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26 10:13:00

導語:縣政府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政府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意見

為加快全縣工業化進程,推進由工業小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提高工業企業財稅貢獻率,制定如下工作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意義

近兩年來,全縣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加大工業調整振興力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特色產業長足發展,產業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特別是家具產業,建立了省木制家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出口木制品安全示范區和市家具行業技術中心,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優質木制家具生產基地。二是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三是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纖維素產業,產業鏈延伸快,單體規模大,財稅貢獻率高,逐漸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國的特色產業基地。在正視成績同時,應清醒地認識到在重大項目培植、工業對財政貢獻率等方面同先進縣(市、區)相比存有差距。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規模效益不高,優勢產業不夠強,產業鏈銜接不緊;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牢固樹立,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投入不足、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偏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偏低,科技貢獻率和品牌價值貢獻率不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經營模式比較粗放,資源能源消耗偏高,產業整體素質較低;四是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這些嚴重阻礙了全縣工業化進程。

正確分析全縣工業發展現狀,立足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機遇,全縣各級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快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意義,堅定“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的思想,增強緊迫感和壓力感,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作為,科學務實,推進全縣工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跨越。

二、工作思路和任務目標

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膨脹規模、優化結構、壯大產業、提高貢獻為目的,以“重點突破、分類推進”為措施,積極營造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和跳躍發展的濃厚氛圍,通過加大投入、技術創新、創建名優品牌和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盡快形成我縣產業強、企業壯、產品優和貢獻大的工業新格局。

任務目標:

一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提高。立足我縣實際,以家具業、五金機械(鐵路器材、汽車零部件、紡織機械、電梯及配件、電子衡器)、生物化工(纖維素產業)、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為重點,積極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強化配套協作,推動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到2012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餐桌餐椅、纖維素、五金機械三大基地。其中,餐桌餐椅市場份額由江北的30%提高到50%以上;纖維素年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

二是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三年內,培植5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骨干企業;2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企業。家具業、五金機械、生物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中骨干企業銷售收入和利稅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占整個產業的40%以上。

三是財稅貢獻率進一步加大。到2012年,納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6家,超500萬元的10家,超100萬元的20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強力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建設。要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機遇,立足家具、五金機械、生物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用足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把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工業發展的強力引擎。篩選工業項目建設優質載體,打造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亮點工程。對列入市級重點的中泰公司熱鍍鋁鋅硅復合板材項目、寶德龍公司健身器材擴建項目、瑞豐公司生豬養殖加工一體化及冷鏈物流項目、普瑞特公司電梯整梯項目加大培植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工業項目支持。發改、經貿等職能部門要設立專門班子,安排專業人員,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凡獲國家和省、市支持的項目,要求企業配套的資金,必須確保足額按時到位。通過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推進,盡快使項目建成達產,為結構調整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培植骨干企業,引領產業優化升級。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把優質生產要素、最優惠政策向骨干企業傾斜,扶優扶強。2012年前,著力培植5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分別是:中泰公司、晉煤同輝公司、美華公司、三嶺公司、寶德龍公司;10家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骨干企業,分別是:華偉公司、彈簧公司、宏業汽配公司、普瑞特公司、天翔精制棉公司、華興塑膠公司、天津融商公司、瑞豐食品公司、又一春生化公司、恒瑞精制棉公司。對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納入,對跟不上發展形勢的企業隨時調出。

(三)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開發新產品。支持企業爭取國家及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冠名,扶持企業建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檔次,企業擴張技改投入享受招商引資項目的一切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和重大產業技術研發。鼓勵企業加快信息化、標準化和知識產權建設。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的申報、管理和保護工作。對主持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并獲得認可和實施的企業給予獎勵。鼓勵企業更新裝備,充分運用增值稅轉型政策,利用信貸、融資租賃、信托等方式加快設備更新。

