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20 03:44:16

導語:秋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秋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工作意見

今年6月下旬以來,由于持續高溫,全縣出現特大旱情,我鎮大春減產已成定局。全鎮上下要把抗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全力抓好秋季作物生產,彌補大春旱災損失,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縣政府年初確立的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目標,扎實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做到大春損失晚秋補,水稻損失旱糧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工副業補,確保災害之年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

二、主要目標任務

全鎮擴種晚秋蔬菜8000畝,力爭全年增加生豬出欄1萬頭,家禽出欄8萬只,轉移農村勞動力6000人,實現人均增種2分地,戶均增養1.5頭豬,戶均增養20只小家禽,戶均轉移1.5個勞動力,人均增收達到2000元。

三、具體措施

(一)切實抓好大春后期田間管理。

水稻正處于抽穗、灌漿期,也是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鉆心蟲)、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稻虱、稻瘟病等病蟲害呈暴發態勢,為此,要抓住8月上旬晴好天氣,對水稻病蟲害進行一次統防統治。同時加快搶收玉米,堅持成熟一塊收獲一塊,確保大春糧食增產。

(二)千方百計抓好晚秋生產。各村要以不荒田,不閑地為原則,抓住旱情緩解的有利時機,及時抓好秋菜的育苗工作,大力提倡播種秋菜,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一方面要做好蔬菜種子的余缺調劑工作,引導轄區內種子門市部根據本地實際組織種子調運和供應,并進一步加強協調和監管,確保種子質量;另一方面,要正確指導農戶選用適宜作物種類和品種,提供栽培技術指導服務,確保旱作效益的提升,確保人均增種2分地的目標實現。

(三)盡早部署冬季農業生產。各村要以全面消滅空閑田地為目標,盡早研究制定冬季農業生產計劃,按照“種養結合、規模經營、提高效益”的思路,重點抓好“兩菜、兩草、一麥、一薯”生產,力爭全鎮冬種面積達到3.5萬畝,冬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切實抓好2015年小春生產準備工作。一是抓好油菜生產,大面積推廣“雙低”油菜種植,全鎮油菜面積達到8500畝,其中優質油菜面積8500畝,優質率達到100%以上;二是抓好小麥生產,播種面積3500畝,良種推廣率達到95%;三是切實抓好冬季蔬菜生產,全鎮冬季蔬菜面積達到7000畝;四是抓好牧草生產,努力擴大飼草種植面積,充分利用冬閑田、坡地、灘涂、荒地發展種草業,實行草畜配套,全鎮飼草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促進草食畜禽業發展;五是抓好馬鈴薯生產,以橋壩、響水、田塝、五星、土寨等村為重點,輻射帶動全鎮馬鈴薯生產,力爭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以上。各村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將冬種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村、組、戶和田間地塊。

(四)大力發展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首先充分利用當前國家鼓勵生豬飼養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生豬生產,搞好補欄工作。力爭戶均增養生豬1.5頭,力爭全年生豬出欄比上年增加1萬頭,實現全年出欄生豬6.5萬頭,以槐樹開泰生豬養殖場為重點,利用全鎮養殖大戶扎實做好豬源調配工作,在穩定本地豬源的基礎上,積極從外地統一調入優質豬源。要迅速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把扶持重點放在保護母豬生產能力、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促進生豬規模養殖,著力增強全鎮生豬生產的后勁。要進一步強化防疫體系建設,加大秋季疫病防控力度,確保免疫不留死角。要堅決堵住外來疫情,有效降低動物疫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實現生豬生產良性穩定發展。其次是利用荒山荒坡優勢,大力發展以黃羊為主的羊食畜禽,引導農民種草養畜,全年黃羊出欄增加400頭,肉牛出欄達到500頭。其次是大力發展小家禽養殖,以巴山土雞為主,發動各村群眾利用優勢條件發展雞、鴨、鵝等小家禽養殖,實現戶平増養20只小家禽,實現全年出欄土雞8萬只。

(五)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各村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來抓,在及時掌握勞務信息的基礎上,有領導、有組織、有目的地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出去,確保戶均轉移1.5個勞動力,農民人均增加勞務收入2000元以上。要圍繞勞務增收目標,積極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大力整合農業、勞動保障,教育、民政、婦聯等部門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資源,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著力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和致富能力,做到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勞動力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術,力爭全年培訓農民7000人次。要把就近轉移與跨地區轉移結合起來,多渠道拓寬勞務經濟路子,尤其抓住我鎮地處城郊優勢,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

四、認真做好面向“三農”的各項服務工作

各村、各部門要全力以赴支援抗災救災工作,為災害之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想辦法、出主意、動真情、比貢獻,在全鎮范圍內形成抗災救災的強大合力。財政、民政部門要積極籌抗災救災資金,及時足額下拔到位,保證抗災救災急需;水利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變化,注意收集雨情水情,掌握第一手資料,督促指導各村合理蓄水和用水調劑工作;農業部門要備足農藥、種子,因地制宜優化種養結構,推廣良種良法;獸防部門抓好疫病防控,強化技術服務;各單位、駐村干部要沉下去指導和幫助抗災救災工作,做到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技術出技術,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盡一切力量幫助群眾解決抗災救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五、切實加強抗災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全鎮各級干部要把抗災救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凡是與抗災救災工作爭人力、爭時間、爭資金的事項,一律要讓位于抗災救災工作。各地要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動員干部群眾,積極投入抗災救災工作一線,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各掛村領導、駐村干部要親自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鎮領導包村,鎮、村干部包戶。確保各責任人員到崗到位,履行職責。要加強督促指導,在認真調查災情的基礎上,采取一村一策的辦法,組織和帶領群眾做好抗災增收工作。要嚴肅工作紀律,當前各村、各單位主要領導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抗災工作上來,全力以赴組織抗災救災,沒有特殊情況一律不準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