并供應優惠利率,關于規劃較大、前景較好、市場急需的養老服務項目,財務部分應賜與需要的貼息借款并共同做好擔保機構的協調工作。鼓舞和倡議各類慈悲機構和社會資金投入老齡事業,構成多元化的財力投入機制。
(三)增強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目的的治理考評。各級縣政府要依據本地人口老齡化歷程和養老服務需求情況,認真制訂和組織施行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對目的完成狀況進行嚴厲檢查審核。從年開端,將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列入各級縣政府民生工程,由相關部分明確量化詳細目標,執行目的治理責任制,保證目的如期完成。
(四)營建加速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社會情況。在全社會普遍開展尊老、愛老、助老思想品德教育,改變社會養老觀念,倡議新型孝道文明。表揚先進,堅持典型,積極引薦符合前提的優異養老服務工作者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對象和先進榜樣,大力營建關懷支持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優越氣氛,促進社會和諧不變。
- 上一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建工作意見
- 下一篇:金融生態環境構建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