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委辦村級財務管理意見
時間:2022-06-12 03:59:00
導語:鎮委辦村級財務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推動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提高財務工作的透明度,維護農村穩定,根據上級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和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收入的管理
(一)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收入都必須全部、及時納入帳內管理核算,向單位和農戶收取現金時手續要完備,必須使用市統一印制的收款憑證。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的所有現金均應及時入帳,不準挪用,不準公款私存。應嚴格執行庫存現金限額制度,庫存現金不得超過規定限額,并實行按月審接,嚴禁跨月份報審。鎮代管會計根據設置的“收入臺帳”嚴格監控各項收入的來源、收款時間及金額,并限期上繳鎮經管統計審計中心專戶管理,嚴禁坐收坐支。
(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主要包括:
1、村級轉移支付收入。轉移支付是市財政為保障村級政權運轉而撥付的款項,由鎮政府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量化明細,統籌安排使用;
2、專業發包的大棚、果園承包費收入、種植養殖小區收入;
3、荒地、機動地、零星地、漁塘承包費收入;
4、房屋租賃、集體農機具承包和集體房屋租賃收入;
5、集體工副業項目發包收入。
以上2—5項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要簽訂好書面合同,根據合同規定將應交納的承包費及時入帳;
6、產品物資銷售收入。在銷售過程中,必須按照先經村“兩委”集體研究同意,村民代表或民主理財小組成員2-3人參加銷售全過程監控的程序進行,銷售收據必須由參加銷售活動的村民代表或理財小組成員簽字證明,并加蓋理財章方可入帳;
7、固定資產出售收入。
8、對外投資收入;
9、一事一議資金收入;
10、其它收入等。
(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嚴禁在政策外向農民收取任何款項,確需公益事業的開支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辦法,必須按規定程序先議后批再收,但不準突破年25元/人的標準。未經鎮黨委、政府批準嚴禁出現新的集資、借款和貸款業務,更不準村集體為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任何形式的經濟擔保。
(四)村集體的統收統支項目,如水費、電費收入,為鎮直部門和站所代收代支的服務項目收入等,要全部納入集體帳內核算,不準另設帳目核算,不準先支后收,挪用集體款項。
二、村集體各項支出的預決算管理
(一)村集體的各項支出,實行預算審批制度,各村要根據量入為出的原則,合理安排支出。為了保證村級政權的運轉,村級轉移支付部分原則上只列支干部工資、辦公費用和五保戶供養,不作其它開支。村級一般每月進行一次預算,根據《村集體開支項目預算審批表》經兩委研究,村民代表或理財小組通過,并由管區書記簽字同意方可報鎮分管財務領導審查批復。預算批復后要嚴格按規定開支,防止超預算開支現象發生。
(二)生產性開支的權限。凡集體進行農機具購置、農電線路架設、機井、農田水利建設修道路及其他生產性項目支出,要根據“一事一議”的資金款額,量力而行,不得形成新的債務。鎮代管會計在審接帳時,嚴格按預算和實際開支情況搞好決算。并填好《財務收支決算表》,及時向鎮分管領導反饋。
凡沒有進行“一事一議”和村委沒有節余的,不得進行上述開支。村委資金有節余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建立健全現金開支審批制度,嚴格現金開支審批手續。對手續不完備的開支,不準付款;對不合理的開支,經辦人有權向民主理財小組或上級主管部門反映。
生產性開支權限和程序按以下標準進行:200元以內的由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共同審批;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由村兩委集體研究,并做好會議記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先由村兩委集體研究,再提交全體黨員、村民代表、理財小組按“聽政制”要求審議決定;3000元以上的除執行以上規定外,要提交全體村民大會通過,并寫出書面申請,經管區書記簽字同意后,報鎮政府批準方可開支。
(三)非生產性開支的審批權限:200元以內的由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共同審批;200元以上400元以下的由村“兩委”研究決定;4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先由村“兩委”研究決定,再經過全體黨員、村民代表、理財小組共同審議決定;1000元以上的,除按上述規定研究決定外,要提前向村民公開,經管區書記簽字同意,再報鎮政府批準后開支。
