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2 10:09:00

導語:質監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新中國成立61周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一年。今年我縣質監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國家、省、市質監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扎實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完善監管制度,創新體制機制,狠抓質量、計量、標準化基礎工作,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關注民生,服務社會,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我縣質量總體水平逐步提高,為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年我縣質監工作總體目標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加快自身發展,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山區縣局的前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意識和行業作風建設明顯增強;全員思想、業務素質有明顯提高;全年無一例行政執法錯案;無一例違規違紀案件;努力爭創市級文明單位;實現全年工作目標10%以上的增長。

一、扎實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深入推進質量興縣。

1、扎實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為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中央將部署在全國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以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根據國務院和國家、省、市局的活動方案和具體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我縣質監系統“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方案,認真落實市政府與縣政府簽訂的質量振興責任狀,扎實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

2、繼續做好名牌培育工作。要繼續把實施名牌戰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名牌戰略工作的深入研究,提高名牌培育計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狠抓縣屬重點企業聯系點,切實幫助企業完善標準、計量等質量管理基礎性工作,鼓勵和培育具有良好成長性的企業,建立質量體系,爭創名牌產品;堅持質量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良好型的發展道路,認真做好年名牌產品的申報和創建工作,今年要力爭再完成1個湖北名牌的申報,爭創1個湖北名牌產品;強化質量宣傳教育,加強名牌產品證后監管,促進企業不斷提升質量安全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

3、深入推進“質量興縣”活動。要積極探索深入推進質量興縣活動的方法和措施,使我縣質量興縣工作取得實效;繼續堅持主要領導與重點企業聯系制度,主動為開展“質量興鎮”、“質量興企”的鄉鎮和企業做好幫扶和服務工作;要充分利用質量協會社團影響力和“3·15”、“質量月”、“法制宣傳日”等活動平臺,認真策劃、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力推廣和宣傳先進企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努力增強企業質量管理理念和質量管理方法;加強跟蹤檢查,掌握動態情況,不斷擴大企業質量檔案的范圍和數量。

4、加強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質量誠信宣傳教育,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的理念,督促企業守法經營,誠信自律;積極開展對企業質量信用等級和信用信息評價工作,初步建立我縣企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和信息機制;加大質量失信懲戒力度,充分利用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建立質量違法違規“黑名單”制度。

二、強化質量監管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5、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重點加大對涉及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食品和其它消費品的產品質量抽查力度,繼續強化對重要工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職責。

6、認真做好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按照《湖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相關規定,加強后處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有效性,要實行動態跟蹤,不定期抽查走訪,切實了解企業后處理整改效果。同時,搞好技術服務和扶優扶強,幫助產品質量有問題的企業限期整改到位。

7、繼續做好生產許可證管理工作。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嚴把市場準入關,尤其要加強食品市場準入,堅持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嚴格規范申報程序;要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我縣相關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申報和現場審查工作;對已經取得市場準入資格的企業,要嚴格強制檢驗,加大證后監督管理力度,并按上級部署,開展發證企業年檢工作。

三、落實食品監管的任務,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8、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整治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過期食品生產加工食品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加強對食品添加物的管理,完善食品添加劑備案、食品添加物管理及違規處罰制度。

9、繼續開展“千家食品小作坊改造升級”計劃。明確改造升級對象,通過小作坊改造升級工作,有計劃、有重點的推進我縣食品產業上檔升級。

10、加強區域監管基礎工作。按照責任監管區域,進一步明確責任、明確重點,主動聯系鄉鎮協管員與企業信息員,建立完善企業動態數據庫;強化區域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方案,層層簽訂責任狀;繼續與食品企業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確保區域監管不留死角。

四、積極推動打假治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11、全面推進打假責任制。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建立和完善舉報獎勵制度、案源信息收集制度、處置突發事件快速反應預警制度、“黑名單”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加強對生產加工環節的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努力形成完善的行政執法工作體系。

12、嚴厲打擊制假違法活動。以食品、農資、建材、特種設備安全等產品為重點,廣泛開展監督檢查、專項整治和執法打假活動;圍繞節能減排,組織高耗能產品、高耗能特種設備、能源計量產品、煤炭產品和能效標識專項執法檢查,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把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違法活動當作“民心工程”,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13、加大法制監督工作力度。在案卷評查工作方面,將日常檢查與集中抽查相結合,通過層層把關,狠抓案卷質量;在案件審理上繼續實行“三級審理制”,即:初審、預審、審理,以確保案件質量。

14、提升素質,鼓勵創新。積極加強與各方面的配合,力爭在常規辦案領域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加強執法人員的政治、業務培訓教育,加快執法辦案人才的培養,以新的機制鼓勵優秀執法人員脫穎而出。

15、加強12365投訴舉報中心建設。要把“”熱線建設成為質監部門履行職責、關注民生的公眾服務品牌,努力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的能力。

五、努力提高計量服務水平,構建技術支撐平臺。

16、開展誠信計量創建活動。以集貿市場、加油站、商店、眼鏡店和醫院為重點,開展“商業、服務業誠信計量行為規范”示范點創建活動,積極培育一批誠信計量示范樣板單位,努力為老百姓營造放心的計量消費環境。

17、強化商品量計量監管工作。切實加大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專項監督抽查力度,以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米、面粉、食用油、牛奶等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監督抽查,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

18、積極穩妥做好強制檢定工作。進一步做好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監督管理工作,確保強制檢定覆蓋率達到95%以上。

19、繼續開展計量節能工程。認真組織宣貫強制性國家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加強能源計量監督管理,夯實企業能源計量的基礎;以節能降耗為重點,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管理,鼓勵推動重點耗能企業配齊能源計量器具,完善能源計量管理體系;組織推廣計量節能先進技術,開展企業計量節能先進單位評選活動,促進企業計量節能。

