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監督管理工作方案2篇

時間:2022-07-17 08:50:39

導語:農藥監督管理工作方案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藥監督管理工作方案2篇

第一篇

根據《省2014年農藥監督管理年活動方案》的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目標,以健全農藥管理法規體系、監管體系和殘留標準體系為前提,以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強化農藥監督檢查、打擊制售假劣農藥行為為重點,加大工作力度,強化落實措施,努力提升農藥產品質量,控制農藥殘留,進一步凈化農藥市場,確保監管更有效、市場更有序、執法更規范、制度更完善,為農業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二、工作目標

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確保不發生因假劣農藥和禁限用農藥引發的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農業生產損失。假劣農藥重大案件查處率達100%,假劣農藥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率和反饋率達100%,上級督辦案件查處率達100%;農藥生產、經營、使用行為更加規范;農藥質量和標簽合格率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質量安全意識和維權能力進一步加強,農藥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農藥質量管理。一是加強農藥監督抽查。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市2014年農藥監督管理年活動方案》要求,依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結合農業生產和農藥市場實際,采取隨機抽查與指定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本轄區批發和零售市場的農藥產品質量和標簽進行監督抽查。各地要對全省通報的假劣農藥及時開展專項檢查,對涉嫌存在問題的企業和產品進行重點檢查。今年農藥質量抽檢以查糾問題為目的,不以抽檢合格率排名。抽檢任務計劃是:縣級是農藥監管的重點,各地應對主要用藥品種100%抽樣,農藥標簽抽檢要做到覆蓋100%的經營戶、95%的產品,質量抽檢樣品鄉村樣品數要占70%以上,涉嫌的問題產品要全部進行抽樣送檢。根據省農委部署安排,市農委將適時組織力量集中對我市1—2個縣進行監督抽查,擬抽查樣品20個,其中指定企業抽查樣品6個。二是加大農藥案件查處力度。各地要在農藥生產、銷售和使用高峰期前,組織力量開展“地毯式”排查,發現“蛛絲馬跡”,按照法定程序,以《農藥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等為依據,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等各種禁用高毒農藥、無農藥登記證或假冒(偽造)登記證生產農藥、一證多用、非法添加(搭售)隱性農藥成份、農藥產品有效成份不足、標簽違規和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等違法行為。對構成刑事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禁止“有案不送、以罰代刑”。要建立區域聯查、跨區協查等案件辦理機制,切實加強區域間案情通報和移送工作。對制假售假源頭不在本轄區的,要及時上報案件信息,發送協查通報,由制假售假源頭所在地農業部門嚴肅查處,消除危害。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懾違法犯罪分子。三是加強部門聯動。理順農業系統內部關系,明確工作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要加強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在農藥打假中的牽頭作用,會同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農藥監管工作。

(二)強化農藥經營管理。一是大力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各地要認真總結前期高毒農藥管理工作,借鑒各地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試點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和示范門店創建,建立高毒農藥從生產、經營到使用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實行定點經營、專柜銷售、實名購買、臺帳記錄、溯源管理,加強定點經營門店對購買者的使用指導,強化高毒高風險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二是積極探索經營許可或備案管理制度。從農藥經營場所條件、人員專業素質要求、內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對農藥經營主體進行規范引導,對經營的農藥產品推行備案制度,逐步建立當地農藥經營單位、經營產品數據庫,防止假冒偽劣農藥進入流通領域。三是鼓勵發展現代營銷體系。要鼓勵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直供直銷、連鎖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發揮規范引導作用,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行業自律。繼續組織開展農資示范店創建活動,實行動態管理。

(三)加強農藥殘留監測。落實生產經營主體科學使用農藥、確保農藥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加強蔬菜、水果、茶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標準園)的農藥殘留監測。探索低毒生物農藥補貼機制,爭取財政支持,推行蔬菜、水果、茶葉等園藝作物使用低毒生物農藥補貼,總結補貼模式和工作機制。

(四)抓好農藥使用管理。一是加強農藥使用檢查指導。大力培訓農民和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組織人員正確識辨、合理選購、科學使用農藥等相關知識和技能。重點監督檢查專業化、規模化農產品基地、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標準園創建等施藥現場和用藥記錄檔案,確保農藥安全使用。二是加強農藥風險監測評價。加強對容易違規使用、容易產生藥害、容易殘留超標農藥的風險監測,對安全風險較高的農藥加強監管和指導,認真組織落實。三是加強農藥使用安全事故處置。縣級以上農業部門要逐級成立藥害事故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根據農藥使用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做好藥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鑒定,并逐級上報,妥善處理事故糾紛。

(五)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短信、明白紙等多種宣傳途徑或方式,結合放心農資下鄉進村、送科技下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等,舉辦技術培訓班或講座,普及農藥科學知識和法律法規,推介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傳授識假辨假、科學選購、合理使用和依法維權等知識,提升農民的防范意識和依法維權理念,提高農民安全、科學、合理用藥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綠色防控,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今年,市農委繼續舉辦全市農業行政執法骨干培訓班。各地也要加強對農藥執法、生產和經營人員的培訓。

四、重點工作

(一)按照省農委部署,認真總結、推廣望江縣高毒定點經營工作經驗,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強化工作措施,積極推進我市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和示范門店創建工作。

