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意見

時間:2022-03-30 02:42:00

導語: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意見

為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46號)和國家四部委《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建城〔〕288號)精神,結合我市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簡稱“公交”)發展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緩解我市交通擁堵、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符合全市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是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客觀需要。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需要交通的先行支撐。通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車輛出行分擔率,構筑通達便捷的市內公共交通網絡格局,為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奠定交通基礎。

(二)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是加快市縣對接步伐的現實要求。近年來,隨著全市城鄉一體化進程步伐加快,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在完善市縣規劃對接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對加快市縣對接步伐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是解決我市公共交通發展滯后問題的迫切需要。相對于經濟快速發展而言,我市公共交通事業仍然發展不夠,嚴重制約了全市公交事業的快速發展。只有大力實施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強化政策扶持,加快基礎建設,深化行業改革,才能促進公交事業快速發展。

(四)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擁堵、群眾出行不便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全市人民的生產生活。通過公交優先戰略實施,逐步解決市民“行路難、停車難”等問題,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運營質量和效率,更有利于改善民生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指導思想和中長期發展目標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城市公交公益屬性,以解決人民群眾出行便捷為出發點,突出公交優先的方針,完善公交優先發展規劃,制定公交優先發展政策,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措施,深化公交行業運營體制改革,提高公交服務質量,有效緩解出行難、行車難、停車難問題,盡快建立起與我市城市規模、人口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結構合理、設施配套、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體系,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交通保障。

(六)中長期發展目標:按照城市公交設施用地優先、資金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財稅扶持優先、企業創新管理優先”的原則,大力發展城市公交,改善城市公交發展環境,力爭在2020年確立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大運量快速交通為骨干、常規公共汽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等“一大一小”(公交車、出租車)的城鄉公交、市縣對接一體化、主城區至各主要旅游風景區公交一體化的城市交通體系,逐步形成城市公交與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相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資源的配置效益和運輸效率。

到2015年,規劃建設鄖縣長嶺開發區-城區北京路、機場-畝工業園-城市東城區八萬輛車工業基地3條快速、大運量公交線路;建設公交專用道2-4條;新建公交綜合停車場11個,公交樞紐站15個、首末站30個,公交站廊300個;公交車輛規模達到900輛,公交線路達60條,線路總長度增長100%;建立公共交通優先信號系統,公交車平均運營速度達到30公里/小時,建成區90%的兩點間公交可達時間不超過50分鐘;站點覆蓋率按300米半徑計算,建成區大于50%,中心城區大于70%;城市公交線路覆蓋全市行政區,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40%以上,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市區與兩區鄉鎮、鄖縣、特區等周邊鄉鎮之間形成半小時公交運輸通達,構筑城鄉公交、主城區至各主要旅游風景區公交一體化網絡;實現公交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三、強化城市公交優先發展舉措

(七)加強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的組織領導。為保證各項政策的全面落實,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優先發展城市公交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監督各項措施的組織實施,確保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要充分認識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統籌協調開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同時,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城市公交發展的重大問題。

(八)強化城市公交發展規劃的引領作用。規劃、交通運輸部門要認真編制《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市城市公交專項規劃》,把城市公交規劃納入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控詳規,并同步編制、修編和實施。一是要突出優化公交線路、站點的合理布局;二是要把城市核心區、出租車停靠點一并規劃,實現綜合交通的無縫對接;三是切實抓好城市公交與周邊縣市交通對接的規劃編制;四是要把城市公交專用道、公交快速通道規劃建設納入市總體規劃,總之,城市公交規劃必須先行,還要體現科學性和前瞻性。同時,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盡快落實規劃確定的城市公交基礎設施用地。采取強有力措施,切實防止和糾正違反規劃、侵占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及其建設用地的行為,保證優先發展公交事業的需要。對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審批、場站建設施工等,要設立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手續。

(九)加大公交場站和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十二五”期間,要將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年度“十件實事”,列入年度投資計劃,在投融資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在用地、拆遷、規費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傾斜。將城市公交場站和配套設施納入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計劃,將公交站場作為新建居民小區、開發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等工程項目配套建設的一項內容,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重點加快建設綜合換乘樞紐及配套服務設施、公交信息服務系統、智能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換乘站和港灣式停靠站等。今后,新建城市主干道建設必須同步建設港灣式停靠站。對未按規定配套建設城市公交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驗收,確保城市公交車輛進場率不低于90%。

(十)合理核定城市公交票價。統籌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考慮城市公交企業運營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建立規范的城市公交企業成本費用和政策性虧損審計與評價制度,科學核定城市公交票價。經市物價、財政、審計等部門確認,確因價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虧損,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十一)建立規范的補貼、補償機制。對城市公交企業因承擔社會福利(老年人、殘疾人、傷殘軍人、傷殘警察等免費乘車及學生票優惠)造成的虧損,經市財政、審計部門認定后,給予適當補貼;對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支出和企業因開通偏僻線路增加的成本,經市財政、物價、審計等部門審核確認,報市政府批準,給予等額補償。

(十二)支持公交企業發展多種經營。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出行的同時,鼓勵并支持公交企業發展多種經營,尤其是支持發展與市民休閑、旅游相關的公交旅游、公交通勤車、公交專線車業務;鼓勵并支持公交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公交廣告、媒體廣告、汽車維修服務、駕培等資源優勢,在滿足公交企業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可開展對外綜合經營業務,促進公交企業可持續發展。

(十三)保障公交職工合法權益。高度重視和關心城市公交企業職工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狀況,建立城市公交職工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行業職工的勞動收入水平。公安、交通運輸等執法部門要堅決打擊侵害公交駕駛員的行為,保護公交職工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