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法律援助指導意見
時間:2022-04-13 11:31:00
導語:工會法律援助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參與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好地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做好新時期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工會積極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工作,以協調勞動關系、調處勞動爭議為重點,以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困難職工為主要對象,通過法律援助手段維護其合法權益,是國家法律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維權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級工會組織要站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工會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針對勞動關系和職工隊伍的新變化新特點,開展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引導職工由“上訪”維權轉變為“依法”維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營造社會化維權格局,逐步形成“黨委重視、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內容
當前的工作重點,要進一步做好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的維權體系建設,引導我省職工變“上訪”維權為“依法”維權。
1、實現當地涉及職工權益的突發性、群體性和上訪事件中要有工會法律援助律師參與調解,引導職工依法維權。
2、實現每個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其所在地的上級工會要安排援助律師掛點,引導職工依法理性維權。當前還有40余家農墾企業正在改制,主要集中在南昌、九江、上饒和撫州等市,這些地方的市、縣總工會要落實每個企業都有援助律師負責聯系。
3、積極構建社會化維權格局。要加大與人保、司法、法院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為工會做好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培養先進樹立典型,明年上半年對法律援助工作表現突出的律師和集體進行表彰。
三、工作措施
(一)做實做強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為做實做強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將原省工會法律志愿團更名為省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制定出臺《省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工作辦法》,聘請專業律師開展勞動爭議大調解、大援助,在勞動爭議較為集中的中小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中開展職工法律援助工作。各設區市總工會要設立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分團,縣(市、區)總工會要設立工會法律服務律師服務站。已設立的,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未設立的,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設立分團或服務站、健全工作制度等工作。
(二)加強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隊伍建設。各設區市總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分團要聘請不少于10名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各縣(市、區)總工會律師服務站要聘請不少于5名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縣級以上工會要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當地的志愿者、律師、學者、法律專家、法律專業在校學生等各種社會資源,采取購買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工會法律服務工作。同時,加強對律師參與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引導,通過召開座談會、培訓班等形式為法律服務工作人員提供培訓、交流和研討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
(三)創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各級工會要以協調勞動關系、調處勞動爭議、參與協助企業改制、引導職工依法維權為重點,充分運用網絡維權、維權熱線、工會主席信箱、開通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微博等方式,關注職工的思想動態,及時回應職工的訴求。通過在工會網上建立和完善工會維權法律法規資料庫、提供勞動合同等法律文書范本,在各級工會服務(幫扶)中心設立律師接待崗,建立律師輪流值班接待信訪制度,協調辦理群體性案件,開展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
(四)選樹典型表彰先進。
1、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工會要加強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工作的宣傳和引導,充分運用工會自身報刊、網站等宣傳陣地,每年推選2-5名在工會法律援助工作方面作出特別突出貢獻的律師或集體進行大力宣傳,擴大影響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
2、建示范點。省總工會每年重點培養1-3個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分團或服務站作為示范點,總結經驗并在全省推廣,以點帶面,推動我省工會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
3、表彰先進。省總工會將于明年上半年開展全省工會法律服務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活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授予“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律師”、“最受職工歡迎的律師”、“省工會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符合申報條件的,推薦評選“省五一勞動獎狀”和“省五一勞動獎章”。參加評選的集體和個人必須是提供工會法律服務不少于10起,參加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處理或掛點聯系參與企業改制的優先推薦。對于符合評選條件的集體或律師,各級工會要于2012年3月底前向省總工會申報。各設區市總工會、縣(市、區)總工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單獨或與相關部門共同開展評選表彰活動。
(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各級工會要進一步加強與當地人保、司法、法院、企聯、工商聯的協調和配合,通過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聯席會議制度等形式,互通情況、交流信息,研究新形勢下開展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的方式和手段,力爭實現律師辦理的工會法律援助案件可作為司法援助案件,在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爭取法院對工會法律援助案件給予訴訟費用減、免、緩交待遇,不斷健全和完善工會法律援助工作長效機制。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工會要把參與社會管理、進一步做好以工會為主體提供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工作擺上工會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納入考核內容,認真抓好落實。要主動向黨委匯報和向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爭取更多的工作資源和手段,共同研究解決工會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工作中的難點問題,積極推動構建社會化維權格局。
(二)經費保障。各級工會要按照《省工會法律援助實施辦法》的規定,逐步解決有機構、有人員、有錢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的問題,加大經費投入,確保用于職工法律援助維權服務的經費不少于中央財政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的10%。要進一步研究如何調動律師團成員的積極性,采取對參與了工會法制宣傳、職工法律援助案件處理的律師,特別是參與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處理的律師、在企業改制過程中掛點聯系并指導職工理性維權的律師給予補貼或獎勵等方式,使律師廣泛參與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協調等各項工會法律服務工作,務求取得工會法律服務工作的實效性。
(三)加強工會法律工作組織和隊伍建設。一是各級工會要加強工會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法律工作人員,要求各設區市總工會和縣(市、區)總工會至少要配備1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法律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對從事工會法律工作后取得律師資格的人員給予獎勵,各地在招考公務員時,對具有律師資格的人員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二是要加強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和隊伍建設,到2013年底,要發展到70%以上的基層工會要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配備勞動爭議調解員,70%以上的基層工會要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或配備勞動法律監督員。三是要加強勞動爭議兼職仲裁員隊伍建設,到2013年底,力爭發展到各設區市有勞動爭議兼職仲裁員3-4人、縣級工會有勞動爭議兼職仲裁員2-3人。四是要加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到2013年底,要發展到90%的企業要有集體協商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