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高標準農田建設意見

時間:2022-04-24 04:14:00

導語:市政府高標準農田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高標準農田建設意見

各區(市)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大企業: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的意見》精神,為大幅提升農田水利建設水平,推動全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就“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的重大意義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我市農田灌排條件持續改善,抗御旱澇災害能力顯著增強,糧食連年增產增收。但從整體上看,全市農田水利設施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問題仍普遍存在。“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是確保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決定性因素,是保障農村民生、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統一認識,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的重大意義,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為夯實農業持續發展、農村和諧穩定的水利基礎作出積極貢獻。

二、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上級關于加快推進水利改革發展的文件精神,切實將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對“山水田林路、干支斗農毛”進行集中、規模、徹底治理,建設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集成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力爭到2020年,全市建成有灌溉設施、有水源依托的高標準農田200萬畝。

一是實現耕地灌區化。以區(市)為單位,把耕地有序地規劃到不同類型灌區中,以灌區模式規劃治理,同時根據不同水土資源條件和農業發展規劃布局,通過新建一批、恢復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灌區,全面提高全市灌區灌排設施配套水平。

二是實現灌區節水化。圍繞節水增效,以灌區為單元,因地制宜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建設高效型、生態型、節水型灌區。要充分利用除險加固后的水庫水源,實行多水源聯合調度,發展管道灌溉、噴灌、滴灌;井灌區要積極推行自動控制管道輸水灌溉模式,實現灌溉節水化、智能化。

三是實現節水長效化。通過規范建設程序、完善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落實管護責任、強化調度運行等有效措施,確保節水工程良性運行和持續發揮效益。

(三)總體要求。

一是統一規劃布局。按照注重實效原則,以水源為依托,以區(市)為單位,以萬畝灌區為單元,根據不同的水源、種植作物、產業結構等情況,科學規劃布局,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統籌規劃、集中建設、規模治理,做到區(市)一次性整體規劃,分步驟、分部門具體實施。

二是統一水源配置。所有涉及農田水利的項目必須經過專業的水資源論證,根據各區(市)水資源分布情況,對當地水和外調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統籌考慮,依據灌溉定額對不同灌區供水需求進行統一安排,保證每一處灌區都有可靠的水源保障。

三是統一技術標準。各類農田水利工程設施都要依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節水模式進行規劃建設,著力打造精品工程。

四是統一稽查驗收。各區(市)要按照統一技術標準和不同行業項目管理要求,對不同渠道投資的灌排工程進行統一的稽查和驗收,確保工程整體效益發揮。

五是統一管理體制。骨干工程由水管單位統一管理,田間小微型工程通過明晰產權統一交由用水戶協會管理。

六是統一調度運行。不同類型項目區建成后,依據工程體系狀況,由水管單位進行一體化運行調度,確保發揮灌區功能。

三、強化工作措施

(一)大幅增加投入。要大幅度增加財政投入,認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政策,確保足額提取、定向使用。要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水利建設基金籌集使用管理,運用市場化融資手段,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起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的穩定增長投入機制。要強化資金統籌使用管理,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充分整合農村涉及農田水利資金,集中投入,整體推進。要建立完善投入激勵機制,落實獎補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干后補、多籌多補、多干多補等方式,調動基層投資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農民投工投勞,發揮基層群眾在“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二)推動改革創新。要按照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原則,加快建立基本水價、綜合水價制度。要充實專業技術人才,抓好村級水利員的選配,積極發展農民用水者協會、水利合作社、供水聯合體等合作組織,確保2年內基本建立職能明確、布局合理、隊伍精干、服務到位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

(三)嚴格監督檢查。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重點項目、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實行全程監督,嚴防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防滯留、擠占、截留和挪用資金。要實行達標銷號制度,確保治一片、成一片。對進度遲緩、工作不力、存在問題的地區,要跟蹤督導、限期整改;對完不成建設任務目標或出現重大問題的,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實行問責。

(四)加強輿論宣傳。要充分運用各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重視、支持該項工作的良好氛圍。要著力培育一批先進典型、亮點工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