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惠民行動”實施方案

時間:2022-06-05 08:49:00

導語:市“惠民行動”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惠民行動

一、目標、資金安排及工作措施

(一)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責任單位: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

1、目標:

城鎮新增就業2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500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00人。確保現有“零就業”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再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2、資金安排:

政府出資270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250萬元,再就業專項資金中安排20萬元。

3、工作措施:

(1)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社區、公共職業介紹所、人力資源市場做好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工作,特別是開展對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登記、就業服務工作,通過日常免費職業介紹、各類大型招聘會、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落實針對用工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等,為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及失地無業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用好、用活職介補貼,督促各勞動保障所加大工作力度,多途徑、多渠道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

(2)幫扶“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再就業。對全市“零就業”家庭進行摸底調查,篩選一定比例的特困“零就業”家庭由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職工實行“一對一”的幫扶,為他們提供“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的幫扶行動。

(3)“兩節”期間開展以就業困難對象為服務重點的“再就業”援助活動;二季度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三季度開展“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4)按照最高擔保額2萬元的標準,執行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對于“就業困難對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從再就業資金中按照1000元的標準給予啟動資金扶持。

(5)開展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活動,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提供免費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鑒定“一站式”服務。繼續做好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加強基層勞動保障所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切實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規范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二)實施最低生活保障行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1、目標: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9850名城市居民納入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人均月補助水平達到80元。

(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5775名農村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助20元。

(3)農村“五保”工作。把符合“五保”條件的1351名供養對象全部納入供養范圍,每人月供養資金100元。維修、改善2所農村中心敬老院,改善目前床位條件,確保全市“五保”供養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20%。

(4)老齡工作。完成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2.3萬人。加快老齡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到鄉鎮有專人抓老齡工作,城區所有社區、壩區鄉鎮半數以上村有老年協會。

2、資金安排: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除省上下撥資金外,市財政配套低保資金150萬元。堅持做到按月足額發放低保金。

(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除財政轉移支付外,差額部分由市財政配套。

(3)農村“五保”工作。除財政轉移支付外,差額部分由市財政配套。維修、改善農村中心敬老院,除省上安排資金外,市財政安排5萬元。

(4)老齡工作。把老齡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除省上下撥資金外,由市財政配套。

3、工作措施:

(1)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低保審核、審批程序;建立城市低保資金投入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制定年度工作規劃,明確任務,搞好監控;做好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技能;積極爭取中央、省、州財政支持,市財政加大投入,保證低保金按月足額發放;抓好城鄉社會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基本實現國家、省、州、市四級社會救助信息、統計數據網上傳輸、管理、監控。

(2)健全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規范低保對象核定審批和資金發放程序;建立市財政農村低保資金投入增長機制;加強資金監管,加快農村低保工作平臺和信息網絡建設。

(3)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拓寬服務范圍,提高集中供養率;制定敬老院規劃建設和管理服務規范性文件;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加大市財政投入力度,發動社會力量籌措集中供養資金。

(4)宣傳貫徹《老年法》,制定《西昌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抓好基層老齡工作機構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文體活動。

(三)實施教育資助行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宗局)

1、目標:

(1)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全部免除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104256名學生學雜費,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解決10523名貧困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為18372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作業本。

(2)積極解決城市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確保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困難家庭學生全部接受義務教育。

(3)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新建中小學校舍2623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20530平方米、學生宿舍2200平方米、教師宿舍1600平方米、辦公用房670平方米、其它1230平方米。

(4)抓好特殊教育。擴大特殊教育中心招生規模。

2、資金安排:

(1)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一是投入資金2564萬元免除雜費(其中中央財政2030萬元,省財政388.6萬元,市財政30萬元)。二是投入資金294.2萬元解決貧困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其中“十年行動計劃”投入161萬元,市財政投入133.2萬元)。三是市財政投入29.5萬元解決貧困家庭學生作業本費。

(2)積極解決城市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列入“兩免一補”經費解決。

(3)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多渠道投資2606萬元,完成中小學校舍建設。

(4)抓好特殊教育。設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實驗的專項經費。

3、工作措施:

(1)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工作。每年春、秋兩季開學前,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城鎮低保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2)積極解決城市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確保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困難家庭學生全部接受義務教育并納入“兩免一補”;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懷,滿足其就近入學的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

