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能力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10 09:54:31

導語:森林防火能力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防火能力建設工作意見

一、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提高組織指揮能力

(一)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森林防火責任制的要求,強化各村、各單位森林防火責任,各村、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主要責任人。積極推行領導干部分片包干責任制,明確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落實防火責任人,簽訂防火責任狀。各村干部負責的防火區域和工作目標要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規范森林、林地、林木承包合同,把森林防火工作內容和依法應承擔的責任明確寫入合同。進一步明確和落實馬亓山、林區周邊單位的防火責任。要建立相應的森林防火聯席會議制度,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應急協調機構,負責日常森林防火工作的協調和緊急狀態下的應急指揮。

(二)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發揮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作用。實行部門抓教育,建立健全應急分隊,關鍵時段服從指揮。進一步明確各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職能和責任區,認真履行承擔的職責義務,并積極幫助解決森林防火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實行經常性督查和重點性督查相結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的方式,督促各村防火措施落到實處。

(三)把宣傳教育作為森林防火的基礎性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普及安全用火知識和安全避險知識,強化依法用火責任,營造全社會關注森林防火、參與森林防火的濃厚氛圍。深入開展并切實落實森林防火教育進學校、進村、進機關活動,支持建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隊伍參與防火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森林防火意識,健全“橫到邊、縱到底”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網絡,使森林防火教育覆蓋全社會。確定每年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等節假日期間開展全鎮森林防火宣傳周活動,11月為全鎮森林防火宣傳月,開展集中主題宣傳。按照宣傳教育體系建設標準,加密進山路口、村鎮駐地、林區道路兩側、墓地等重點部位森林防火固定標牌的設置,制作懸掛森林火險等級標識旗幟,建立健全重點林區全覆蓋的宣傳教育、預警體系。

(四)要在防火期內禁火令。按照上級“關于加強森林防火能力建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的相關要求,堅決執行“四個一律”(對在林區野外違法、違規用火者,非公職人員一律依法予以經濟處罰或按《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行政拘留;公職人員一律開除公職;在場不加制止的領導一律撤職;野外用火引起森林火災的,無論成災與否,一律嚴厲查辦)。各村、各單位要對森林防火通告、《禁火令》和相關法律法規、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常識、典型案例等內容進行宣傳。

二、加強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森林火災防撲作戰能力

(一)全面完成應急分隊建設任務。各村建立防火期內全天值班備勤的應急分隊隊伍;要按照《省森林消防專業隊建設與管理規定》標準進行裝備和物資儲備,加強隊伍的規范化、軍事化管理;同時要根據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依托應急分隊、民兵預備役建立一定數量的森林火災撲救預備隊;要對森林消防隊員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實戰演練。重要節假日及森林防火期內,要集中食宿,強化訓練,加強巡邏檢查,及時制止違規用火行為。

(二)建立森林防火聯防機制,切實提高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能力。建立鎮、村二級森林防火聯防機制,成立村級義務撲火隊。重點村居要以青壯年為主配備撲火隊伍。各村必須擔負起本區域森林防火的第一責任。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兩個以上村居的,要建立聯防制度,確立聯防區域,建立聯防組織。

(三)加強林區護林員隊伍建設。按照500畝左右生態公益林配備一名護林員的標準,配齊配強護林員隊伍,加強對護林員的監督檢查和管理、考核。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防火長效運行能力

(一)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切實做到“五個結合”,即:與水源建設結合、與公路建設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旅游開發結合、與公墓建設結合。林業站要對林區防火隔離帶統一規劃,科學規劃建設生物防火林帶。林區建設的各類工程必須開設防火隔離帶或營造防火林帶,并與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要有計劃地改造林內道路、林邊、田邊樹種,根據山區特點,種植刺槐、麻櫟等樹種,形成具有一定阻隔能力的防火林帶。要依托林區現有和新建道路,按照每側50米的標準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采取栽植生物防火林帶、壘防火墻、打燒和噴灑有機滅草劑等方法,3年內完成重點林區的隔離帶建設,建立起單片面積不大于100公頃的林火阻隔網格。

(二)完善林區公路網絡,對林區道路進行合理規劃。把為居民出行、旅游服務的林區道路建設與農村公路建設相結合,按照實現消防專業隊伍徒步3公里半徑作業圈的標準實施建設。

(三)做好水源建設保護工作。水利站要搞好林區水源布局建設,做到平時抗旱澆灌、發生森林火災時滅火。要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庫、小溪、沼澤、池塘等,形成森林防火水源條件。

(四)實施農戶搬遷改造工程。要結合生態文明村鎮及新農村建設規劃,逐步將核心生態區內的村居及零星散戶搬遷出林區,集中居住。

(五)改革喪葬習俗。民政所要統一規劃,按照一個行政村一處或多個行政村一處標準建設公益性墓地。新葬墳墓一律進入公益性墓地,現有散墳3年內遷入公墓。公益性墓地要建設防火墻,開設隔離帶。

(六)加強旅游景區內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應當結合景區建設,制定中長期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開設防火隔離帶,建設林火監測系統,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及撲火物資的儲備。

四、建立穩定的森林防火投入機制,提高森林防火裝備能力

(一)要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資金投入的政策規定,把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森林防火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按照森林防火費用由政府投入為主、受益者合理承擔的原則,實行森林火災有償防控和救助制度,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主體的森林防火社會化投入機制。要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從每年的經營收入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于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管好用好生態效益補償基金。

(二)森林防火重點村居要至少建設一處防火物資儲備庫,并按照物資儲備標準儲備足夠數量的物資。每年對撲火機具進行及時補充,定期維修保養,確保能夠隨時調用。森林消防專業隊要按照標準配足裝備,增加一定數量先進、新型、高效的滅火裝備和以水滅火的機具。

五、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森林防火應急處置能力

(一)要進一步完善火災應急處置預案,全面提高應對森林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預案內容要著重體現責任制、預防措施、撲救方案的落實和應急反應、保障機制的建立。同時要有針對性的組織撲救實戰演練,確保預案的可操作性。

(二)規范森林火災撲救程序。發生森林火災,應當按規定程序逐級啟動森林火災應急處置預案。各村、各單位接到火情報告后,有關人員要及時到達現場,靠前組織指揮撲救。鎮森林防火指揮部要根據火災現場天氣、地理條件確定撲救方案、現場指揮撲火隊伍,需要上級救援的,按照程序逐級上報上一級森林防火指揮機構。

(三)完善森林火災報告制度。發生森林火災,必須在規定時問內上報。一般區域發生森林火災,火災發生地必須立即報告鎮森林防火指揮部;明火1小時內尚未撲滅,或者敏感區域以及造成人員傷亡的森林火災,必須立即向上一級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對遲報、瞞報貽誤時機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的,一經發現,從嚴查處。同時,要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工作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堅決實行行政問責;對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