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局安全責任指導意見
時間:2022-03-13 09:55:00
導語:信息局安全責任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促進生產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全面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以下簡稱“主體責任”),根據《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和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關于生產企業全面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指導意見》等法規、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期,全國各地相繼出現了多起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特別是一些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社會責任缺失、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造成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突出,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影響了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大力實施“質量興區”戰略,不斷加大名牌和標準化創建力度,全區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由于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企業責任還沒有較好落實到位,在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上還缺乏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牢固樹立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將質量提升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嚴格依法組織生產,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認真履行產品質量安全義務,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從根本上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二、進一步明確企業主體責任
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各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依法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保證責任。企業應依法組織生產,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和義務。企業生產的產品應當不存在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和環境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應當符合相應標準;沒有相應標準的,應當按照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身健康、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環境的要求制定和執行企業標準,并依照《標準化法》有關規定進行備案。企業生產的產品應當具備必須的使用性能,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產品質量安全警示標識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企業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不得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企業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缺斤短兩、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二)建立完善質量誠信體系。企業應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樹立良好的質量信譽。一旦發生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或發現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應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和銷毀有關證據,要主動負責地采取措施,科學果斷處置,主動召回產品,消除安全隱患,防止事態擴大。積極配合監管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行業協會和社會的監督。企業應主動向社會做出質量安全承諾,投保以產品侵權損害賠償為主的產品責任保險,積極負責地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建立完善產品質量安全崗位責任制。企業應從各個環節把好質量關,根據生產經營實際,開展全員質量培訓,明確各級各類質量相關人員的職責,自上而下層層分解落實產品質量安全崗位責任,嚴格崗位責任制考核。企業員工特別是質量控制關鍵點的人員、檢驗檢測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應當培訓合格后上崗。
(四)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健全產品質量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要提高產品質量檢驗能力,落實檢驗檢測制度,建立比對試驗制度,規范自檢行為,確保檢驗檢測數據和報告真實、有效;沒有檢驗能力的,應簽訂合同,委托經資質認定的機構進行檢驗。
1、建立完善原料進廠查驗制度。企業應保證原輔材料、零配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標準要求,建立完善的采購驗證及原輔料、零配件索票、索證和檢驗制度。嚴格審驗供貨商的生產經營資格,優選合格可靠的供貨渠道;查驗所購原輔材料、零配件基本信息,并索要相關產品標準、檢驗報告等產品質量證據;開展進廠檢驗,對原輔材料、零配件進行隨機抽檢。企業應建立和保存原輔材料、零配件的進貨臺賬和查驗記錄檔案。
2、建立完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制度。企業應嚴格按照標準和規范組織生產,不斷完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建立和保存原輔料等相關產品管理記錄、生產投料記錄、生產過程檢驗記錄和其它關鍵環節(點)的質量控制情況記錄。主動對生產加工過程、各環節、關鍵控制點等情況開展經常性檢查,確保生產加工全過程持續保持質量安全控制的必備條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整改,并如實記錄在案。要針對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適時召開質量分析會,分析質量管理情況和產品質量狀況,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
3、建立完善成品出廠檢驗制度。企業應對其生產的產品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進行檢測試驗或委托經資質認定的機構進行檢測試驗,確保產品符合要求。產品經檢驗合格,方可出廠銷售,不得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出廠銷售。產品出廠檢驗項目應與產品標準和有關規定要求一致。建立出廠產品的原始檢驗數據和檢驗報告記錄檔案,需要保留樣品的,按規定留樣。
4、建立完善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為保證產品質量問題的可追溯,企業應建立產品銷售臺賬。根據產品性質,確定產品質量追溯要求,并按照質量追溯需要,如實記錄銷售產品的產品名稱、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批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出貨日期、地點、檢驗合格證號等內容;嚴格按照規定對采購的不合格原輔料和生產的不合格產品進行處理,并予以如實記錄。記錄保存期不少于兩年。
5、建立完善售后服務制度。企業應嚴格落實“三包”制度,妥善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建議,對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及時采取修理、更換、退貨、損害賠償、召回等措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完善消費者投訴受理制度,全面記錄和保存消費者投訴處理情況,不斷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和顧客滿意度。
(五)建立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倡導企業依托行業協會、標準聯盟組織或自發形成行業共識,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完善行規行約,規范企業依法生產經營,推動企業質量誠信建設和品牌建設,制定實施聯盟標準,促進企業全面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除執行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外,也應參照本意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三、扎實做好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監督與引導
(一)督促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培訓、簽訂承諾書等形式督促企業提高認識,使企業切實意識到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是企業的法定責任和義務,自覺依法生產經營。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月”、“誠信建設月”、“指導幫扶月”等活動,督促幫扶企業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取得實效,產品質量水平得到提高。
(二)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違法行為。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無產品質量市場準入資質生產等質量違法行為,對生產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產品的,要依法嚴厲查處;涉嫌觸犯刑律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要按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加大監督抽查力度,依法查處生產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要加強獲得市場準入產品生產企業的后續監管,發現不能持續保持準入條件或存在其他嚴重問題的,應依法處理,直至吊銷準入資格。質監部門要利用12365舉報投訴平臺和其他方式,認真受理消費者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及時調查處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存在的行業性、區域性質量問題要開展集中整治,規范行業發展。對屢查屢犯、情節嚴重的違法企業,要依法嚴肅查處,吊銷其相關證照。
(三)加快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質監、經信等部門要積極推進質量信用信息共享,加快完善質量信用記錄,建立企業質量信用管理、行政執法等工作信息的聯動機制。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把建設質量誠信體系作為監督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有效手段。建立不良企業“黑名單”制度,形成對失信行為的社會監督機制,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經信部門要加快行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大對質量信用良好企業的扶持力度。
(四)提高服務水平。引導企業開展質量興區、質量興業活動。經信部門要積極推動行業協會宣傳推介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和采用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支持力度,指導企業建立健全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控制標準體系。質監部門要積極開展法律法規、標準和檢驗技術等培訓和咨詢服務,引導企業依法依標生產經營,嚴把產品質量檢驗關,針對發現的質量安全問題,指導企業查找原因,及時整改,會同經信部門引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培育一批質量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標桿企業。重點幫扶泰山石膏、科諾型鋼等企業爭創省、市長質量獎和名牌產品;培育山口機械等企業爭創優質產品基地;幫扶宏康機械、魯普耐特等企業開展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活動。
(五)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監督體系。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大力開展質量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先進典型,曝光違法違規行為。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監督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舉報質量違法行為,探索開展聘請群眾監督員、邀請群眾參與查質量、質量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增強全社會質量安全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