(3)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改造薄弱學校,優化教育資源配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逐步實現教育公平。一是抓好中小學校舍建設工作。二是力爭2-3年內使全市所有民族學校管理工作躍上一個新臺階,今年重點打造3至4所示范學校。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培養、培訓。完成省級培訓322人、州級培訓606人、市級培訓800人。四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整合一、二職中資源,加大師資培訓,積極開設市場需要的各類中、短期培訓班,切實抓好勞動力培訓和農民工轉移輸出。五是安排市內條件相對好的學校從師資、資金、物資等方面對口支援山區條件較差的學校。

(4)抓好特殊教育。建好特殊教育所需的資源教室,完善設備設施。擴大特殊教育中心招生規模,逐步配齊專業師資隊伍。

(四)實施醫療保障行動(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勞動保障局)

1、目標:

(1)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完成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前期工作。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16.8萬人。

(3)開展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城市低保對象人均醫療救助補助標準達到50元;農村大病醫療救助600人。

(4)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控制并減少艾滋病的發生傳播。

2、資金安排:

(1)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市財政安排必要前期工作經費。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標準化建設的標準,給予必要經費保障。

(3)開展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城鎮低保對象醫療救助市級配套34萬元;農村大病醫療救助600人,人均醫療救助275元。

3、工作措施:

(1)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配齊、配強鄉鎮衛生院人員,完善鄉鎮衛生院裝備等,完成前期摸底調查工作并成立新農合辦公室。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融為一體的“六位一體”綜合衛生服務,滿足群眾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保健需求,打造“十五分鐘健康圈”,讓群眾享受到優質、高效、方便的社區衛生服務。

(3)開展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規范醫療救助工作;探索解決城市醫療救助和低保對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辦法。

(4)控制并減少艾滋病的發生傳播。一是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覆蓋目標人群90%以上,社區居民70%以上。二是抓好美沙酮維持治療、針具交換、安全套推廣使用等行為干預工作,覆蓋目標人群90%以上。三是開展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完成咨詢檢測人數6000人。四是開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及中藥治療50—100人。

(五)實施農村交通建設行動(責任單位:市交通局)

1、目標:

(1)完成通鄉油路15.68公里。完成樟木-響水鄉通鄉油路3.08公里,瑯環-民勝鄉通鄉油路5.6公里,太和-開元鄉通鄉油路7公里。

(2)計劃完成通村公路40公里,其中村道公路暢通工程(水泥路)25.2公里,通達工程(泥碎路面)14.8公里。

2、資金安排:

(1)通鄉油路總投資1378萬元,其中省補助資金627萬元,其余由市財政安排。

(2)通村公路總投資1175萬元,其中省補助資金524.5萬元,市財政每公里補助5000元,其余由村民委員會通過“一事一議”等辦法解決。

3、工作措施:

(1)通鄉油路由交通局組建項目法人,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2)通村公路按照“村民自治”原則,由村民委員會根據群眾意愿決定工程實施方式。

(3)通鄉油路按照“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要求建立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質量監督工作;通村公路充分依靠群眾加強現場監督,市交通局負責質量監督檢查,提供技術服務。

(六)實施飲水安全行動(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國土局、有關鄉鎮)

1、目標:

認真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建設集中供水工程21處(其中:城市管網延伸工程11處,自流引水工程1處),分散供水工程2341處,解決8個鄉鎮、24個村、179個村民小組、4.1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2、資金安排:

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920萬元,市財政配套150萬元,群眾投勞及自籌456萬元。

3、工作措施:

(1)加強資金管理,確保項目資金使用績效;增強工程建設的透明度和群眾投入的積極性;采取規劃建卡制、社會公示制、資金報賬制、材料設備集中采購和招投標制、工程質量巡回監理制、落實管理責任制完善項目建設制度,增強工程建設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2)加強邛海水廠、北山水廠、三水廠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嚴禁在邛海網箱養魚;加強對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確保飲水安全。

(七)實施農民工培訓行動(責任單位: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市扶貧辦、市農辦)

1、目標:

(1)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農民工300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2000人,完成農村就業培訓1000人。

