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行政調解工作方案

時間:2022-09-28 03:58:12

導語:農業行政調解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行政調解工作方案

為了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解工作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業行政調解,構建和諧新。根據縣綜治委《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調解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通知》通知精神,結合農業行政糾紛的實際,現就全面推進我縣農業行政調解工作,有效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全縣農業穩定,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和構建和諧新的總要求,全面開展依法興農、依法助農、依法治農,規范和加強農業行政調解工作,努力維護好農民的切身利益,促進全縣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二、成立機構

為了加強我局的農業行政調解工作,成立農業行政調解委員會。

三、工作職責

局農業行政調解委員會的職責:負責農業行政調解工作的領導,抓好農業行政調解規章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定期組織農業行政矛盾糾紛進行排查梳理、研判分析、包案調處,研究突出矛盾糾紛的調處方案,研究解決農業行政調解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指導、督促調解中心的工作,組織轄區范圍內鄉鎮邊界農業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決定是否受理農業行政調解申請,負責縣委、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交辦的農業行政糾紛的調查處理工作。

調解中心的職責:負責接待農業行政糾紛的當事人,依法審查當事人提出的調解申請,提出受理、不予受理的初步意見;統一登記受理調解案件,完成行政調解工作的日常事務;按照局農業行政調解工作的實施方案向專門工作組移交糾紛案件的調解處理,協調安排局相關單位進行調解,搞好農業行政糾紛臺帳的登記整理匯總,負責調解文書的送達、案卷歸檔和管理。定期向農業行政調解委員會委員會匯報工作情況,按要求向縣綜治委(辦)報送農業行政糾紛調處情況。

工作組的職責:具體負責調解中心移交的農業行政糾紛的調查、調解、結案工作,做到熱情接待、主動調處,力爭調處率100%、成功率95%以上。

四、調處程序

首先,受理。調解中心在接待糾紛當事人時,應進行信訪登記,并由當事人填寫《縣農業糾紛行政調解申請書》,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糾紛事由、本人要求。當事人不能書寫的,由接待人員按口述內容填寫,并向當事人宣讀確認無誤后,由當事人簽字或按手印。根據糾紛內容,調解中心及時交工作組調處;其次,調查。工作組接到《縣農業糾紛行政調解申請書》后,組織人員查明糾紛的起因、過程和爭議焦點等,根據調查情況擬定調解方案和初步處理方案;第三,調解。召集當事人雙方現場調解或到調解中心進行調解,調解成功的,由調解員制作《縣農業糾紛行政調解協議書》,當事人雙方簽字確認后,加蓋本局公章,即刻生效。一般初次調解在5個工作日完成,第二次調解在20日內完成任務。第四,告知。調解達不成協議的,調解員宣布行政調解結束,告知當事人雙方根據糾紛內容,按法定程序申請仲裁、司法調解或法院依法處理。第五,歸檔。將行政調解形成的書面材料,進行整理歸檔,以備查檔。

五、調解原則

1、自愿原則。在當事人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調解,不能強行調解。

2、依法原則。在調解過程中必須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調解。

3、主動原則。發現農業行政糾紛后,要積極主動向當事人雙方表明主動組織行政調解的誠意,并盡量說服當事人接受行政調解。

4、優先原則。當事人雙方在行政調解過程中,提出人民調解的,應優先人民調解,并協助做好工作。

5、廉潔原則。調解員在行政調解中要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嚴禁瀆職、失職和以權謀私行為。

加強農業行政調解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全縣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局機關及局屬單位要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宣傳、農業知識推廣、和諧相處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引導農民把調解作為解決矛盾糾紛的主要選擇,開成有利于農業行政調解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