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企業產業升級的工作策劃

時間:2022-04-05 09:06:00

導語:推進企業產業升級的工作策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企業產業升級的工作策劃

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科學發展,是我國積極應對國際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全面提升城市、區域競爭力和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在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和較好發展勢態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總體供給不足,服務質量和產業層次有待提高:基礎性服務供給不足,高端服務領域嚴重滯后,尤其以研發設計服務、商務服務等領域為甚。二是比重偏低。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與制造業增加值的比率僅為26.2%,與美國、日本和德國相比,分別低23%、22%和11.7%。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呈明顯區域性。東中西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2%、26%和19%。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服務業與制造業發展的關聯度比較低。四是面向中小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供給嚴重短缺,特別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和融資平臺功能發揮不夠,與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就業是民生之本,只有實現充分就業,才能保證社會穩定。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體,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是保民生、保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小企業的科學發展,關系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國民經濟的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我國中小企業現階段發展特點,決定了加快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必要性。一是微小型企業占主體。我國50人以下的企業占法人企業總數的83%。企業規模小,既有機制靈活、決策快的優勢,也存在獲取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難的劣勢。二是以傳統產業為主業的中小企業居多。隨著要素成本上升,這些企業不創新難以生存,要創新缺乏能力。三是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縣域,可尋求的外部服務資源不足。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促進其科學健康發展,僅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難以奏效,必須轉變工作方式,通過構建社會服務網絡,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解決制約中小企業科學發展的實際問題。

我們認為,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發展模式下,要把促進中小企業的結構調整、升級作為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內容。為此建議:

1、加強體制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活力。一是要理順政府各部門的管理職能,重點解決交叉管理、多頭管理造成的混亂和缺位,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列入對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指標體系中。二是要按一定比例,從財政收入中提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等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的發展。三是鼓勵和引導外資、民營資本投資生產性服務領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2、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暢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不斷加大投融資服務,創新融資服務產品,促進銀、保、企合作。支持擔保機構為小、微型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融資能力。

3、建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可參考香港中小企業促進局的模式加快建設中小企業集聚區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設計、研發、質量檢驗檢測等服務;幫助企業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淘汰落后產能。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培訓,提供專利檢索、專利申報與管理等服務。

4、培育人才、加強指導,服務于中小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繼續實施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加大對各類中小企業人員的分層、分類培訓,不斷創新培訓方式,擴大培訓范圍和針對性;推動開展管理咨詢服務,引導中小企業借助專業服務機構的管理診斷,運用先進管理方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指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加快品牌建設等。

5、加強信息平臺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市場開拓。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國內外市場需求、消費變化,及時改進和開發適銷對路產品;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服務,指導和幫助企業選擇適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的研發、管理和市場開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