(2)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科技入戶工程。全市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0000人次,在全市20個鄉開展科技入戶培訓,培訓骨干農民1200人。

(3)勞務輸出扶貧培訓379人,其中轉移貧困人口79人,勞務輸出300人。

2、資金安排:

各級財政安排資金140.27萬元,其中省上下達陽光工程資金36萬元,市財政安排104.27萬元。

3、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的工作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與深圳、廣州、東莞、杭州、廈門等20多大中城市勞動保障部門聯席工作機制。

(2)實施陽光工程、勞務扶貧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培訓、實用技術培訓。

(3)深入到建筑行業、邛海瀘山景區對失業無業農民和景區從業人員的情況開展摸底調查,了解其培訓的意愿和要求。從3月26日開始開展建筑行業約1600人的技能培訓。4月份開展景區失地無業農民的培訓。

(4)開展農民工輸入地企業用工需求調查和勞務輸出地外出務工人員就業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開展培訓,組織開展勞務輸出輸入對接專項活動。

(5)依托涼山農校和西昌市一職中的教學資源,建立健全農民科技培訓的教學支撐體系,使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

(八)實施農村安居行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建設局、市農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能源辦)

1、目標:

(1)解決農村特困無房戶住房。完成200戶農村特困群眾“三房”改造,“插花戶”住房改造80戶。

(2)支持農民新建沼氣池。沼氣池新建3000口。

2、資金安排:

(1)解決農村特困無房戶住房。“三房”改造資金60萬元(州、市財政各30萬元);“插花戶”住房改造市財政投入18萬元。

(2)支持農民新建沼氣池。國債資金投入200萬元,完成2000口;省、州補助80萬元,市財政配套28萬元,完成1000口。

3、工作措施:

(1)解決農村特困無房戶住房。科學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調查與區劃工作,嚴格規劃建設選址把關,防止在地質災害地段建房,確保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支持農民新建沼氣池。統籌協調,集中力量,打總體戰;督導檢查,確保建設又好又快;加強培訓,提高建設質量;強化目標管理,實行項目陽光操作。

(九)實施扶貧解困行動(責任單位:市扶貧辦)

1、目標:

解決農村絕對貧困人口500人的溫飽問題,改善農村低收入人口2000人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2、資金安排:

(1)完成新村建設2個,總投資150萬元。其中安哈鎮大箐村新村建設扶貧工程(新農村試點村),投入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磨盤鄉大廠村新村扶貧工程,投入中央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

(2)中央財政扶貧資金24萬元,完成洛古波鄉署波西村移民扶貧40戶。

(3)財政扶貧資金60萬元(其中州下達30萬元,市配套30萬元),完成“三房”改造200戶:洛古波鄉洛古波村60戶、蕎地鄉高山村40戶、民勝鄉西洼村50戶、四合鄉永定村30戶和大箐鄉白廟村20戶。

(4)村道建設扶貧資金20萬元,建成民勝鄉長粱村通村公路1公里。

(5)兩項資金34萬元,改擴建村道26.5公里,解決6個村7000多人的行路難問題。

(6)兩項資金25萬元,建蓄水池14個,架水管65公里,解決648戶2524人和1個村小的人畜飲水問題。

(7)兩項資金8萬元,架設輸電線路1.5公里,解決巴汝鄉大橋村3組25戶110人的照明和生產用電問題。

(8)壩區危房改造扶貧工程。由市扶貧、市民政、市殘聯三家各投入資金6萬元,共18萬元,在壩區24個鄉鎮實施80戶危房改造。

(9)勞務輸出扶貧工程。投入資金10.27萬元,培訓轉移貧困人口79人,實現轉移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3、工作措施:

(1)大力推進扶貧開發一體兩翼戰略,整合扶貧資源,實施新村扶貧、移民扶貧、勞務扶貧、村道扶貧工程,努力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2)結合扶貧開發,搞好移民新村的班子建設,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3)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和綜合開發原則,堅持走高效農業綜合開發的路子,幫助群眾建立起能夠穩定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

(4)按照扶貧資金的管理規定,嚴格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和縣級財政報帳制度。建立和完善扶貧資金定期公示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持續健康的發展。