(二)市農委不定期對各地農藥管理工作情況開展督查,督查內容包括農藥監管工作部署情況、市場檢查情況、執法案件落實情況等。

(三)各地要主動向社會公開投訴舉報電話,鼓勵群眾舉報農藥生產、經營、使用中的違法行為,做到“有報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并將查處結果反饋給舉報人。對舉報的重大案件,必要時應組織聯合執法,開展大要案督辦、查處工作,及時將查處情況向省、市農委報告。

(四)根據省農委下達的監督抽查任務,組織開展春、夏、秋季農藥市場監督抽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的落實單位,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明確責任人,完善監管措施,確保工作任務、措施、責任等落到實處,積極推動執法護農提升行動深入開展。

(二)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多方爭取支持,加大對農藥市場監管資金投入力度,保障農藥質量抽查、農藥執法監督、培訓等經費支出,確保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各地要認真總結農藥市場監管各階段工作,宣傳、推廣市場監管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農藥監管工作良好氛圍。同時,各地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媒體,及時宣傳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動態和成效、亮點。

(四)及時上報信息。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從2014年4月份開始,每月6日前向市農委政策法規科、市種植管理局植保站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包括基本情況、數據和典型事例等),認真填報統計表(見附件1-3)。重大案件及突發事件隨時報告。

第二篇

一、指導思想

按照省農委《關于開展高毒農藥管理專項檢查通知》的總體要求,以加強高毒農藥監管為核心,以推廣科學施藥技術為手段,以建立連鎖經營、開展專業化防治和建立可追溯制度為途徑,以健全完善監管規章制度為保障,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推廣關鍵技術與加強管理相結合,有效措施落實與宣傳培訓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使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秩序得到根本好轉,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整治目標

高毒農藥專項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通過上下聯動和部門協作,加大對非法生產、經營、使用行為的查處力度,杜絕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等各種禁用高毒農藥的行為,農藥生產經營者的守法和服務意識、農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和維權意識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農藥監管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努力確保不發生因農藥監管不到位而引發的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三、整治時間

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專項整治時間為2014年5月至6月底。

四、整治重點

(一)突出重點對象、區域。縣域內農藥連鎖經營企業、城區和鎮村農藥經銷門店,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糧食、蔬菜、茶葉、水果等無公害生產基地。

(二)突出重點產品。甲胺磷等33種禁用農藥,甲拌磷等19種限制使用農藥。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藥、無農藥登記證或假冒(偽造)農藥登記證等違法行為。

五、整治內容

主要整治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藥材等產區高毒農藥屬地管理工作落實情況。

(一)是否有工作方案,措施和責任是否具體明確。

(二)農藥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是否取得農藥登記證,有無違法生產禁用農藥現象,是否建立高毒農藥原料采購及生產銷售臺賬,是否掌握高毒農藥生產數量和銷售流向。

(三)農藥市場經營單位有無違法銷售高毒農藥行為,是否落實高毒農藥進貨備案、專柜銷售、實名購買、流向記錄等制度。

(四)指導科學合理使用高毒農藥情況。菜果茶及中藥材等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用藥記錄情況。

(五)對發現的問題是否及時依法處理,有無有法不依、以罰代管、隨意免處或輕處和行政不作為行為。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毒農藥專項整治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完善監管措施,確保工作任務、措施、責任等落到實處。各地要組織力量對農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是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限用農藥的行為,必須依法堅決打擊。市農委將組成督查組,采取明查暗訪、組織座談、聽取匯報、查看企業和田間的方式,重點檢查甲胺磷等33種禁用農藥和甲拌磷等19種限用農藥的管理情況。

(二)規范農藥管理,實行定點經營。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總結前期高毒農藥管理工作,借鑒各地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試點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和示范門店創建,建立高毒農藥從生產、經營到使用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實行定點經營、專柜銷售、實名購買、臺帳記錄、溯源管理制度,定點經營門店經營者還必須履行告知義務,向購買者說明高劇毒農藥登記作物名稱、使用方法、使用計量、注意事項等,強化高毒高風險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

(三)加強監督抽查,做好農殘監測。各級農業部門要在農藥使用季節,特別是病蟲害防治高峰期,以無公害蔬菜、瓜果、茶葉等產區為重點,對高毒農藥生產、經營、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督導,開展農藥質量和標簽監督抽查,依據檢測結果,指導農民購藥,依法嚴肅查處各種農藥生產經營違法行為。落實生產經營主體科學使用農藥、確保農藥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加強蔬菜、水果、茶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基地(標準園)的農藥殘留監測。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用藥記錄。

(四)實行部門聯動,加大查處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農藥打假的牽頭作用,會同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農藥監管工作。凡是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限用農藥的行為,必須依法堅決打擊。對存在重大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責令停止生產、經營和使用,督促進行整改,并將整改落實情況于30天內上報市農委政策法規科和市植保站。對已構成刑事犯罪的,要堅決移交司法機關,配合做好鑒定檢測工作,堅決杜絕“有法不依、以罰代管、隨意免處或輕處和行政不作為”等行為,真正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充分發揮案件查處的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短信、明白紙等多種宣傳途徑或方式,結合放心農資下鄉、送科技下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等項目,舉辦技術培訓班或講座,普及高毒農藥安全使用技術和國家禁限農藥有關規定,推介低毒高效的新農藥品種,傳授安全使用農藥的有關知識,提高農民安全、科學、合理用藥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綠色防控,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