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規模化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01 07:52:00
導語:特色農業規模化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緊緊圍繞農業“422”工程,積極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現就年農業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性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大戰略部署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糧食供求平衡,加大政策投入扶持力度,穩定主導糧食作物面積,擴大農作物間套種面積,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著力抓好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二、目標任務及工作重點
(一)穩定糧食油料基礎產業。計劃糧食播種面積42.5萬畝,糧食總產量12.2萬噸,其中:小春14.3萬畝,產量2.34萬噸;大春28.2萬畝,產量9.86萬噸。油菜籽播種面積1萬畝,產量0.08萬噸以上。
(二)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是茶葉生產按照“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新植一批”的思路,抓好茶園建設,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在10萬畝,投產面積9萬畝,產量6000噸,農業總產值1億元,計劃新植茶葉0.1萬畝,低改茶園2.1萬畝,豐產茶園建設0.25萬畝,中幼齡茶園扶育0.5萬畝。二是繼續抓好甘蔗產業。以甘蔗高產創建、良種推廣和噸糖田建設為重點,穩定甘蔗面積13萬畝,新植2.64萬畝,確保甘蔗農業產量50萬噸。三是圍繞打造優質煙葉生產基地的目標,堅持“控”、“穩”結合,繼續加大煙水工程、積極做好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全縣烤煙指令性種植面積5.3853萬畝,合同收購量13.5萬擔;香料煙生產要狠抓十大科技措施落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確保煙葉安全。全縣計劃種植香料煙1.3萬畝,收購煙葉4萬擔。四是穩定推進蔬菜產業建設,計劃種植面積3萬畝(其中大棚蔬菜100畝)。五是繼續抓好漁業生產,穩定養殖面積2.75萬畝,漁業產量1100噸。
(三)著力打造特色重點產業。圍繞實現“基地建設規模化、龍頭企業現代化、產業經營集約化”的目標,在認真抓好糧食、茶葉、蔗糖等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抓好、姬松茸、咖啡等產業的發展。
(四)加快培植特色新興產業。按照布局區域化,開發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要求,認真總結近年來我縣在開發培植特色新興產業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新產業。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把水利建設作為今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注重科學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重點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人飲安全工程、小農水續建工程、冬春修等水利工程建設。同時,依托中低產田地改造、煙水配套工程、甘蔗噸糖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加大土地復墾、整治和高穩產農田建設力度,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提高耕地質量。
(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按照全市重大農業科技措施推廣要求,重點抓好六大農業科技工程。良種工程:以“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種子的推廣應用為主導,加速優良品種推廣速度,發揮良種在農業增產增收中的重大作用。植物保護工程:突出生物多樣性栽培和重大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為農業提供科學保障。沃土工程:突出高穩產農田建設和測土配方施肥等節本增效技術的應用推廣,切實提高耕地、肥料利用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綠色證書工程: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不斷提高全縣農民的轉移就業能力和生產技能,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工作來抓。
(三)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要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堅持“引外龍、扶強龍、興小龍、育新龍”的方針,打破所有制、行政區域界限和隸屬關系,著力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建立合理的與農民利益聯結的機制,不斷拓寬農業的內涵和外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做到擇優扶強,實現工廠與田園有機對接,同時,要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力爭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
(四)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一是制訂和推廣各種農作物的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各種農作物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二是認真抓好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監測、申報、認證、管理工作;三是依法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適應農產品市場準入的新要求。
(五)建設好優質農產品基地。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產業鏈條中的第一車間,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工作。要繼續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著力抓好3.69萬畝雜交水稻、2.7萬畝優質水稻、3.1萬畝常規稻、10萬畝雜交玉米、5萬畝優質啤飼大麥、5萬畝馬鈴薯基地建設。
(六)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要繼續落實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好新頒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好種子管理體制和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及時兌現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不斷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七)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增加農業投入,是建設現代農業、強化農業基礎的迫切需要。縣政府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入,主要用于扶持水改旱種包谷、包谷地膜覆蓋、烤煙、香料煙、農作物高產創建、農作物間套種、冬植蔗地膜覆蓋等中心樣板。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積極調整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增長幅度,同時要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
(八)加強領導,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認真執行“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級部門要樹立全局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深入群眾,深入實際,不斷增強對農業的認識,幫助農村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主要領導總攬全局抓,分管領導親自抓,各行業都關心“三農”工作,確保年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 上一篇:社區專職員四抓四強工作匯報
- 下一篇:畜牧業生產規劃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