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環保體系建立指導意見

時間:2022-06-27 09:06:02

導語:全縣環保體系建立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環保體系建立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環保工作職責,切實做好我縣環境保護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建立健全我縣環境保護工作體系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建設和諧環境為目的,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抓緊抓好環保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強化管理,嚴格執法,全面提升環境監管能力,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的環境保障。

(二)目標任務。建立健全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各鎮(街道)屬地管理、各部門各單位分線管理的環境保護工作體系,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問責制,確保全縣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質量不斷完善,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職責分工與工作要求

(一)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

1、各鎮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是本轄區內環保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環保工作負全面責任,務必親自安排、親自調度、堅決落實。各鎮(街道)要成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環境保護工作,確保不發生任何問題。

2、各鎮(街道)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認真做好本轄區內建成區和村莊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的規劃與建設以及運營監管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達標排放等工作,做好轄區村莊、生產經營單位的環境保護監管,堅決避免環境污染事故發生;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及時取締“十五(土)小”和“新六小”企業,不得默許、縱容甚至支持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生產經營單位在本轄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否則,要嚴肅追究責任,決不姑息遷就。

3、各鎮(街道)要協助環保部門搞好環境執法、環境信訪處理、污染糾紛調解、污染事故處理以及其他環境保護活動;要協助農業部門做好農藥、化肥的使用監管,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切實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全面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嚴禁露天焚燒秸稈;要協助畜禽管理部門做好畜禽養殖、加工的污染防治,科學合理規劃統一的養殖、加工小區,便于污染的集中治理;要協助其他相關部門做好轄區內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縣政府各部門各單位

1、環保部門要依法對全縣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并對全縣的環境保護工作搞好指導、協調、督促和考核。

2、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本單位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環境保護工作負全面責任。

3、環保及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部門,要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切實履行好環境保護監管職能。

4、縣直各部門各單位在履行項目審批、頒發證照等職責時,要認真落實環保審批前置制度,嚴格按照國辦發[2007]64號文件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三)各生產經營單位

1、企業法人代表是本單位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2、企業作為生產、經營的主體,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要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按照環保審批要求必須進行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否則,依法予以堅決取締。

3、各企業要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程序》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申請驗收。

4、各企業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管理,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杜絕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確保環境安全。如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務必在第一時間報告縣環保部門和所鎮(街道),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擴大。

5、各重點排污企業要成立環境監測機構,定期對排污情況進行監測,發現超標現象及時向縣環保部門匯報。

三、監督管理措施

(一)加強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好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義務與職責,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抓好環境質量控制、建設項目管理、環境執法監督、環境監測預警、污染事故處理“五大環境監管體系”建設。縣環保局要加強與各相關部門、單位的聯系與溝通,確保各項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制度落到實處。

(二)加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加大重大環境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改力度,做到反復排查、徹底整改。重大環境事故隱患未整改前,要切實落實好各項監控防范措施,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防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要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屬地鎮(街道)和企業三級責任,強化日常監控,嚴格落實監管措施,確保監控到位。要認真開展重大污染源風險評估工作,積極推進重大污染源監控網絡建設步伐,逐步實現全縣重大污染源網絡化實時監控。

(三)實行環境保護問責制。要建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召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分析、部署、督促和調度全縣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環保部門要認真履行好統一監督管理職能,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環保工作“一票否決”制、環保問責制和源頭追責制(即環境事件由事件因果鏈中最前端的具有管理過錯的部門承擔責任)。對控制指標完成不好、責任不落實的,特別是對存在違法、越權審批的鎮(街道)和部門進行問責,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對因決策失誤或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事故的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要依法追究責任。

(四)努力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責,制定周密的宣傳計劃,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要重點強化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環保管理人員的環保知識培訓,尤其要加強對污染防治人員的上崗資格培訓,使其熟悉環保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提高污染防治技能。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工作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對典型的環境違法案例進行公開曝光,努力營造濃厚的社會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