1、取消招待費開支。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取消村級招待費。但確因招商引資、“兩高一優”農業以及有業務關系的市級以上來人發生的招待費,實行特事特批。由村“兩委”按民主程序開會研究通過后,寫出書面申請,經管區書記簽字同意,報鎮分管財務管理領導審批后按理財程序據實報銷。除此之外,不得報銷招待費。否則,從當事人的工資中扣繳。
2、取消租車費開支。但因集體資產建設項目、招商引資、“兩高一優”農業及計劃生育、黨員冬訓、三干會等超過4人(包括4人)的會議所發生的租車費經管區書記簽字同意,報鎮政府分管領導特批后據實報銷,此項開支應嚴格限制次數。
3、村級未經批準不得用公款配備交通、通訊工具,不報銷由此發生的燃修費;村三職干部的汽油補貼20華里以內每年不超過120公升,20華里以外不超過180公升。電話費按以下標準執行(副書記享受文書待遇):
①、村委電話費報銷標準:300-400戶每月報銷100元;401-500戶報銷120元;500戶以上不超過150元。低于標準按實際開支報銷,高于標準的由三職干部按5:3:2標準分攤;
②、個人電話費報銷標準如下:200戶以內書記(主任)報銷電話費40元;201-400戶是50元;400戶以上的是60元。各村文書、副書記報銷電話費35元;計生主任報銷電話費25元。低于規定標準據實列支,高于規定標準由個人負擔。
③、村委有電話的,個人電話費按標準的80%列支。
4、農村干部報酬,嚴格按干部編制化考核,三職干部工資按鎮黨委政府制定的考核責任制考核,其他誤工人員按誤工補貼規定總量限額開支,不超過書記(主任)工資總額的40%,并經管區書記同意后上報鎮政府批準開支,由鎮經管中心最后把關。
5、農村集體辦公用品的開支,全面實行辦公用品的集體統一采購制度,集中管理、統一采購供應。村集體根據需要到經管中心領取辦公用品,凡是私自對外購置的辦公用品,一律不得入帳,由當事人自行負擔。
6、報刊費的開支,嚴格執行黨委、政府批復的報刊額列支,未經批準的報刊費,由當事人自行處理。
7、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狀況較差的嚴禁為農戶墊付、獎勵各種款項,如對農戶的電話安裝、有線電視、改水等補貼,避免形成新的不良債務。
8、嚴禁村集體為干部個人損失進行補貼開支。村干部個人應做好財產及人身保險。村干部因群眾報復性打擊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害需補償的,要經村“兩委”研究,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報鎮政府批準后方可處理。
10、村集體的收入支出單據除了按照規定的開支權限進行審批外,所有的單據都要有書記、主任、經手人及管區區長簽字,方可入帳。
三、庫存現金的管理
(一)嚴格執行國家《現金管理暫行規定》除按規定留用300-700元備用金外,所收取的集體資金必須隨時足額上交經管中心專戶儲存,然后實行預算開支。任何村莊不得出現座收座支、公款私存,借支挪用和私設“小金庫”現象,否則,按鎮政府《農經工作考核目標責任制》嚴肅追究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和村文書(包括報帳員)的責任。并將處置資金沒收,上交鎮財政,同時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撤職等行政處分,嚴重違紀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二)嚴格實行帳款分管制度。鎮代管會計負責所轄村莊的財務核算,并對所負責村莊的現金管理進行監督。村文書負責本村的現金管理,監督出納員將現金及時上交鎮代管專戶儲存、預算開支等具體工作,實行村文書責任制考核,嚴格按“雙代管”的規定,管好農村集體現金。其他干部一律不得參與現金管理。
(三)鎮財務管理辦公室設置65個村莊的資金統管專戶,使用統一規定的資金代管和資金支出憑證,保證將村集體資金管嚴管好。
四、財產物資的管理
村集體的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產品、工具用具等物資要指定專人管理,嚴格出入庫手續,發現問題按財務制度規定處理。
村集體資產購建、處置要嚴格按以下程序進行:一是村“兩委”集體研究,形成初步處理意見;二是將初步意見提交黨員和村民代表聯席會議,經2/3以上人數通過;三是將討論通過的《處理意見》連同會議記錄交管區書記審核把關,報鎮政府審批后方能組織實施。資產處置時要實行公開投標的方式,投標結束后,結果要當場公布,所收取的處置資金由經管中心代管會計負責存入代管專戶統一管理,嚴禁村干部私自定價內部處理。報帳時,銷售單據要附有鎮政府批準報告和代管會計、理財小組簽名的收款憑證,方可入帳。村內林木,除按以上程序實施外,還應按規定辦理采伐證,方可處置。
五、往來帳務的管理規定
村集體要加強對債權、債務的管理,建立健全往來登記薄,及時做好債權回收和債務清償工作。發生的所有往來業務要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及時納入帳內核算。鎮代管會計要與村報帳員每半年核對一次往來帳目,核對準確后及時向群眾公開。對一些困難戶、五保戶、外流戶以及已亡故的農戶,需減免的,要經村“兩委”研究,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方可處理。
六、財務交接程序
(一)財會人員任免和調換時,須經村“兩委”研究同意并提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經管區書記同意并報鎮經管統計審計中心考核批準,才能任免和調換。財會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無正當理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隨意調換。
