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調解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29 11:00:25
導語:人民調解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6年我鎮人民調解工作,務必堅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上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緊緊圍繞鎮黨委中心工作,服務群眾、服務大局,以“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為工作方針,忠誠履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有效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度的基礎性、根本性、源頭性問題,促進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現結合實際,提出我鎮人民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請認真執行。
一、與時俱進、深化認識,適應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新常態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這是在中央政法委會議上明確的工作任務指南,我鎮全體干部務必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銘刻重任,將的講話精神始終貫徹于人民調解的工作中、行動中、實踐中,竭盡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矛盾呈現多樣化、復雜化、尖銳化。尤其是征地拆遷、企業占地、醫患矛盾等糾紛日益突出,且化解不及時就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我鎮廣大調解干部務必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客觀認識、正確分析、出動作為、及時調處,站在新的起點,新的高度,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堅持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從“調解的是矛盾,調順的是民心,調出的是和諧,調穩的是執政基礎”的高度,提高認識、認真工作,化解一切不穩定因素,為全面創建法治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二、抓住機遇、完善機制,保障人民調解工作體系有效運轉
今年是我縣“七五”普法規劃實施的啟動之年,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大力宣傳《人民調解法》和《四川省人民調解條例》,夯實基層人民調解會組織,強化“大調解”促“大和諧”推“大發展”的工作思路。同時,在工作實踐中,大膽探索、銳意進取,狠抓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銜接、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大調解”工作體系職能的優勢,推進鎮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縱深發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維護社會穩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視維護社會穩定是第一責任,把人民調解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且將其納入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目標責任制,嚴格實行年終考核、獎懲兌現,促進廣大調解干部責任心、使命感。
(二)建章立制、規范運行。繼續堅持每月矛盾糾紛排查聯席會議、部門定點專人包案、領導定期接訪、案件限期辦結、調處考核獎懲、檔案管理等工作制度,促進人民調解工作體系健康、穩定、有序運轉。
(三)層層落實、嚴格管理。鎮、村、組三級調解組織務必認真執行黨委政府制定的《鎮矛盾糾紛排查分流調處程序》規定,嚴格落實“六統一”和“三三制”工作制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程序有機銜接,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堅決杜絕推諉、扯皮等不良風氣侵害群眾利益。
(四)個案補貼、鼓勵先進。鎮群工辦會同司法所務必深入村組走訪調查、不斷總結,認真研究,進一步修正完善《鎮綜治維穩信訪工作考核辦法(試行)》規定,增大矛盾糾紛調解個案獎勵幅度,激發廣大調解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更加主動、熱情地投入人民調解工作,化解矛盾糾紛,增進團結,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五)真抓實干、警民和諧。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交警隊應當大力開展“警民親”活動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加強工作協調,整合資源,高效、優質地化解各種矛盾,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六)加強培訓、提升素質。溫故知新,何況知識日新月異。對此,司法所、法庭應當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定期組織調解干部開展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采取以案講法、旁聽開庭等方式提高廣大調解干部的調解水平和調解能力,更好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
三、增添措施、重心前移,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五進”活動全面開展
進一步貫徹落實古藺縣矛盾糾紛“大調解”協調中心文件精神,深化完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有序、高效開展矛盾糾紛大調解向基層延伸“進城鎮小區、進農村院落、進車站(碼頭)、進規模性市場(商場)、進景區”(簡稱“五進”)活動,切實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于萌芽狀態。
(一)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鎮矛盾糾紛大調解“五進”活動由鎮“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鎮“大調解協調中心”(鎮群工辦)具體負責。“五進”活動務必堅持貼近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原則,整合村(社區)和司法所人民調解、派出所行政調解、法庭司法調解及鎮轄區職能部門力量,在農貿市場、“菜花節”旅游景區、白馬村“幸福美麗山村”創建工程等人口密集、矛盾易發的地方,建立常態運行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窗口”,切實實現“哪里有群眾,那里就有調解組織;哪里有矛盾,那里就有調解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化解長效工作機制,推動經濟建設向前發展。
(二)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各村(社區)應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在農村院落和村民相對聚居區,由村民選任的院(壩)長、中心(聯戶)戶長、村(居民)小組長等就近在村(居)民代表家中設立矛盾糾紛調解聯系點,作為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前置工作“窗口”,及時、高效、便民化解群眾矛盾糾紛。
(三)“窗口”規范、工作有序。鎮、村兩級調解組織設置的調解“窗口”要按照“溫馨調解室”標準化規范設置。司法所應加強業務指導,“窗口”標識、標牌、調解公示欄內容等工作項目務必統一、醒目。
四、突出重點、求真務實,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
(一)在全國兩代會和國慶等重大節日期間,全鎮政法部門和鎮村組調解組織應當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充分發揮“大調解”工作網絡,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減少和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竭盡全力營造平安、和諧、穩定的社會良好氛圍。
(二)在春耕和秋收農忙季節,爭水、爭電、爭農具、爭田邊地角、爭曬場等“五爭”矛盾糾紛是易發生的重點糾紛,村組調解組織應當結合各轄區實際,對易發生“五爭”糾紛的地段、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家底明白,并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重點防范、落實到人。竭盡全力地把糾紛化解于基層,解決于萌芽,避免矛盾糾紛激化,嚴防發生械斗事件、群體性事件、上訪事件,發生非正常死亡案件,以及民轉刑案件。
(三)鎮、村、組調解組織應加強與學校、民政等部門聯系,關注留守兒童、輟學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社區矯正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群,調查掌握其家庭、生活、生產及其困苦,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氛圍。
(四)在學校周邊、企業周邊、公路周邊等重點地域建立聯防調解網絡,積極探索政企聯調機制,依法妥善解決廠社之間爭地、拆遷、安置、用工、取水等糾紛,維護廣大村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五、強化督查、獎懲兌現
“小糾紛不出社,大糾紛不出村,重大糾紛不出鎮”是我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總體要求,納入各村(社區)、各部門簽訂的2016年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及維護穩定目標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
(一)各村(社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尤其對于重大、疑難、復雜的社會熱點糾紛,各村(社區)在調解未果情況下,務必及時上報鎮“大調解”協調中心(鎮群工辦),并跟蹤糾紛動態,隨時反饋糾紛信息。
(二)鎮“大調解”工作中心(鎮群工辦)收悉各村(社區)上報的重大、疑難、復雜的社會熱點糾紛或信訪案件后,應立即向鎮黨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匯報,并按照黨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協同有關部門,及時調查情況,提出調處工作方案,妥善化解矛盾,解決糾紛。
(三)如未及時上報和未按期調處矛盾糾紛,造成糾紛激化,導致矛盾糾紛轉化為上訪案件、民轉刑案件、群體事件、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經濟責任嚴格按照《鎮綜治維穩信訪工作考核辦法(試行)》規定執行,獎懲分明;行政責任依照主管部門依照干部權限管理規定嚴肅追究;涉及瀆職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 上一篇:計劃生育“三結合”工作意見
- 下一篇:現代服裝設計中刺繡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