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經濟審計安排意見

時間:2022-06-19 09:05:00

導語:村級經濟審計安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經濟審計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對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審計監督,促進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正確履職,提高經濟管理水平,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二、審計對象

重點審計現任行政村(居)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和村(居)民委員會主任,以及村(居)民委員會、村(居)屬企業及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三、審計分工

實行區、鄉鎮(街道)分級負責的審計辦法。

(一)鄉鎮(街道)負責范圍

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辦事處)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審計、經管等業務機構,重點抓好以下范圍的審計項目:

1、轄區內村(居)組織及其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

2、各鄉鎮(街道)下設委、辦、所等內部機構的審計。

3、鄉鎮(街道)、村(居)辦企業或鄉鎮(街道)實際擁有控制權的企業和經濟實體的審計。

4、固定資產投資30萬元以下的村(居)集體投資建設項目以及實際擁有控制權的建設項目的審計。

(二)區審計局負責范圍

1、抽查審計村(居)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村(居)及其主要負責人。

2、固定資產投資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村居集體投資建設項目以及村(居)投資占主導地位的建設項目或村(居)定標擁有控制權的建設項目。

3、抽查審計鄉鎮(街道)、村(居)集體企業或者村(居)控股的企業和經濟實體。

四、審計內容

通過審計,摸清被審計的村級組織及所屬企業、單位資產負債家底和財務收支真實情況,審查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于重大事項和問題,向前追溯或向后延伸,并根據情況需要擴大有關審計范圍。具體內容包括:

(一)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

審查村級組織主要負責人競選時所承諾的發展經濟、促進生產、增加集體收入、增加村(居)民人均收入、興辦公益事業、改善村居環境、提高村(居)民福利待遇、減輕農民負擔、基礎設施建設、集體資產增值、減少債務、財務管理等經濟責任目標是否完成。

(二)重大經濟決策及執行情況

1、集體資產處置、集體企業改制中有無非法轉讓、轉賣和侵吞集體資產等造成集體經濟損失的問題。

2、舉債是否經村(居)民會議或村(居)民代表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并按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是否擅自為企業或其他單位貸款提供擔保、抵押,給村居集體經濟造成損失。

3、土地發包是否采取招標、拍賣、租賃、參股和公開協商等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是否簽訂規范的承包合同。

4、基建工程建設是否公開招標(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需由區招投標中心統一組織招標),有無“人情”承包和“以權”承包,資金的來源、管理、使用是否規范,有無損失浪費。

5、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是否規范,資金收取有無超標準、超范圍的情況。

(三)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上級劃撥或社會捐贈的資金、物資,管理使用是否規范,各項支農惠農補貼及資金、物資,分配是否及時、合規。

(四)財經法紀執行情況

各項收費有無標準和依據,各項收入是否及時、足額入賬,有無侵占、挪用、私分集體資產和私設“賬外賬”、“小金庫”等問題;支出是否真實合法、是否按照批準的計劃、預算執行,有開支標準的項目是否超標準。

(五)民主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和民主理財等內部監督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執行;財務支出程序是否規范有序;財務公開是否全面、真實、及時、規范。

五、審計要求

(一)審計時限

各鄉鎮、街道要各負其責,對轄區內所有審計對象每年至少審計一次。區審計局對重點審計對象每年至少抽查審計一次。

(二)村(居)民委員會應向審計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任期內的財產清單;各類經濟合同;各年度財務收支的會計帳冊、報表、憑證及相關資料;各年度經濟工作計劃及執行結果資料;作出重大經濟決策的會議紀要、記錄等相關資料;村(居)民委員會下屬委員會設置、職責分工、人員狀況及內控管理制度;審計機關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資料。

(三)按規定抓好建設項目的備案工作

村(居)要將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于年初到鄉鎮、街道財政審計所備案,建設單位不得自行安排審計。財政審計所要將投資30萬元以上的項目報區審計局備案。投資建設項目決算審計前,投資建設村(居)除按規定預留工程質量保證金外,必須保留不低于總合同款額30%的款項。

建設單位編制的建設項目招標文件和發承包合同中,必須作為單項條款作出如下內容約定:建設項目必須經過審計機關的審計,其審計結論作為工程結算的依據。

(四)村級主要負責人按要求作出有關書面說明

對自己負有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的財務收支的有關事項,主要負責人應按審計部門要求作出書面說明,內容包括:本人職責范圍;本人履行職責情況;與本人負責工作相關的財務收支情況、任期經濟工作目標、主要經濟活動完成情況;本人遵守財經法紀及廉政規定情況;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五)審計報告包括內容

主要包括:1、基本情況:包括村(居)民委員會人員組成情況,村級主要負責人任職期間經濟目標完成情況,財務收支及資產負債情況,對外投資、基本建設等重大事項的基本情況。

2、存在問題及處理意見和建議:對經審計查出的單位主要問題和個人問題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議,必要時向有關單位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3、工作績效評價:簡要概述經審計確認的審計對象的工作業績、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負的責任及其他相關評價。

4、需要說明的問題:根據需要對一些因其他特殊原因無法審查清楚的問題作以說明。

六、審計程序

(一)區審計局和鄉鎮(街道)財政審計所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審計計劃,并相互做好銜接,認真負責的分級組織相關范圍的審計工作。

(二)區審計局和鄉鎮(街道)派出的各審計組負責制定相關任務的審計實施方案,并于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同時通知被審計單位于限期內做好自查和財產物資清查盤點、債權債務清理等相關工作。

(三)審計組進駐被審計單位后,應召集有關人員開好進點會,講明審計目的、內容和有關要求,聽取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人自查情況匯報,并要求被審計人員及其所在單位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作出書面承諾。

(四)審計工作結束后,由審計組撰寫審計報告。審計報告要做到內容完整,評價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審計報告應首先征得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人員的意見,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人員收到報告后,應在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逾期未提出的,視為無意見。

(五)區審計局每年定期匯總審計情況,向區委、區政府、區紀委、區委組織部進行書面匯報,并向有關部門進行通報;對違反財經法規的問題,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處罰意見或建議;對違紀、政紀的,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七、組織領導

村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事關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干部能否正確履職、事關集體經濟能否健康發展、事關農村基層社會能否和諧穩定,任務量大、要求高、影響面廣,是一項具有重要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工作任務。

區委、區政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區領導小組每季度調度一次全區村級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工作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領導保障。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發揮職能作用,督導推進工作開展。紀律檢查機關強化執紀監督,加強對村級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和違紀問題的處理;組織、民政部門重點抓好農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項制度的落實,強化政策和組織保障;審計、農業部門重點抓好審計人員業務培訓、指導和民主理財等工作,尤其對專業性較強的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積極做好集中培訓和外聘專業人員輔助審計的協調督導工作。

各鄉鎮黨委、政府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要高度重視,把村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本鄉鎮(街道)村級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原則上鄉鎮(街道)領導小組由鄉鎮長(辦事處主任)任組長,黨委(黨工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紀委(紀工委)書記,黨委(黨工委)組織委員,分管村級財務工作的副鄉鎮長、辦事處副主任,財政審計所長,經管站長,民政辦主任等任成員。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財政審計所長任辦公室主任。同時,各鄉鎮(街道)要進一步充實審計力量,配齊配強審計人員,及時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全區村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