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清潔工程活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11-10 08:44:13
導語:農村清潔工程活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以及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等系列重要會議精神,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及和諧秀美鄉村建設“五美四和諧”的要求,采取“清掃--入池--清運--填埋”的垃圾處理模式,以干道沿線、鄉鎮圩鎮、新農村建設點為工作重點,大力推進農村垃圾處理,全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實現農村垃圾處理全覆蓋目標。
二、工作重點
1.干道沿線的衛生保潔
結合105國道沿線鄉村改造提升工程和江興線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百里示范長廊鞏固提升工程,在全縣著力抓好323國道、江興公路、麂田公路、梅湖公路、105國道、沙園公路及其他進鄉鎮主干道沿線可視范圍內的公路、村莊、河流、水塘衛生保潔工作,形成干道沿線和諧秀美新農村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實現干道沿線清潔工程工作常態化管理。
2.鄉鎮圩鎮的衛生保潔
結合鎮村聯動建設、圩鎮“六要素”建設等,不斷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全面開展以“五整治”(即環境衛生整治、違章搭建整治、臨街建筑整治、占道經營整治、集貿市場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圩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打造干凈、整潔、優美、文明集鎮。
3.2014年新農村建設點的衛生保潔
緊緊圍繞2014年度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總體部署,按照“新農村建設布點到哪里,清潔工程就跟進到那里”的工作思路,同步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工作。2014年,集中抓好82個省級村點和44個市縣自建村點衛生保潔工作的組織實施。
4.自然村莊的衛生保潔
各鄉鎮要結合實際,對區域內其他自然村莊(以歷年新農村建設村點和農村清潔工程村點為主)農村清潔工程工作進行部署,因地制宜地探索垃圾處理有效途徑,促進區域內其他自然村莊環境衛生有明顯改善。
三、資金保障
堅持把農村清潔工程作為公共事業來抓,進一步完善“省市縣獎補、鄉(鎮)村共擔、農(居)戶適當出資”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農村清潔工程的資金投入。
1.全縣農村清潔工程重點范圍內的干道沿線、鄉鎮圩鎮、以及其他自然村莊保潔員工資(具體人員安排見附件1)由縣財政按照每月100元/人的標準進行補助,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等4個鄉鎮統一由縣里負責配備一輛灑水車,保潔員補助資金和灑水車采購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不足部分由鄉鎮負責解決。
2.鄉鎮要根據財力狀況,安排一定的農村清潔工程補助資金。同時,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和“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由村(居)理事會適當收取衛生管理、垃圾處理等費用,用于補助保潔員工資、添置保潔工具以及建設維護環衛設施等。
3.2014年省級新農村建設點每個點補助農村清潔工程資金1.8萬元,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4:1:4的比例分擔,即省級財政補助8000元、市級財政補助2000元、縣級財政8000元;市縣自建點補助農村清潔工程資金8000元,由縣級財政負擔。上述清潔工程各級分擔資金均不包括在省級點3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和自建點2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之內,專項用于新農村建設點農村清潔工程建設。2014年新農村建設點縣財政不另補助保潔員工資。
四、工作要求
1.制定工作方案。各鄉鎮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具體、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方案要做到目標明確到村組,時間明確到月,責任獎懲明確到人。鎮、村、組要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2.完善硬件設施。各鄉鎮要進一步建設完善好本鄉鎮區域的垃圾填埋場和垃圾池(圩鎮可合理設置若干環保垃圾桶或車載式垃圾箱),根據村莊空間布局和人員分布情況等因素建設若干個垃圾填埋場,本著因地制宜、美觀實用的原則科學合理設置垃圾池,并按照“一支隊伍、一部以上垃圾清運車、一部環保巡邏車”、“一車(手推車)一鏟一鉗一掃斗一掃把”的要求購置更新垃圾日常轉運處理設備和保潔工具,于3月底前完成垃圾處理硬件設施建設,推進“清掃--入池--清運--填埋”垃圾處理模式有效落實。