20、全面開展煤礦安全計量工程。進一步加強涉及煤礦安全的計量器具監督管理,配合上級質監部門開展對礦用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使礦用安全計量器具建檔率達100%,配備率100%,送檢率達95%以上,確保全縣煤礦計量安全。

21、大力實施計量服務工程。深入扎實開展計量惠民“四走進”活動;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監督管理;完善計量認證監管和服務的機制,做好實驗室質量體系文件的換版工作;積極推進計量校準工作,指導和規范校準服務行為;加強計量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計量隊伍的整體素質;穩步推進計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和計量檢定人員執業資格制度;認真組織開展“5·20”世界計量日活動。

六、全面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的有效性。

22、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繼續加強與農業局及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廣泛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廣大農民的標準化意識和按標準組織生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今年繼續完成“火燒坪高山蔬菜”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工作;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制定農產品地方標準1個。

23、加強企業標準化長效動態監管與服務。圍繞發展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在組織開展縣屬重點企業的標準化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鄉鎮、民營、個體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扎實做好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及執行標準注冊等級等基礎性工作;加大對企業標準實施監督抽查的力度,促使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積極推動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工作。

24、強化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提高備案質量。對涉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行政許可等強制性指標和參數嚴格把關,防止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強制性標準行為發生;對到期的企業標準要督促企業及時復審;逾期不復審的,要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25、進一步加強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工作。努力提高代碼辦證和有效運行力度,強化數據質量管理,提高代碼數據庫的有效率。

七、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運行。

26、開展隱患排查工作。按照《湖北省特種設備事故隱患排查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配合市局和縣安委會認真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分級建立隱患治理檔案。

27、強化日常動態監管。進一步加強特種設備的動態監管工作,不斷提高在用設備定期檢驗率;對全縣特種設備重大危險源實行嚴密監控;堅持“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節日或重大活動前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制度,重點監察學校、商場、車站、客運碼頭、賓館、醫院等人口密集區的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暑假期間,對全縣中小學校的鍋爐、氣瓶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檢查;服務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積極開展滬蓉西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川氣東輸”段工程等領域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加大對小浴室、小酒坊、小豆腐坊、小制衣(洗燙)坊、小食品廠等小企業所用的土鍋爐、蒸氣爐等的監察力度和頻次;建立移動式壓力容器(工業氣瓶、液化石油氣瓶、承壓類的汽車)的長效監管機制;加大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力度,提高持證上崗率。全面完成特種設備周期檢定任務以及年度與市局、縣政府簽定的安全目標責任制的各項安全監管任務。

八、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政風行風建設,努力加快自身建設。

28、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最近,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部署,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包括經濟發展質量、社會發展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產品質量。同時,為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中央將于今年在全國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以及“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質量和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這于我們而言是責任、是壓力,更是機遇、是挑戰,今年我們要組織全局干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質監工作實際,進一步明確方向,鼓足干勁,狠抓機遇,促進發展。

29、積極爭創市級文明單位。緊扣“知榮辱、樹新風、講文明、促和諧”的主題,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廉政型”文明單位為基礎,以建設“公平、公正、廉潔、高效”的質監文化為重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行政行為、提高政務質量、樹立文明新風,全面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全面優化全系統依法行政和“三服務”質量,努力開創我縣質監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30、加強政風行風和黨風廉政建設,著力強化內部管理。創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強化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警示教育;加強節假日等特殊時期的廉潔自律教育;構建外部監督網絡,從人大、政協、企業等社會各界聘請行風監督員,通過新聞媒體、本局網站公開政風行風監督投訴電話和,拓寬投訴渠道;全面落實“八嚴禁”和“六條禁令”,嚴格遵守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堅持抓好以收費、發證、辦班為重點的行風專項治理,加大“六條禁令”的貫徹落實和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系統行規行紀,認真組織學習《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及部門行風建設規定匯編》等質監系統行規行紀,堅決杜絕了“四難”、“五亂”、“吃、拿、卡、要、報”等行業不正之風的發生;有計劃開展“廉政輪訓”教育活動;認真開展全局現有各項規章制度的有效運行。

31、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制度。一是對外公開。將各類收費項目及辦事程序、時限和結果,行政案件辦事依據、程序、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本部門執行的法律法規,質量技術監督職業道德規范,監督舉報電話等通過專欄和“質量技術監督”網站等形式向社全面公開,方便百姓辦事,置各項工作于群眾監督之下;二是對內公開。將本局主要工作、人事任免、財務收支等情況及時在本局政務事務公開欄公開公示,并將階段性工作及時向市局、縣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匯報;三是及時向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報送季度報表及公開信息。

32、認真加強財務管理。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制定相關內部控制措施,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有效性;以降低工作成本為重點,強化內部核算,增收節支,確保實現收支平衡;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抓好“科技興檢”戰略的具體實施,以加強技術機構的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技術機構條件建設投入力度。

33、做好法制建設和執法監管工作。繼續抓好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特別是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宣貫培訓工作,加強“五五”普法教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的落實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執法隊伍的管理監督力度,要進一步端正執法思想,嚴格執法紀律,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維護執法形象,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案件辦理的水平和工作質量。

34、加強信息宣傳工作。圍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結合履行質監工作職責,做好政務信息和新聞報道工作,全面、及時、準確的反映質監工作動態。不斷增強新聞宣傳工作的導向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方式,抓好“3·15”、“質量月”以及專項整治工作等系列活動的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環境。

35、加強質量協會工作。一是認真執行質量協會章程,積極發展團體會員和個體會員;二是充分發揮社團組織職能作用,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企業和群眾多做貢獻;三是扎實抓好各類宣傳教育活動,把全縣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培訓、質量小組活動抓出成效;四是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質協活動,努力提高質協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