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方案

時間:2022-12-07 10:43:06

導語: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方案

根據省民政廳、住建廳、質監局、衛計委、老齡辦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省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指導規范(試行)>的通知》和市政府《關于<印發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等三個文件>的通知》文件要求,2020年我市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建設覆蓋率需達到60%以上。結合工作實際,現將我市2020年建設實施方案制定下發。

一、建設任務

我市2020年具體建設任務為鄉鎮(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1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5個、村級養老服務站29個(詳見附件1)。

二、運營方式

鄉鎮(街道)、社區(村)為三級中心運行主體,負責機構的日常管理職責,市民政局對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對轄區內三級中心實行統一標識、統一規范標準,提高辨識度和服務效益。探索培育專業運營主體,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鼓勵以鄉鎮或村為單位,將轄區內社區(村)養老服務中心(站)打包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管理。

三、建設任務分解

(一)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

1、職能定位。受鄉鎮委托,負責受理與審核各類養老服務補貼申請;受縣級民政部門委托,負責受理和開展轄區內老年人需求評估;負責涉老政務資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涉老政務咨詢和業務辦理;做好鄉鎮范圍內養老服務設施資源(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人力資源(低齡老年人、農村留守婦女等)的整合與利用;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互助隊伍,進行相應的人員培訓和管理;組織開展農村老年人聯系人登記和探視走訪;指導簽訂轄區家庭贍養協議,營造農村養老服務良好氛圖。

2、建設數量與地點。根據核定的建設任務,我市今年擬在霞西、竹峰街道等11個鄉鎮(街道)設立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設置在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鄉政府當地村委會或衛生院等(詳見附件1)。

3、建設規模。按要求不低于500平方米。

4、人員配備。按要求管理人員配備不少于5人,由鄉鎮民政所工作人員、敬老院管理人員、其他招聘、購買服務人員組成。

5、功能設置:

(1)輔助管理功能。設置養老服務補貼受理窗口,受鄉鎮委托,負責受理與審核轄區內各類養老服務補貼申請;設置一站式涉老政務咨詢和辦理中心,整合民政、衛生計生等涉老政務資源,為老年人咨詢辦理涉老業務提供便利;設置老年人能力評估室,為第三方評估機構提供評估場所,受縣(市)級民政部門委托,負責受理和開展所在轄區內老年人需求評估;受鄉鎮委托,組織基層老年協會、村醫、留守婦女等力量,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指導承接服務方,開展轄區內農村老年人聯系人登記和探視走訪;聯合司法所、村委會,督促子女與老年人簽訂贍養協議;指導村級養老服務站建設和日常運營。

(2)隊伍培育功能。在鄉鎮范圍內培育成立基層老年人協會;組織低齡老年人、農村留守婦女等力量,發展農村老年人自助互助服務隊伍,進行人員登記管理和志愿服務儲蓄登記,并開展相應的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委托專業機構等,對照護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開展照護技能培訓和指導。

(3)為老服務功能。根據需要設置餐廳、浴室、護理站、文娛中心等為老服務場所,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規模較大的,可設置日間照料床位或全托床位,全托床位設置原則上少于10張,主要為轄區內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養服務,對短期托養結束后有集中住養需求的老年人,就近就便轉介至面向社會開放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等養老機構。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服務功能一般交由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其他專業社會力量承接,實行社會化收費。

(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1、職能定位。為社區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門服務,或者與社區內其他為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實行資源共享,作為其合作機構,統籌提供服務;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提供文體娛樂活動、教育學習活動及場所設施。

2、建設數量與地點。根據核定的建設任務,我市今年擬在南山街道白云社區等5個社區設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詳見附件1)。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服務站點、文化服務設施等綜合設置。

3、建設規模。以社區為主體,以服務半徑、覆蓋人口和功能配備為依據設置,以服務半徑設置的,應以該社區任何一個點到相鄰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0分鐘左右的距離配置;以覆蓋人口設置的,一般應在1萬人左右(其中老人人口比例15%以上)。可采取“主體服務區+加盟服務點”模式建設,主體服務區建筑面積按要求不低于200平方米。

4、人員配備。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鼓勵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無償或低償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管理,運營方根據功能設置配備相應的日常服務、養老護理、供餐服務、助浴服務等人員。

5、功能設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功能設置以為老服務為主,一般應具備以下功能:

(1)集中照護服務。依托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主體服務區,重點設置日間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建筑面積較大的可建設社區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聚焦社區高齡、失能失智等老年人集中照護剛需。

日間照料床位主要為社區高齡等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全托床位主要為社區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養服務;小微養老機構主要為社區失能失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護服務,鼓勵其重點發展短期托養服務,提高床位使用效益。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必須與周邊各類養老機構簽訂轉介服務協議,對日托服務對象、短期托養服務對象中有長期集中住養需求的老年人,優先轉介至相宜的養老機構。

(2)助餐助浴服務。設置助餐點、助浴點,為社區居家老年人開展助餐、助浴服務。具備設施規模條件的,可設置社區老年食堂,直接開展供餐服務。

(3)健康指導服務。具備條件的,可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同步設置護理站,配備相應醫務人員,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不具備條件的,依托周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服務。

