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

時間:2022-04-04 03:28:00

導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意見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發展地方經濟,改善城市環境的客觀要求,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我市城鎮污水處理行業起步較晚,到今年6月底,全市僅建成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3座,日處理能力18.5萬立方米。除市城區污水處理率占70.1%外,其他縣市污水處理率均較低,有的縣市為零。目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為了加強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標

到年,各縣市必須建有生活污水處理廠,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市城區草市3萬噸污水處理廠今年開工,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內啟動城南5萬噸污水處理廠前期建設配套工程,年開工,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年內紡織工業園2萬噸污水處理廠開工,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到年逐步達到規劃設計能力15萬噸。松滋市6萬噸、石首市5萬噸污水處理廠今年開工,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安縣5萬噸、監利縣10萬噸、江陵縣3.8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前開工,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強對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水環境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以及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要求,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的布局和設計規模,并優先安排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應以現狀水量確定近期規模,以遠期規劃確定最終規模,并綜合考慮配套管網及附屬設施建設。各地要逐步實行雨污分流制,與污水資源化目標相結合,積極發展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綜合利用技術。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規模等內容的確定,有關部門要事先書面征求發改、建設、環保部門的意見。各縣市要完善本地專業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一并組織實施。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按國家有關規定,鼓勵各類企業通過招投標方式獨資或合資承包經營城市污水處理廠。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可采取BOT、TOT等多種方式,多渠道籌集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贈款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可以分離,其經營權在特許經營期限內歸投資者所有。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投資者和特許經營企業。

四、嚴格實施排水排污許可制度

加強對排水企業的監管,建設、環保部門要嚴格實施和執行對排水企業的排水、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排水企業的責任,加強對進入城鎮污水收集系統的主要排放口特別是重點工業排放口水質水量的監測,禁止超標污水進入收集管網;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處理工藝接納工業污水,禁止接納超過處理能力或接納不符合處理工藝的工業污水,以保證污水收集系統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安全、正常運行。

五、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水質管理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要負責做好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依法做好排放污水的申報登記工作。確保排放水質符合國家和省里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超標排放的,必須進行限期整治,并按超過排放標準的倍數加倍征收排污費。在污水處理廠出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情況下,要嚴格控制排污單位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建設,確需建設的應相應削減原有項目的排污量。

六、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監控

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要按照國家和省里的規范要求,設置并安裝水量自動計量裝置、等比例采樣器和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主要水質指標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在線監測監控應與環保、建設部門聯網,實現實時監測監控。建立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取樣、檢測和化驗制度、監測公示制度,定期監測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七、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急處置能力

各級建設、環保部門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水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和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和突發事故應急預案。運營單位發現進水水質、水量發生重大變化影響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或設施設備發生故障、不能正常運行;或出水水質嚴重超標、超量,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啟動應急預案,防止污染事故發生,并向建設、環保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可采取關閉超標排污單位污水管網閥門等措施,防止總排污口出水水質超標。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需要停止或部分停止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轉的,應當提前15天向當地建設、環保部門提出申請,報經同級政府批準同意。當地政府或建設、環保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告城鎮污水處理廠停運情況,并采取相應的限產、限排等措施;對于因突發事件或事故造成污水處理關鍵設備停運的,運營單位必須采取措施,盡快搶修恢復正常運行,保證城鎮生活生產秩序正常運轉。

八、做好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工作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要進行無害化處置,進行綜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明確污水處理單位的責任,把污泥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給予必要的資金保障。

九、加強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和管理

凡向污水處理和排水設施排放污、廢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污水處理費,嚴禁用水單位和個人在城市排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將污水直接排入水體,規避繳納污水處理費。尚未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鎮,2007年內必須開征污水處理費。已開征污水處理費但平均征收標準低于0.80元/立方米的城鎮,要進行調整。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鎮,3年內必須建成污水處理廠,并投入正常運行。

各地要加強污水處理費的使用管理和監督檢查,將其統一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全額繳入財政非稅收入匯繳結算戶,專項用于污水處理和排水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作他用。污水集中處理企業的運行費用,由財政部門根據環保部門監測的實際處理達到排放標準的水質和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監測的實際處理水量,以及物價部門核定的運營標準,按月撥付。

水利、建設部門要加大對單位自備水源取水量的監管和污水處理費征收的力度。使用自備水源的單位,已安裝計量表的,其用水量按照計量表顯示的量值計算,未安裝計量表的,其用水量按照取水設施的最大流量每日運轉24小時計算。

十、加強督查和管理

市政府已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列入責任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管理,并實行污水處理項目一票否決制,凡完不成上述目標的單位,取消其年終目標管理評先資格。各縣市區行政“一把手”是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主管副縣市區長是直接責任人,各地及有關部門要把污水處理廠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今明兩年的重要工作任務,強化責任,落實措施,及時研究解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不能因趕工期而忽略工程質量,堅持工期和質量兩手抓。確保完成上述工作目標。

成立由市發改委牽頭,市建委、環保、物價、監察等部門參加的市督導組,每月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進度、資金使用和污水處理費征收等進行督導。市督導組實行分組包干,及時將督查中發現的情況和問題向市政府匯報。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機構,每月督導檢查一次,督查結果書面報市督查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發改部門負責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綜合協調、項目建設的核準、國債資金和省補助資金的爭取工作。

建設、規劃部門負責污水處理項目規劃、設計、質量監督;由當地政府委托,負責特許經營權的簽訂。

環保部門負責污水處理工藝的確定和驗收。

物價部門負責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核定污水集中處理企業和排水管網企業的運行費用。

財政部門負責國債資金和省補助資金及時撥付以及污水處理費的征收督查,會同審計部門加強對國債資金、補助資金和國際金融組織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防止出現以各種合作建設形式套取上述資金的情況。

國土資源部門對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用地優先予以保證。

監察部門對完不成上述目標任務的縣市區政府及有關單位進行效能監察,對于國家或省補資金已到位、因行政不作為而拖延項目開工或工程進度達不到要求的,以及污水處理費未開征或征收不到位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紀律責任。

市政府定期組織市發改、財政、建設、環保、物價、審計、監察等部門,對各縣市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產運行、污水處理費開征和征收使用管理等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并對有關情況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