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鎮醫療險制度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1 11:46:00

導語:完善城鎮醫療險制度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城鎮醫療險制度工作意見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政辦發〔〕44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受益面,提高醫療保障待遇水平,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指導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12〕162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政辦發〔2012〕169號)精神,現就完善我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擴大參保范圍

在我市轄區內城鎮居住的居民(本市城鎮戶籍、外地戶籍長期居住本市城鎮的人員),除國家規定必須隨用人單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外,均可參加我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二、建立可選擇的籌資標準

為減輕參保城鎮居民的繳費負擔,鼓勵居民早參保、連續參保,擴大醫療保障覆蓋范圍,參保城鎮居民可按自身經濟承受能力和實際醫療保障需求自由選擇下列兩檔次之一的籌資標準及相對應的待遇水平。

(一)第一檔次籌資標準按我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確定。目前暫參照市城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的未成年人現行籌資標準執行,即全市統一為150元,其中個人繳費30元,政府補助12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元,省財政補助24元,地方財政補助36元)。

(二)第二檔次籌資標準按我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確定。目前暫按《實施細則》規定的成年人籌資標準執行,即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個人繳費120元,政府補助12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元,省財政補助24元,地方財政補助36元)。

(三)由政府全額補助參保的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執行第二檔次籌資標準,人年均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元,省財政補助100元,地方財政補助60元,從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基金解決20元);未按月享受養老金或退休金待遇的60周歲及以上老人,若選擇第二檔次籌資標準參保繳費,目前暫按《實施細則》的規定,個人繳費50元,政府補助19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元,省財政補助50元,地方財政補助70元,從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基金解決10元)。

以后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標準有調整的,按調整后的標準執行。

三、提高待遇保障水平

調整提高住院報銷比例、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標準。須由個人先行支付的費用繼續按《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

(一)第一檔次籌資標準相應待遇。參保居民住院,符合醫療保險政策范圍,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在鄉鎮衛生院住院的報銷80%,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包括城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銷60%,二級醫療機構報銷50%,三級醫療機構報銷40%。

(二)第二檔次籌資標準相應待遇。參保居民住院,符合醫療保險政策范圍,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在鄉鎮衛生院住院的報銷85%,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包括城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銷75%,二級醫療機構報銷65%,三級醫療機構報銷55%。

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按第一檔次籌資標準繳費,享受第二檔次待遇。

(三)起付標準。參保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每次住院起付標準為:在鄉鎮衛生院及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包括城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為每次100元;二級醫療機構每年度內首次住院為350元,年度內第二次及以上為每次250元;三級醫療機構年度內首次住院為600元,年度內第二次及以上為每次500元。

(四)最高支付限額。在一個保險年度內,參保居民符合規定的住院和特殊大病門診醫療費用之和的最高支付限額為5萬元。

(五)待遇等待期。首次參保的居民待遇等待期為自參保繳費之日起或繳費參保年度首日起三個月;斷保半年及以上的除全額補繳斷保期間醫療保險費外,從辦理續保繳費手續之日起四個月后方可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按照第一檔次籌資標準參保的居民若改為按照第二檔次籌資標準參保的,其享受第二檔次籌資標準待遇等待期為自辦理轉換登記繳費之日起或轉換繳費參保年度首日起三個月。待遇轉換在繳納醫療保險費時辦理,中途不予辦理。

居民參保繳費之日和繳費參保年度(轉換繳費參保年度)首日不一致的,以靠后的日期為準。

四、建立繳費年限與待遇水平掛鉤的激勵體制

為鼓勵居民連續參保,參保居民連續繳費參保滿3年后,繼續連續繳費每滿1年的,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以此類推,最高不超過10個百分點。

連續繳費參保滿5年的,最高支付限額在原來基礎上提高10%;滿10年后,提高20%;滿15年及以上的,提高30%。連續繳費時間自參保人首次參保時間開始計算至當前年度開始日期;中斷繳費一年及以上再次參保的,視同首次參保并重新計算連續繳費時間。

五、逐步完善門診統籌制度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衛生部《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2〕66號)要求,我市在已開展門診統籌試點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一步完善現有政策,并適當提高報銷比例和額度,以減輕參保居民門診費用負擔,增加居民醫保惠及面。

六、將生育醫療費用納入居民醫保報銷范圍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妥善解決城鎮居民生育醫療費用的通知》(人社廳發〔2012〕97號)要求,將參保繳費滿一年以上,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參保人員住院分娩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實行定額補助。選擇第一檔次籌資標準參保的,平產補助300元,難產和多胞胎生育補助400元;選擇第二檔次籌資標準參保的,在以上基礎上再增加100元。

參保繳費滿一年以上,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參保人員符合規定的產前檢查費用納入門診統籌支付范圍,其報銷比例和額度參照現行普通門診統籌待遇執行。

七、加快居民醫保信息網絡建設,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管理

年,完成居民醫保經辦信息平臺建設,以便民利民為原則,形成統一、簡便、規范的參保、登記、核定、繳費、就醫、結算全過程的信息網絡服務系統;進一步完善社區參保登記和學校整體組織學生參保的工作制度和獎勵辦法,形成參保長效機制;改進完善付費和結算辦法,健全費用支付談判機制和費用控制責任分擔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質量,降低費用,提高居民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八、本實施意見自年7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