(4)文化娛樂服務。利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設施,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搭建活動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集中教育學習等服務。

以上服務功能可根據設施規模、區城位置等情況單獨設置或綜合設置。

(三)村級養老服務站

1、職能定位。為農村老年人就近直接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門服務,或者與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等為老服務機構實行資源共享,作為其合作機構,統籌提供服務;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務;提供文體娛樂活動、教育學習活動及場所設施。

2、設施規模。以行政村為主體設置,可以利用農村幸福院、閑置村委會辦公用房、閑置校舍、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整合撤并后閑置設施等資源單獨設置,也可與運營中的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已有設施綜合設置,建筑面積一般不低于200平方米。

3、人員配備。通過基層老年協會進駐、發展互助自助隊伍、無償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等方式,充實服務人員力量,一般每個站點配置人員不少于3人。

4、建設地點。根據我市實際,每個鄉鎮同步設置2--5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建設任務為29個(詳見附件1)

5、功能設置。村級養老服務站功能設置以為老服務為主,一般應具備以下功能:

(1)集中照護服務。設置日間照料床位和全托床位,為農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托或短期托養服務,全托床位設置原則上不少于10張。村級養老服務站可與周邊各類養老機構簽訂轉介服務協議,對日托服務對象、短期托養服務對象中有長期集中住養需求的老年人,優先轉介至相宜的養老機構。

(2)助餐助浴服務。建設農村老年食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引導社會力量運營等方式,為農村留守、高齡、失能等居家老年人提供用餐和助餐服務。在村級養老服務站設置助浴點,重點為農村失能失智、高齡等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務。

(3)健康指導服務。結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推進,為村醫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免費場地,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服務。

(4)文化娛樂服務。利用村級養老服務站,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搭建活動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集中教育學習等服務。

(5)活動場所支持。為農村老年人開展自助互助服務提供地支持。

以上服務功能可根據設施規模、區城位置等情況單獨設置或綜合設置、條件有限的村,各項服務功能可暫不兼具。

四、實施步驟

摸底階段(4月1日--5月30日):按照三級養老中心建設要求,由鄉鎮(街道)提出申請,市民政局會同各鄉鎮(街道)對擬建設地點進行實地查看,確定年度建設任務。

建設階段(6月1日--10月30日):各鄉鎮(街道)按照三級養老中心職能定位和功能設置,完成建設任務,配齊三級中心的所需設施,確保正常投入運行;市民政局指導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日常管理。

驗收階段(9月1日--11月15日):各鄉鎮(街道)根據建設實施進度,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向民政局提交驗收申請,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鄉鎮(街道)分批次依照項目實施方案對項目建設進行竣工驗收。

資金撥付(11月25日--12月20日):項目建設完成后,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提交經審核后的各項目完整建設資料,市民政局審批后于12月底前完成獎補資金撥付。

五、建設資金獎補方式及限額

對建成并投入運行的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建設資金補助。建設資金獎補由項目建設單位提出申請(附件2),提供建設工程支付憑證、物品采購發票等票據。建設工程支出5萬元以上的需提供審計報告。經鄉鎮(街道)審核后,提交市民政局審批。市民政局依據建設實際支出給予部分建設補助,補助標準一般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的80%,具體方案如下:

(一)鄉鎮(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

1、新建:新建房屋要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程序完善,產權應屬于集體所有,根據建設實際支出給予部分補助,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含設施設備購置費用,下同)。

2、改擴建:改建房屋產權應屬于集體所有,采取租賃房屋建設的,租賃期需達五年以上。對原房屋進行較大改建的,建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對于一般裝修、裝飾類建設的,建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

3、依托轄區內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的視情給予補助,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依托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的原則上不予補助。

(二)社區(村)養老服務中心(站)

1、新建:新建房屋要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程序完善,產權應屬于集體所有,根據建設實際支出給予部分補助,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

2、改擴建:改建房屋產權應屬于集體所有,采取租賃房屋建設的,租賃期需達五年以上。對原房屋進行較大改建的,建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5萬元;對于一般裝修、裝飾類建設的,建設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對于原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升級建設的原則上不超過8萬元。

3、依托轄區內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的視情給予補助,原則上不超過3萬元;依托具備慈善屬性的機構建設的,根據實際支出進行部分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依托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的原則上不予補助。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民政局負責對全市三級中心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和督查,并納入年度考核;各鄉鎮(街道)負責對本轄區三級中心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管;各項目實施單位要發揮三級中心建設和管理責任主體作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

(二)規范資金使用。各項目實施單位要嚴格對照資金使用范圍,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擅自改變或擴大使用范圍;不得用于辦公、生活等非生產性設施建設和人員福利支出;各鄉鎮(街道)做好轄區內項目資金使用的指導、督查。

(三)上報有關材料。項目實施完成后,要將房屋整修、設施配置等票據復印件,連同項目建設情況報市民政局備案。市民政局會同有關鄉鎮(街道)根據完成情況,開展竣工驗收和資金撥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