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展民辦教育意見

時間:2022-05-23 05:01:00

導語:市發展民辦教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發展民辦教育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民辦教育發展,促進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省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精神(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和《實施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民辦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目的意義。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對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擴大和優化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教育需求、實現全市教育改革發展總體目標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來,我市民辦教育得到較快發展。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初始階段,起點低、規模小、質量效益不夠高、辦學行為不夠規范,仍是我市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快民辦教育發展,不僅關系到民辦教育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全市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民辦教育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為根本,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及省《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統籌規劃,依法規范管理,促進內涵發展,實現民辦教育整體優化和持續健康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民辦教育。

(三)基本原則。

——鼓勵支持原則。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興辦教育。

——統籌協調原則。把民辦教育發展納入教育整體發展規劃,優化民辦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

——注重質量原則。重點培育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努力提高民辦教育質量,增強民辦學校辦學活力和競爭力。

——規范管理原則。依法強化管理監督,規范辦學行為,確保持續健康發展。

(四)目標任務。優質發展民辦高中階段教育,穩步發展民辦義務教育,積極發展民辦學前教育,規范發展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力爭經過3--5年努力,全市民辦中等職業學校達到國家設置標準,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達到標準化,建成一批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的優質民辦學校。

二、加大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扶持力度

(五)鼓勵支持多形式發展民辦教育。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把支持發展民辦教育作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舉措,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它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利用非財政資金依法獨資、股份、聯辦、合作等多形式參與發展民辦教育。清理并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制定完善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健全落實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資助民辦學校。對發展民辦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學校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探索建立民辦公助、國有民辦、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民辦教育辦學機制。

(六)落實民辦學校建設用地和基礎建設優惠政策。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民辦學校建設用地納入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優先安排。民辦學校在征地、新建、改擴建校舍及配套建設時,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優惠減免政策。教育用地不得改變用途。

(七)落實民辦教育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實施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經物價部門審核批準、按規定收取的學雜費等收入免征營業稅;捐資舉辦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免征企業所得稅。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其稅收優惠政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民辦學校供水、供電、供氣、排污等方面享受公辦學校同等政策。

(八)依法保障民辦學校合法權益。民辦學校存續期間,所有校產除政府劃撥的土地外均歸民辦學校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侵占。民辦學校依法在學校管理、內部機構設置、資金管理與使用、教師招聘、工資待遇確定等方面享有自主權。民辦學校可以按照審批的招生層次、類別依法進行自主招生,有關職能部門應按照招生管理規定予以支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民辦學校合法教育活動和正常教育秩序,嚴禁對民辦學校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嚴禁侵占民辦學校合法財產和教學場所。

(九)民辦學校教師學生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權利。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教職工在資格認定、業務培訓、人事檔案、社會保險、職稱評定、教齡和工齡計算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并同等對待。民辦學校教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比照事業單位管理辦法執行。民辦學校學生在學籍管理、升學、轉學、考試、資助、免費、評優、就業、社會活動等各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學生同等的權利。鼓勵高校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民辦學校任教。允許公辦學校富余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其公辦學校教師身份予以保留,工齡、教齡連續計算,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公辦學校教師辦理退休。

(十)加強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的交流合作。支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聯合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辦學活力。支持公辦和民辦教育資源共享,鼓勵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開展教師對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三、強化對民辦教育的管理

(十一)嚴格民辦學校審批管理。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審批民辦學校。各級各類民辦學歷教育學校和非學歷教育助學培訓機構的設置、變更,統一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管理。民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設置、變更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民辦小學、幼兒園和文化教育培訓機構的設置、變更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各類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設置、變更事宜,統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批管理。

(十二)加強民辦學校資質管理。民辦學校辦學實行《許可證》制度,一校一證,依法打擊取締無證辦學和非法辦學。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同一教育資源設立兩個及以上教育機構。民辦學校的招生宣傳廣告必須經審批機關備案方可予以刊登。民辦學校招生廣告內容必須真實、準確,規范使用全稱校名,規范宣傳辦學層次、證書發放、辦學形式、收費項目及標準。

(十三)強化民辦學校常規管理。健立健全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教育督導機制,依法開展對民辦學校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學校管理、招生就業、財務狀況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定期向社會公布民辦學校辦學信息,引導民辦學校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辦學行為。堅持民辦學校年度檢查制度,連續三年年度檢查不合格的,吊銷《辦學許可證》,停止辦學。民辦學校日常管理按屬地原則進行管理。

(十四)加強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管理。加強對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的管理,指導和督促民辦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民辦學校要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教師編制標準配足配齊教師,采取多種措施,保持教師隊伍相對穩定,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民辦學校招聘教師須報管理部門備案,方可招聘廣告。民辦學校新聘教師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和任職條件,現有教師沒有任職資格的,應在三年內達到任職要求。聘用教師必須依法簽訂聘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民辦學校要依法保障教職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

(十五)規范民辦學校收費及財務管理。民辦學校收費項目和標準由學校核算并提出申請,經審批機關核查,報同級物價部門批準執行,實行“亮證”收費,統一使用規定的收費票據,不得巧立名目亂收費或超標準收費。學生轉學退學要嚴格執行退費制度。民辦學校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聘請具有專業資質財會人員,按有關會計制度建立會計賬務,設立銀行專戶,規范財務運行制度。主管部門定期組織會計事務所對學校財務進行審計。民辦學校每年按凈資產增加額或凈收益額的25%提取發展基金,用于學校建設和發展。探索設立民辦學校辦學風險保證金制度,加強風險防范。在民辦學校辦學發生重大風險等特殊情況下,審批管理機關或相關部門征得審批管理機關同意,有權向銀行提出凍結賬戶。民辦學校不得向學生、家長籌集辦學資金,不得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

(十六)完善民辦學校內部管理。民辦學校必須設立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實行民主管理,實行董事會(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保障校長依法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民辦學校校長應具備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校長任職條件。民辦學校應按規模設立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加快建立群團組織,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建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民主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機構,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確保校園和諧穩定。

四、加強對民辦教育工作的領導

(十七)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條例》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及省《實施意見》,把民辦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民辦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各項政策和工作的落實。要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創新民辦教育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民辦教育健康協調發展。

(十八)營造有利于民辦教育發展的社會氛圍。各級政府要把民辦教育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發展各類教育事業。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發改、財政、物價、稅務、國土、建設、人社、工商、公安、民政、衛生等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做好職責內各項管理服務工作,落實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紀檢、監察、信訪等部門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侵犯民辦學校合法權益行為。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民辦教育的優秀典型,為民辦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