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局工業發展活動方案
時間:2022-12-21 09:27:03
導語:人保局工業發展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入開展職能部門掛企業幫扶活動,加大對重點企業的幫扶力度。
1、幫扶工作的主要內容。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提高用工企業和勞動者守法意識,協助企業及時貫徹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幫助企業招錄員工,協助企業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指導企業建章立制,完善內部管理,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參加社會保險,協助企業辦理有關社會保險事務,調解企業用工糾紛、勞資糾紛,幫助企業處理工傷事故。協助企業開展員工在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指導企業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活動。
2、幫扶單位安排。人保系統每個職能部門至少掛點幫扶一家企業,鼓勵一個職能部門幫扶多家企業,具體安排按遂人社字[2012]1號文件執行。
(牽頭單位:就業促進股)
二、大力開展勞動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素質,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的能力。
1、以提高就業能力、促進就業為目標,開展勞動者崗前培訓工作。對從事電工、汽車維修、保育員等有從業資格的限制的職業,要通過培訓使勞動者具備從事該職業的基本技能,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實行自主就業。對維修、賓招、家政、計算機操作等通用工種,由勞動部門或培訓機構組織培訓后,直接推薦到企業就業。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進行定向培訓、訂單培訓。(牽頭單位:就業促進股)
2、以提升勞動技能、提高勞動效率為目標,開展企業員工培訓。針對制鞋、制衣、電子等流水作業,需求員工較多的企業,開展新員工培訓,使勞動者能盡快熟悉工序,提高勞動效率;針對制藥、冶煉、家俱制作等一些技術復雜,工藝要求較高的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培訓后經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的員工,免費辦理職業資格證書。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建立由政府資助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牽頭單位:就業局、就業促進股)
3、促進校企合作,由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開設對應專業或課程,為企業培養技術工人。校企雙方創造條件,互建培訓或實習基地。(牽頭單位:就業促進股)
三、創新招工模式,鼓勵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在縣內企業就業。
1、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圍繞農民工轉移就業、社會保障、權益維護、思想文化建設、黨團活動等方面開展服務。協助解決農民工經濟住房、子女入學、醫療保障、技術進修、養老保障等社會問題,使農民工在縣內能實現綠色就業、素質就業、安居就業。吸引縣內外勞動者到我縣企業就業,逐步把農民工培養成產業工人。
2、加大招工宣傳力度,切實做好企業用工與農民務工的對接工作。縣勞動就業部門要拓展服務功能,完善服務手段,改進服務方式,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向基層延伸。建立健全就業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實現網上數據采集和就業信息動態管理。提高動態監測水平,準確掌握農村勞動力動態流向,及時協調解決在招工和輸送人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各鄉鎮勞動保障所要結合已建立的農村勞動力資源臺帳,對各村勞動人口進行登記,特別是對外出務工人員,要進一步掌握其去向,盡量挽留到縣內企業工作。對愿意到縣內企業工作的勞動者,要從一出家門就開始幫助與服務。
3、充分利用校企對接的契機,在企業用工緊缺時,動員技工學校學生以頂崗實習的方式,到企業工作。
(牽頭單位:就業局)
四、深入貫徹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
1、加大勞動監察力度,規范企業用工行為。變“被動受案為主動出擊”抓好日常監察執法工作,暢通勞動者舉報投訴渠道,投訴舉報案件結案率達到98%以上。開展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費征繳、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執法檢查,建立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制度。進一步完善用人單位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制度,幫助建立企業文化,實現人性化管理。(牽頭單位:勞動保障監察大隊)
2、加強勞動關系協調工作,采取多種途徑化解勞動糾紛。深入貫徹《勞動合同法》,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重點推進小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提高集體合同簽訂率和履約率。健全縣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推動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園區、鄉鎮建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推動在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建立勞動糾紛調解委員會,力爭300人以上民營企業的調解組織建設比例達到30%,60%以上的鄉鎮設立基層調解組織。建立重大集體勞動人事爭議應急調解協調機制。加大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力度,落實“一法兩規則”,加快仲裁辦案標準化進程,提高案件辦理質量,仲裁結案率保持在93%以上,調解結案率保持在70%以上。(牽頭單位:勞動關系股)
五、工作要求
1、成立縣人保局工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落實各項工作。
2、各牽頭單位要立足本職工作,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策,精心組織,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