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6 05:52:00

導語: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工作意見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畜牧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選擇,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區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漸成為繁榮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生產方式落后、產業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當前,我區畜牧業正處于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4號)和省關于創建畜牧生產大縣(區)的要求,做大做強畜牧產業,促進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畜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發展思路。緊緊圍繞“速度加快、規模做大、品牌做響、檔次提高、產業延長”的總體要求,突出發展豬禽,加快發展牛羊,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著力推進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服務,逐步延長產業鏈條,實現畜牧業數量、質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長。

(三)奮斗目標。到“”期末,畜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目前的33%提高到38%,全區豬、禽、牛、羊出欄(籠)分別達到49.5萬頭、420萬只、0.55萬頭、28萬只以上。到年全區畜牧養殖重點村發展到10個,畜牧大鎮(鄉)發展到3個,建成5個市級以上標準化養殖小區,30個精品養殖示范場。

二、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

(四)優化畜禽區域布局。按照“近郊豬禽、山區牛羊”的總體布局,重點發展以子陵鋪鎮美滿村、子陵村為中心的種豬繁育片區,以子陵鋪鎮金冢村、建泉村為中心的商品豬片區和以牌樓鎮村為基礎的商品豬片區三大生豬養殖板塊;重點發展以栗溪鎮桑埡村為中心,以馬河鎮雙河村、關廟崗村為中心和以仙居鄉發旺村、村為中心的三大養羊板塊;重點發展牌樓村、江灣村、長興村的肉禽養殖,漳河的水禽養殖和仙居鄉、栗溪鎮等地的土雜雞養殖三大家禽養殖板塊;同時著力發展城郊肉牛、奶水牛養殖板塊。各地要從有利于生產發展和動物衛生安全的實際出發,根據資源分布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制定畜牧產業具體發展方案,確定優先發展重點,合理劃定發展區、限養區和隔離區,做到適度集中,疏密有度。

(五)突出推進小區建設。積極推行畜禽養殖“三退三進”: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進入小區,進入市場循環,大力發展規模養殖,鼓勵民間資本興建養殖基地,引導養殖戶向小區集中。在小區建設上要實行標準化技術規程和質量監控措施,努力做到規劃用地、設計標準、養殖模式、養殖品種、購料渠道和疫病防控“六統一”。各地要把小區建設列入農業產業化重點工程項目,多方籌措資金搞好小區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美滿、臺子坡、宏全、金冢、城山等養豬小區發展壯大,推進江灣養雞、香龍溝養羊等小區建設。通過落實專班,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基礎建設,落實大戶入區,確保每個鄉鎮每年新建1—2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

(六)積極創建畜牧大鎮(鄉)。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以生豬、肉牛、肉羊、禽蛋為重點,建設畜牧養殖大鎮(鄉),形成養殖區域特色。加快建設年出欄1萬頭肉牛、5萬只肉羊、10萬頭生豬、100萬只家禽的畜牧養殖大鎮(鄉)。

(七)著力培植加工龍頭企業。積極引進畜禽加工企業落戶我區。大力支持本地企業和個人投資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盤活做大現有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訂單畜牧業。通過轉化增值,實現“養殖富群眾,加工富企業,增利富財政”的多贏目標。

(八)加快培育合作組織。要采取措施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將規模較小的散養戶組織起來。積極探索“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畜產品加工企業”的經營模式,建立和完善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規范生產經營行為。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畜禽產品市場營銷、技術培訓和科技示范等工作,其技術服務和勞務收入免征所得稅。著力培養一批農村經紀人和畜產品運銷大戶,支持鼓勵其在全國各地開設銷售、信息窗口,推動我區畜禽產品的外銷,擴大輻射范圍,搞活畜產品市場流通,提高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

三、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草地畜牧業發展

(九)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在加快發展豬禽生產的同時,充分利用我區豐富的秸桿資源,積極發展肉牛產業。利用紅苕藤和大量的黃豆梗、花生藤等農作物秸桿,大力發展肉牛規模養殖,實施秸桿養牛過腹還田。加快肉牛品種改良步伐,提高母牛的凍配受胎數和群體數量。鼓勵農戶引進南陽牛、秦川牛和雜交母牛,著力發展基礎母牛群,走養母牛、繁小牛、育肥牛、賣肉牛的發展道路。

(十)抓住機遇發展奶水牛。抓住國家奶業結構調整機遇,開發實施奶水牛項目,發展奶業生產,盤活我區水牛存量資產,實現水牛價值綜合利用。改善水牛品種,增加雜交能繁母牛數量。以城郊為重點,開展奶水牛試點,開發水牛奶系列產品,提高水牛奶附加值,使我區水牛綜合利用率達50%。

(十一)穩步發展肉羊產業。以資源優勢為依托,堅持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堅持適度放牧與種草圈養相結合,穩步發展我區山羊養殖業。對種公羊進行登記建卡,防止近親繁殖,大力引進推廣南江黃羊、優質馬頭羊,適當引進波爾山羊,推廣山羊人工授精工作,下力氣優化品種結構;推廣種草養羊、秸桿氨化與青貯等養殖方式方法,提高圈養比例,擴大種群基數。