3.建立保潔隊伍。各鄉鎮要加強環衛所建設,進一步充實環衛所人員,負責本鄉鎮垃圾處理等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和工作制度,選聘善動腦、能吃苦、肯實干的同志擔任環衛所所長;要按照要求選聘好干道沿線、圩鎮和村點的保潔員,保潔員統一納入鄉鎮環衛所管理,并按照附件2的樣式于2月底前將保潔員名單及責任區域劃分情況上報縣清潔辦匯總存檔。及其他進鄉鎮主干道沿線配備保潔員64名,具體負責干道沿線可視范圍內公路、村莊、河流、水塘的日常保潔;鄉鎮圩鎮原則上按照重點示范鎮10名、建制鎮5-8名、鄉3-5名的標準配備保潔員,具體負責鄉鎮圩鎮范圍的日常保潔,保潔員人數鄉鎮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014年新農村建設點要求每個點至少要配備1名以上保潔員,具體負責新村點內的日常保潔;其他自然村莊根據村莊規模大小,原則上按照常住人口的3‰配備保潔員,具體負責自然村莊及責任范圍內通村莊公路的日常保潔。
4.規范操作流程。各鄉鎮要按照“清掃--入池--清運--填埋”模式進行垃圾處理,具體流程為:以自然村為單元,由村民負責自家房前屋后的日常清掃保潔,并將垃圾倒入垃圾池;由村點保潔員把責任范圍的進出道路、公共場所等地進行日常清掃保潔,并將垃圾收集后倒入垃圾池;由鄉鎮環衛所安排垃圾清運車,定期將垃圾池內的垃圾統一清運至本鄉鎮區域內的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填埋處理。
5.嚴格清掃標準。各鄉鎮要按照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要求,堅持垃圾入池,及時清運處理。鄉鎮圩鎮等重點區域和地段實行“每天兩清掃兩整治”作業制,每日至少清運整治兩次,實現圩鎮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無違章搭建、無車輛亂停亂放、攤點亂設、雜物亂堆、店招廣告設置規范統一、集貿市場歸行劃市。干道沿線、新農村建設點、其他自然村莊實行垃圾“日產日清”作業制,每日至少清運一次,實現垃圾清理“五無”,即無衛生死角、無垃圾污物、無人畜糞便、無渣土堆積、無果皮紙屑。
五、工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設鄉鎮生活垃圾設施,整治農村環境衛生,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農村清潔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進一步完善“統分結合、分工負責”的農村清潔工程推進機制,在縣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縣清潔辦負責牽頭抓總、組織協調、督查考評等工作,各成員單位對照自身職責實行分工負責。縣環保局負責指導鄉鎮做好垃圾填埋場、垃圾池的規劃、選址、垃圾處理技術指導等;縣城建局、城管局、工商局、交警大隊負責鄉鎮圩鎮“五整治”任務的具體組織實施;縣教育局負責抓好農村中小學校的清潔工程落實;縣供銷社負責做好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收購和有害垃圾的封存;縣衛生局負責管好農村醫療機構的衛生和醫療垃圾的處理等;縣財政局負責做好農村清潔工程的資金籌措等工作;縣農糧局負責抓好農村沼氣建設技術指導和項目支持;縣“三送”辦負責組織“三送”工作組深入農戶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宣傳發動和教育引導;各鄉鎮負責做好農村垃圾的收集、轉運、處理工作。
2.加大宣傳,濃厚氛圍。各鄉鎮及有關單位要把農村清潔工程與“三送”工作、新農村建設、愛國衛生運動、文明村鎮創建等工作相結合。要通過組織上戶宣傳、印發公開信、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畫、召開村民會議、組織培訓、開展評比活動等各種有效形式,宣傳清潔工程的重要意義、做法措施、典型經驗;要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全社會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全民的村容整潔意識,讓農民真正養成“講衛生、愛環境”的良好習慣,攜手共建美好幸福家園。
3.建章立制,長效管理。農村清潔工程重在效果、貴在經常。要建立健全“縣、鄉、村(居)、組”四位一體、分級負責的工作推進網絡,按照“縣督導、鄉負責、村組落實”的機制運行。各鄉鎮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適應工作需要的隊伍,不斷強化領導力度、宣傳力度、投入力度,細化每月、每周具體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加大對區域范圍內環境衛生的督查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垃圾處理規章制度,提高規范化運作水平,把過硬的專業隊伍和有效的管理機制結合起來,使農村清潔工程這項惠民工程步入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的軌道。村“兩委”成員實行責任包干,對村點的垃圾處理工作進行監管。村點理事會要建立衛生文明公約、保潔員工作制度、衛生文明戶評比辦法以及“四定”(即定保潔人員、定保潔范圍、定保潔標準、定保潔經費)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自然村要全面推行“門前三包”制度、垃圾回收、衛生評比等制度。
4.加強督查,嚴格考評。縣清潔辦要與各成員單位、縣“四化督查辦”等實現聯動,認真制定督查考評方案,組建聯合督查組,采取日常督查、月度考評相結合,一月一通報一排名方式,對各鄉鎮各階段、各項任務的進展情況進行督查通報。每月考評排名及日常督查情況及時在縣電視臺、縣報、縣手機報等新聞媒體上公布,對工作開展不力、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的將以《督辦函》、《整改函》等形式責令限期整改,并給予通報批評。同時,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導向作用,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全縣2014年農村清潔工程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