(二)財會人員變動時,應將保管的檔案資料,各種印鑒、賬薄、庫存現金、庫存物資以及應交接的其他屬于集體的財產和賬務在鎮經管部門監交的情況下全部進行移交。未辦理交接前不得離任。交接完畢后,要按規定接受鎮經管統計審計中心的離任審計。如交接不清的,按《會計法》及財務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并追究其經濟、法律責任,同時取消其任職期間所享有或應享有的一切待遇。
七、經濟責任審計制度
農村經濟責任審計主要包括:農村干部屆中和離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由經管統計審計中心負責,各村必須服從和支持審計工作。離任審計和重點審計根據鎮政府安排隨時進行。審計結果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并向被審計單位反饋。審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進行審計,如發現以權謀私或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的人員要視其情節,給予批評或調離崗位,嚴重者追究刑事責任。
八、村務公開制度
(一)規范財務審接程序
每月21日-31日為村級財務審接日。各村按照經管統計審計中心指定的審接日,及時組織財務審接。審接期間由鎮代管會計到村辦理財務審接手續,并搞好財務審計。財務審接由村文書負責通知、召集審接人員,包括鎮代管會計、村“兩委”全體成員,不在“兩委”的村文書和計生主任,理財小組全體成員(或不少于2/3以上成員)。帳目混亂或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村可通知黨員和村民代表數人。財務審接工作由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主持,對每筆經濟業務由村文書負責逐張說明,有爭議的由當事人和村“兩委”負責人共同負責解釋,全面接受審計和監督。三分之二人員同意的,準予入帳;達不到三分之二人員同意的,應在一個月內由責任人負責追交款項。鎮代管會計在搞好財務收支、核算的前提下,認真處理有關問題,拿不準的及時請示。同時搞好現金的清理、清查工作。
(二)規范村務公開工作制度
每月10日為全鎮政務、財務公開日。公開日期間,各村要將本月的財務收支事項逐筆公開,同時將需公開的政務向群眾公開。公開的內容要記實,財務公開榜由經管中心負責公開。政務公開由各村文書負責公開。同時,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和理財小組成員向村民做出負責任地解釋。如村民反響較大,村“兩委”要開好黨員和群眾代表會,向村民解釋清楚。
(三)規范村務公開的內容
1、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①新上經濟項目;②村里的財務財產收支;③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審批情況;④計劃生育指標安排;⑤農民負擔情況(包括“一事一議”資金、籌資籌勞使用情況);⑥集體土地和經營實體的承包情況;⑦救災救濟款的發放情況;⑧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工資和獎金、功績過失情況以及其他公共事務。
2、財務公開的主要內容:①財務收支、預決算情況;②各項收入和支出情況;③各項財產管理情況;④債權債務情況;⑤收益分配情況;⑥水、電費收繳情況;⑦“一事一議資金”使用情況以及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財務事項。
3、財務公開情況備案:各村財務公開每月由鎮代管會計負責公開,并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時間清楚。張貼后由村文書、理財小組組長在財務張貼記錄本上簽字留存備查。
(四)健全民主理財組織,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1、機構設置:民主理財小組由群眾威信高、責任心強、辦事公道、懂財務的村民代表組成,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從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中直接選舉產生,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由理財小組成員推選產生,并負責保管理財公章。
2、職責范圍: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審計和監督本村范圍內的一切經濟活動,具體包括:①參與財務預算的制定、執行、監督和決算情況;②村財務收支情況的審計;③村集體資產的清點和使用情況;④各類承包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情況;⑤村集體經濟收益及分配情況;⑥“一事一議”資金的收取和使用情況;⑦上級撥款的使用情況;⑧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文書任期責任制的考核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⑨向上級反映侵害集體利益的行為。
本意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與本意見抵觸的以本意見為準,未盡事宜由鎮經管統計審計中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