四、推廣科技成果,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

(十二)推進畜牧科技進村入戶。抓好畜禽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著力培育科技示范戶,帶動農戶發展畜禽養殖。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多途徑培訓農民。每個鄉鎮至少要有一名畜牧技術推廣員負責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其經費在“以錢養事”經費中解決。建立以技術員為紐帶,以科技示范戶為核心,連接千家萬戶的技術傳播網絡。

(十三)推廣畜禽養殖適用技術。重點推廣優質外三元生豬綜合配套養殖、牛凍精配種、配合飼料、種草養畜、牛羊圈養、肉鵝快速育肥、蛋雞高產配套、秸桿處理利用、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治等實用技術。大力推廣生豬“150”標準化養殖模式和肉羊“1235養殖模式”以及“豬+漁”、“豬+沼+稻”、“稻+鴨”等高效配套養殖模式,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益。

(十四)建設畜牧信息網絡。重點建設區畜牧獸醫信息網絡,逐步健全區、鎮二級信息網絡體系,并做好與省市畜牧信息網的連接。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和及時制度。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專家短信咨詢平臺,點對點幫助農民解決疑難問題,指導養殖者合理安排生產,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

五、健全保障體系,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十五)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加快畜禽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區、鎮、村三級畜禽品改網絡,引導社會投入建設生豬繁育場、種禽場(禽蛋孵化場)、種羊場,建設滿足我區生產發展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普及和推廣畜禽良種,提高良種覆蓋率。到年,全區生豬、家禽良種率達到98%以上,牛羊的良種雜交率均達90%以上,基本實現自繁自養。

(十六)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對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報,落實資金、技術、物資儲備,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的應急處置能力。對口蹄疫、禽流感、雞新城疫、豬瘟、豬藍耳病、羊痘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免疫密度要達到100%。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健全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撐體系,完善區級派駐機構管理機制和農村畜牧獸醫公益服務機制。嚴格按政策落實畜牧獸醫“以錢養事”經費。

(十七)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認真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強化畜產品源頭監管,建立獸藥、飼料及添加劑等投入品的質量檢測和監管體系。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違禁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全面提升動物檢疫水平,嚴把產地、運輸、屠宰、市場檢疫關口。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行畜禽標識制度。逐步推行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實行畜產品質量安全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六、落實政策措施,優化畜牧業發展環境

(十八)強化對畜牧發展的組織領導。推進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任務重、責任大,各地務必高度重視,切實負起責任。把加快發展畜牧業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措施擺上重要日程,強力推進。制定好發展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畜牧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建立畜牧發展工作責任制,鄉鎮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十九)加大對畜牧業的財政支持。為推動我區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從年起,區政府每年拿出10萬元,對新發展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規模的養殖場(戶)進行扶持獎勵,安排2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對達到畜牧小區建設標準的地方或項目以及在畜牧小區建設中工作卓有成效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對招商引資新建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獸藥、飼料生產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同時對畜牧業發展重點村、標準化養殖小區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進入和退出的競爭機制。各鄉鎮政府也要對畜牧業發展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二十)加強對畜牧業的政策扶持。發展現代畜牧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多方支持,合力促動。要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大力發展畜牧業的一系列政策。對新引進或新建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畜禽良種繁育場和養殖小區,有關部門要在土地征用、證照辦理、規費收取等方面實行優先優惠。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用水執行農業水價,用電執行農村照明電價,畜產品加工企業的用水執行普通工業水價,電價按國家發改委核準電價執行。切實落實鮮活畜禽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繼續落實飼料生產企業、種畜禽生產經營、畜禽規模養殖免征增值稅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為養殖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畜禽產品加工、資金籌措、維護治安秩序等方面提供優良服務。

(二十一)增強對畜牧業的信貸支持。認真研究國家、省、市發展畜牧業、支持畜牧業的各項惠農政策,積極爭取上級對畜牧業發展的各種項目資金投入。積極爭取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加大對畜牧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符合產業政策和貸款條件的畜牧養殖、畜產品加工和飼料加工項目,優先安排貸款,對標準化養殖小區和畜牧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在資金上重點支持。農村信用社要對新上的規模養殖場戶及時提供小額貸款,建立夫妻相互擔保、大戶擔保、農戶聯保和房屋抵押等多種擔保形式,逐步提高貸款額度。開展招商引資,鼓勵和吸引外來資金和本地民營資本參與畜牧業建設發展,投資興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農戶自愿的原則,引導、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畜禽養殖保險市場,發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畜牧業養殖保險,探索建立適合不同畜禽品種的政策性保險制度,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十二)合理安排畜牧生產用地。利用荒山、荒地、荒坡發展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以及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或自留地修建畜禽舍的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欄舍及附屬設施不能視為永久性建筑。所有畜禽養殖用地一律與種植業用地同等對待。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采取租賃、買斷等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權限屆滿,需要恢復為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土地使用權所有者負責。畜禽產品加工企業以出讓等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價格給予適當優惠。

(二十三)建立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區政府將畜牧業發展目標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與鄉鎮和有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在全區施行畜牧業發展臺帳工作制度,建立鄉鎮工作臺帳,實行專項推進,跟蹤督辦,目標考核。完善考評和激勵機制,區政府辦公室和區畜牧獸醫局要經常檢查指導,一季度一督查落實,半年一評比排位,年終總結表彰,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