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意見

時間:2022-03-05 11:36:00

導語:財政局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意見

為貫實國家“三農”政策,合理有用裝備財務資源,創新財務支農資金治理,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措施,依據中心和省、市要求,結合我區實踐,現就推進財務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基本準則

(一)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率,以全區農業和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根據,以新農村新社區建設、主導產業、農技推行、農民培訓和農業項目建設為重點,整合運用各部分、各渠道安排的支農資金,逐漸堅持和完善科學、公道、通明的支農資金治理機制,最大限制地發揚支農資金規劃效應,促進鄉村經濟社會具體發展。

(二)基本準則

1.集中財力、統籌安排的準則。依照“渠道不亂、用處不變、優勢互補、構成合力”的思路,打破行業界線和部分切割,整合各類財務支農資金,充分發揚支農資金的集聚優勢。

2.立足產業、突出重點的準則。根據全區農業和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運營、新農村新社區建設、農業基本設備建設、農業新技能推行、農民培訓等,提高農產物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優化構造、提高效益的準則。結合實踐,因地制宜,優化資金支出構造,科學合理地確定資金投入方向與支持環節,增強資金分派運用的監督和績效評價,切實提高支農資金的運用效益。

二、整合對象

除救災資金、非凡用處資金以及國家規則補助到農民個人的資金外,財務部分治理分派的支農資金和涉農部分用于項目建設的資金均屬整合對象。首要包括:

(一)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園區(基地)建設、農業基本設備建設、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服務流通系統建設等資金;

(二)支持鄉村家園、新社區、小城鎮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社會保證、文明體育、教育發展等資金;

(三)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鄉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鄉村道路交通建設、土地整治等資金;

(四)農業新技能推行、農民培訓等資金;

(五)農業投融資及區農業投資公司投入、村集體“一事一議”資金、農民投資投勞、財務指導吸引的社會閑散資金等;

(六)其他用于支持農業方面的資金。

三、整合重點

(一)以加速農業構造調整、扶持強大優勢主導產業為重點,努力打造四大農業主導產業資金整合平臺。將農業園區、農田水利設備、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服務系統、鄉村流通系統建設等關聯度強的項目資金集中投放到蔬菜、食用菌、畜禽、水產四大主導產業,加速優質農產物向重點區域集中、向專業化規劃化方向發展,構成特征光鮮、效益分明的產業帶。

(二)以促進新農村新社區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情況為重點,努力打造新農村建設資金整合平臺。重點對鄉村家園、鄉村安全飲水工程、小城鎮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社會保證、文明體育、教育等資金進行整合運用和集中投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前提。整合旅行資源和各級對鄉村旅行發展的投入資金,引進實力雄厚的企業開發山川資源,發展鄉村休閑游,強大旅行產業。

(三)以改善農業基本設備前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才能為重點,努力打造農業基本設備建設資金整合平臺。綜合應用農田水利建設、河渠革新、水庫整險、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革新等項目資金,依照集中管治、連片開發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基本設備建設和綜合革新,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前提。還,逐漸整合農機具置辦補助資金,加速農業機械化措施。

(四)以施行科技創新、提高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為重點,努力打造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整合平臺。重點整合農業科技創新、兩型農業建設、農業新種類開發、測土配方施肥、農業規范化建設等資金,大力支持農業新種類、新技能引進、示范和推行,農業規范化和農產物原產地認證,無公害食物、綠色食物、兩型農業等優質農產物生產和供給,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建設,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發展程度。

(五)以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綜合本質為重點,努力打造農民教育培訓資金整合平臺。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大培訓資金整合投入力度,采取多種培訓方法,施行鄉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科教興村富民方案”等,不斷提高農民綜合本質。

四、工作辦法

(一)增強組織指導。區人民縣政府成立由代區長余世平任組長,常務副區長余向紅、副區長副朝暉、區人民縣政府黨構成員、區農業局局長鐘爵一任副組長,區發展改革、財務、水務、林業、水產、畜牧、農機、扶貧、農經、農投、國土(規劃)、建設、交通、勞動保證、民政、衛生、教育、體裁、監察、審計等部分首要負責人成員的區財務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指導小組(以下簡稱指導小組)。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區財務局局長陳國防兼任辦公室主任,在區財務局辦公。堅持指導小組聯會準則,按期研討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中的相關問題。

(二)編制整合規劃。各街鎮場處、區涉農部分根據全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基本設備建設規劃,編制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業基本設備建設、農業新技能推行、農民培訓等中長期規劃,經指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完善后,報區人民縣政府核定施行。

(三)堅持整合項目庫。各街鎮場處、區涉農部分圍繞支農資金整合規劃確定的投資方向和重點,訂定當地區、本部分農業項目建設方案,報指導小組辦公室評審、挑選后,編制年度整合項目庫。堅持項目庫動態治理機制,依據支農重點和項目建設狀況予以調整,以保證項目庫與全區支農重點聯接統一。

(四)組織項目申報。指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支農資金整合規劃、年度縣政府投資項目方案,制定支農資金整合方案和整合項目申報指南,確定建設內容和建設項目,并將年度支農資金運用方向、支持重點、投資額度、津貼規范、津貼方式、申報順序等內容予以布告。各街鎮場處、區相關部分應在項目庫中精選項目,經指導小組審批后申報。指導小組辦公室要統籌安排好項目申報工作,保證年度整合項目順利落實、重點產業可以獲得有用扶持。大力履行財務貼息擔保、民辦公助、什物津貼、以獎代補等方法,經過縣政府指導、鼓勵投入、一起開發,普遍吸納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

(五)規范項目運作。支農資金整合項目方案下達后,各街鎮場處、區相關部分要依照批復的項目建設內容組織施行,在施行和建設進程中,要大力履行項目法人制、項目公示制、工程招招標制、工程監理制、責任追查制等準則,不得隨意調整項目建設內容、隨意擴展或減少項目建設規劃、隨意改動項目資金用處,因非凡緣由確需調整的必需按規則順序報批。項目建設前,相關單位要將項目稱號、投資規劃、預期效益等張榜,承受社會監督。區財務、監察、審計等部分要充分發揚監督效果,按期或不按期地對項目資金安排運用狀況進行檢查,保證項目按批復的方案進行建設。對擠占、挪用項目資金、配套資金不到位或私自改動項目資金用處、調整項目施行方案的,要依法依規實時處置。

(六)嚴厲審核獎懲。申報項目建成后,項目建設單位和區財務、審計等部分要依照基本建設順序和財政治理準則的要求,對項目進行驗收、審計和完工決算,及格后下達項目完工決算批復,處理國有資產產權注銷等手續。指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區相關部分或延聘社會中介機構,對項目建設狀況進行績效考評,并將考評狀況實時予以傳遞。對整合工作發展較快、結果分明的單位,除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賜與必然的獎勵資金外,鄙人年度安排支農項目時予以恰當傾斜;對工作發展遲緩、結果較差的單位,鄙人年度安排支農資金時予以恰當調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