(四)加強扶持引導,鼓勵企業創品牌拓市場。支持企業創建品牌。從2010年起,每年滾動選擇2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作為爭創名牌名品的培育扶持對象。每年爭創國家級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以上,省級品牌5個以上,市級品牌10個以上。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縣鄉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專項用于舉辦產品展銷會和參加國內外產品展銷的費用補助。對企業參加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業展及品牌會和省、市政府組織展洽會,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審定確認后,展位費由政府給予一定補助。提高本地產品配套程度。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制定優惠稅收政策,扶持工業企業從縣外引進或在本地培育新辦配套企業。

(五)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工業聚集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縣里重點完善經濟開發區的配套建設和功能提高。同時加大對鄉鎮(區、辦)產業園區扶持力度。推進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凡新建和引進項目,除對建廠選址有特殊要求的能源、資源類項目外,按照工業布局規劃和環保要求必須進入工業園區。對不能進入工業園區的特殊工業項目,須經縣政府審核批準。突出園區定位,推進園區產業調整,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家具產業項目主要向鎮、時集鎮、張大莊鄉、大柳鎮集中,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向鎮、柴胡店鎮、長官鎮集中。完善工業集中區利益分配機制。凡屬“飛地工業”模式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新建企業產生的稅收地方所得部分,歸引資方財政。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工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抓好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縣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企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對按企業需求和納稅額指標引進的應屆大學生到企業工作的,事業列編、財政列支,企業工作滿5年后根據本人意愿可進機關工作,德才兼備的優先提拔重用。愿在企業工作的,保留財政供養人員待遇。鼓勵企業引進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對行業領域領軍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引進。切實落實專業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對社會知名度高的專家學者,可授予政府顧問等榮譽稱號。對修建專家樓、人才居住公寓的企業在土地征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要圍繞我縣家具、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化工等特色產業在高校或職業學校開設相應的專業和課程,大力培養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企業應將其提取的教育經費用于職工技能培訓,其培訓經費不足部分,由縣勞動保障部門按規定給予適當補貼。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按納稅金額和社會貢獻排位次,給予表彰獎勵。切實提高企業家的待遇和地位。聘請一批知名企業家擔任縣、鄉政府經濟發展顧問,在各級勞動模范、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增加企業家的比例,為企業家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暢通人才流通渠道,根據工作需要,選拔優秀中青年企業家到有關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掛職,選派部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優秀中青年干部到企業掛職鍛煉。建立激勵機制,對納稅大戶在子女就業安置上給予適當照顧。

四、健全保障機制,優化工業發展環境

(一)強化振興工業經濟工作機制。成立縣振興工業經濟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負責領導全縣振興工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經貿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定期研究和解決工業項目推進中的具體問題,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預測、協調和預警。制訂振興工業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考評獎勵辦法,提高工業在綜合目標績效考核和招商引資目標管理中的權重,強化工業發展目標專項考核。根據我縣工業發展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制定《加快縣工業經濟發展實施重點產業專業招商工作方案》,成立產業招商和引才小組,采取定點定向招商,提高招商質量。建立縣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聯系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制度,強化“一個重大項目、一個領導掛帥、一個部門為主負責、一個專門班子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加強督查協調,嚴格責任追究。各鄉鎮(區、辦)也要建立相應領導機制,加快推進本地工業經濟發展。

(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除國家和省市規定的收費項目外,本縣自定的收費項目依照有關程序全部予以取消。國家和省市規定的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設有上下限規定的,一律按下限執行。物價部門將現有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匯總并對外公布,企業如發現收費內容、收費標準與公布項目不符的,可拒付并投訴或舉報。任何單位和組織不得以任何理由強迫企業加入各種協會、學會,不準向企業攤派接待、廣告、報刊等費用。

(三)維護正常生產秩序。縣環境治理辦公室要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杜絕濫用職權等執法擾企現象,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和"三亂"等問題。嚴禁多級重復檢查和跨區域越權執法,必要的例行檢查應將檢查計劃按季度事先報縣經濟環境治理辦公室審批(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從嚴打擊阻撓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秩序的違法行為,依法快速處理涉及企業的各類重大案件,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督查指導,優化企業安全生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