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水產管理指導意見
時間:2022-03-15 06:24:00
導語:全縣水產管理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圍繞“四興”發展戰略和建設“強縣、名城”目標,為全力做好水產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把水產業建成哈爾濱地區優質健康養殖基地為目標;以保護漁業資源,增殖自然水域資源,引進名特優品種等水產業發展項目為帶動;以促進健康養殖發展,增加漁民收入為重點;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管理、持續利用”的方針;把握新形勢、適應新變化,采取措施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鞏固成果,扎實推進水產業發展。
二、發展目標
養殖水面達到30500畝,水產品產量達到3400噸,漁業產值達到3610萬元,馴化養魚完成4000畝,引進名特優新品種200萬尾,名特優養殖面積達到15000畝。
(一)池塘養殖區。以縣魚種場為龍頭,包括4個魚種基地和加信福安、養殖小區等9個魚場,放養面積達到3300畝,以發展馴化養魚為主,是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的主要區域,也是實施產業調整、發展名特優養殖的主要產區,名特優放養面積達到98%以上。
(二)旅游開發小區。以長壽湖、欣悅山莊、翠嶺山莊為主,養殖水面達到3950畝,利用漁業優勢,多業并舉,大力發展旅游業。
(三)水庫坑塘養殖區。以關門山水庫、長壽湖及29座小水庫和1067處小塘壩構成,放養面積達到22740畝,以發展生態漁業、綜合漁業為主,是綠色水產品的主產區,大力發展綠色養殖。
三、工作重點
(一)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50萬元完成縣魚種場5000平方米的路面硬化任務。
(二)引進名特優新魚苗200萬尾,馴化養魚面積達到4000畝,漁民人均收入達到8780元。
(三)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宣傳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營造輿論氛圍,做好三項記錄,苗種生產場戶要持證生產,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無事故。
(四)加強增殖自然資源工作,人工放流魚苗100萬尾。
四、保證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一是在創新機制上突出“實”。在重點創建工作中繼續推行領導問責制,承包責任制,市場運作制,考核評比制,長效管理制,堅持建管齊抓,切實保證創建工作取得實效。開展優質、便捷、周到的服務,保證漁業生產的發展。二是創建工作突出“快”。對創建項目建設做到明確責任目標,明確完成時限,確保創建工作順利完成。三是在監督管理上突出“嚴”。健全重點工作組織管理機構,把目標任務分解到人,嚴格責任目標考核,確保職責履行到位。
(二)建立科學發展機制,積極開發水產特色旅游。倡導養殖戶修建水上長廊、亭臺,水中種植蓮藕,增加游樂船只和餐飲設施;引導養殖戶開展游人劃船賞蓮和參加釣魚、捕魚、喂魚等項目,不斷增加品牌的開發深度;積極開發生產綠色無公害水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開發優質魚類養殖資源;在大力推廣名特優水產品的同時,積極開發泥鰍、老頭魚、嘎牙子魚等我縣優質魚類養殖資源,著力培植、發展和建設一批良種基地,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實現規模化育種、基地化生產。
(三)實現科技興漁戰略,加強漁業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集中辦班10期,培訓1000人次,壯大技術骨干隊伍,提高漁戶的養魚技術水平,促進漁民增收;要加快推廣和普及科技成果,依靠現代化科技信息技術,對傳統經營模式進行科學管理和技術改造,建立健全服務保障體系;要以縣水產總站為技術依托,鼓勵引導民間漁業合作組織及中間機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為養魚戶進入市場提供指導和服務,為漁業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
- 上一篇:縣委市場工程管理意見
- 下一篇:失業證明管理問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