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企業倫理建設思考
時間:2022-12-14 08:58:00
導語: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企業倫理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既有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影響。然而倫理建設不足已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有悖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以中小企業為例,對其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道德失范現象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加強中小企業的倫理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倫理建設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1000萬家,其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城鎮就業總數的75%,而產值和利稅所占比例分別為60%和40%,在“金字塔式”的企業構架內中小企業構成了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塔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緩解當前國企改革中最大的難題——就業問題,同時也為國家的大中型企業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在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發展沖刷著人們已有的觀念,新的經濟形勢要求企業具備自主性、趨利性、競爭性、平等性,以保證其生存發展。但這些特性又有可能使企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自主性強化了“自我利益”和本位主義傾向;趨利性誘發和助長了“一切向錢看”;競爭性可能導致惡性競爭等等。結果,目前假冒偽劣、坑騙顧客的行為屢屢發生,虛假廣告泛濫,合同違約,環保意識薄弱,員工權益受到損害。現實表明,以上問題在中小型企業中普遍存在。中小企業違背倫理道德經營行為的發生,一方面給中小企業本身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為中小企業量多、面廣,涉及到的用戶或消費者較多,一旦其中有違背企業倫理的行為發生,其影響的面就很大,從而出現了目前中小企業的信譽危機狀況,這給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這些違背企業倫理的行為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企業自身利益的獲得是以資源的浪費、國家稅收的流失、他人生命財產的損失等作為代價的。從整個社會來說,企業微小的收益對應的卻是巨大的社會成本。本文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道德失范現象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中小企業加強自身倫理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倫理建設現狀
倫理就是人與人之間應遵循的準則和規范。而企業的倫理關系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發生的所有關系。倫理發揮作用的前提是人對群體的依附性,依附性越強倫理的約束力越強。對于企業也同樣。但是,由于中小企業一般規模相對較小,產品或服務的影響力不大,它所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少,它不像大企業的運轉要依靠內外每一環節的配合,一旦某一環節脫鉤則會出現重大損失。所以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對社會的依附性相對較低,從而導致企業倫理對中小企業的約束力降低,企業反倫理經營的機會成本相對較低。我國目前企業經營活動中反倫理經營現象日益泛濫,突出表現在:市場競爭中假冒偽劣隨處可見;虛假廣告、賴賬逃債、肆意毀約經常發生;管理者道德水平低下,涉嫌企業的經濟犯罪案件不斷曝光;偷稅漏稅、偽造賬目時有發生;在產品質量方面造假販假;在售后服務方面缺乏倫理關懷,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從而毀壞公司自身品牌形象;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勞資對立,為了利潤最大化而損壞被雇傭者利益;不重視環境保護,為了企業自身利益污染環境,對資源過度開采使用,等等。企業的反倫理經營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從根本上有損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和長遠發展。
首先,我國企業倫理明確度不高,企業對“倫理經營”行為沒有清晰的認識。目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期,不僅僅是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轉換,而且是社會結構和經濟理念、價值觀念的大變革。社會失序、行為失范、價值失衡,隨之各種倫理觀念紛涌而起,而我國的道德規范又未跟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導致我國企業倫理觀念混亂,道德失范,企業倫理明確度較低。
其次,我國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反倫理行為的敏感度低,從而使不道德企業有機可乘。對企業反倫理行為的敏感度取決于利益相關者的判斷力,相關信息的可獲得性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而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的起步階段,許多配套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從而使得企業的反倫理行為成為可能。同時,國民受教育程度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利益相關者的判斷素質不高,加之我國企業在信息體系建設方面的不完善,相關信息收集困難,甚至無法獲取有關信息,這就使得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反倫理行為的侵害程度和性質嚴重程度缺乏正確的判斷。因此,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反倫理行為不敏感。
其三,中小企業嚴重的人才缺乏。由于中小企業資金規模有限,很難有優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同時,特別是一些私營中小業主的經營思想陳舊,經常會束縛人的能力發揮。這樣,即使企業付給高薪,由于工作環境的不如意,也很難吸引人才。人才的缺乏,導致知識缺乏,企業無法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創新,產品開發能力就有限,企業很難摸準市場需求變化。為了生存,為了獲利,就時有違背企業倫理的事出現。
其四,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反應轉化程度比較低。我國的市場體系正處于構建中,因而會存在市場機制的扭曲失靈現象。因此,在我國,利益相關者直接方式的反應轉化程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會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和諧發展觀下的企業倫理建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追求的是商品的價值。而商品的價值能否在市場交換中實現,主要取決于該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要。因此,商品生產經營者必須考慮消費者的要求,必須千方百計地為社會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優質高效的服務。在不損害公眾利益的前提下,通過平等競爭、公平交易、誠實守信來實現自身的利益。因此,規范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引導市場的各個主體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約束,共同營造有序的市場環境。行業內部的自律意識、企業的自我約束功能、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觀念等等,不僅是人們的主觀意識,更是市場經濟內在的要求。沒有這些條件,市場經濟是沒法正常運行的。因此加強倫理建設無論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還是市場改革進程的良性運行都有促進作用。
提高法律意識
完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規則,提高法律意識和執法力度,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道德失范是一種負外部性行為,政府應該加強立法,增強信息透明度,使企業反倫理經營的機會成本加大。
制定企業倫理準則
企業倫理準則所規范的是企業與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關系,側重于企業自身行為約束。倫理準則雖然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約束力,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企業的文化和行為。倫理觀念和倫理準則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能夠協調好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我國目前很少有企業制定倫理準則,因此,我國企業必須要順應現代社會企業倫理趨向,樹立社會責任、誠實守信、競爭合作、顧客至上、尊重員工等現代企業倫理觀念,并且依據現代企業倫理觀念來制定企業倫理準則。
加強員工的倫理教育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企業有了良好的企業倫理觀念和倫理準則還不夠,還要重視對員工的倫理教育。我國企業目前普遍重視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訓練,忽視企業倫理道德教育,企業員工的整體道德素質不高。發達國家企業則非常重視對員工的倫理教育,而且其經營管理實踐顯示,通過企業倫理教育可以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企業可以通過采取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種方法來對員工進行倫理教育,加強員工對企業倫理的認識和自覺履行倫理規范。
提高企業經營者的人格素質
企業經營者的人格素質是企業倫理的軸心,企業經營者的人格塑造是企業倫理建設的重點。所謂企業精神,實際就是企業經營者人格精神的延伸;企業凝聚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經營者的人格魅力。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更應首先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真正領會企業倫理對企業和社會的重大影響,并同時帶領企業所有職工加強倫理道德的學習,與此同時歡迎社會輿論監督企業的行為,這樣在內有動力、外有壓力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倫理水平。在實踐中,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就更應謹慎行事,正確處理好自己與相關利益者的關系。因此,企業倫理建設要求企業的經營者具有較強的倫理道德素質并遵守企業的倫理準則,起到表率作用,從而帶動員工自覺遵守企業倫理守則。
加強相關行業協會的建設
對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來說,需要成立行業中介機構來引導企業倫理化經營。行業中介機構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要求,有引導、監督、服務、協調等功能。行業中介機構要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要指導企業制定相關的倫理法則和倫理經營的策略與方法;二是要協調行業之間的關系,監督企業的經營行為,對不道德行為進行勸導和警告;三是協助企業進行倫理培訓等。
參考文獻:
1.徐大建.企業倫理學(m).上海出版社,2002
2.朱泰.企業倫理文化:現代企業發展的精神實質(j).學術探索,2002,(3)
3.陳宏輝,賈生華.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企業倫理管理的新發展(j).社會科學,2002,(6)
4.劉光明.經濟活動倫理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