(十)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環保局、州邛瀘局、市規劃和建設局、市國土局、市水利局)

1、目標:

(1)繼續推進和鞏固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建設工程。實施森林管護233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2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種植油橄欖2000畝。

(2)對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劃定保護區范圍,打樁定界。

(3)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75平方公里。

(4)加強地質災害監控,對大塘河地質災害進行綜合治理。

2、資金安排:

(1)投資30萬元實施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160萬元,州水利局資金15萬元,市財政配套16萬元,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總投資預算342萬元,種植油橄欖項目總投資120萬元(均為省州投資)。

3、工作措施:

(1)加大污染源綜合治理。強化環保目標責任制,堅持把住源頭、不欠新賬、強化整治、多還舊賬、全程監管、控制總量、動靜結合、平衡容量的原則,嚴格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全面推行規劃環評和區域(流域)環評,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2)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監管力度。取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加強水質監測,定期水質監測情況,落實轄區監管責任,確保飲水安全。

(3)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監控,嚴把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資質關,堅持技術方案專家審查論證制。

(4)繼續推進和鞏固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建設工程。大力培育林業后續產業,鞏固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果。

(5)繼續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加強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強化水土保持監管。

(十一)平安西昌創建行動(責任單位:市政法委、市人武部、市公安局、市維穩辦、市信訪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檢察院、市城管辦等市級部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

1、目標:

(1)加大信訪工作力度,妥善解決信訪遺留問題;依法、合理解決土地征用、城市拆遷、移民安置中的問題。

(2)深入開展“兩搶一盜”、禁毒、涉黑涉惡、拐賣婦女兒童等專項整治行動。

(2)建設社區和農村警務室、西昌戒毒康復中心、第二消防站;新建基層法庭3個、派出所3個、司法所8個;建設城市監控系統(115個監控點,6個路口電子警察,6個壓雙實線抓拍,3套超速抓拍)。

(3)組建城市執法局。

(4)認真實施“五五”普法規劃。

2、資金安排:

戒毒康復中心:總投資37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2:1配套資金;第二消防站建設:總投資400萬元;基層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建設,總投資370.45萬元;城市監控系統:總投資1400萬元。

3、工作措施:

(1)深化警務體制改革,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完善技防與人防相結合機制,形成打防控一體化網絡。重點整治治安復雜部位,全力實施“凈土計劃”,堅決遏制犯罪,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兩搶一盜”等專項整治斗爭。

(2)加強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集中開展清理整頓出租房屋、規范流動人口管理專項行動。在城區19個社區和西郊鄉10個行政村建立出租房屋、暫住人口管理站,聘請兼職協管員,推行治安管理、稅收征管、租賃備案、計劃生育“四位一體”管理模式。

(3)組織“四車四員”參與社會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動靜結合的群防體系。

(4)強化人民調解工作,完善社會利益協調和社會糾紛調處機制,暢通訴求渠道,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利益。

(5)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做好防范和處理邪教工作,確保“處法”工作實現“三零”目標。

(6)認真落實信訪責任制,依法規范信訪秩序。

(7)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社區、農村、重要部位應急管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8)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強市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守法和用法意識。

(9)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新組建城市綜合執法局。

(十二)邛海周邊生活污染治理行動(責任單位:州邛瀘局)

1、目標:

通過對邛海周邊生活污染進行綜合治理,保護邛海水質。用五年時間把邛海瀘山景區打造成中國最具魅力的集觀光、休閑、度假、會議為一體“御寒避署勝地,休閑度假天堂”的旅游目的地。

2、資金安排:

財政投入,邛瀘局自籌,農戶經營戶自籌。

3、工作措施:

(1)加大對景區內新污染源的控制和對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確保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接入截污干管;加強對景區景點環境衛生的清潔和垃圾的清運工作,嚴禁在景區內亂扔亂倒,確保景點的清潔衛生;禁止向河流傾倒垃圾、廢棄物、死牲畜禽,確保入湖水質良好。

(2)取締邛海水面燒烤船只和非法營運船只,規范修建燒烤廣場;定期組織打撈邛海水葫蘆和水上漂浮物、地卷皮等,保護邛海水質。

(3)啟動邛海周邊危舊房屋維修工作,改善人居環境。

(十三)五萬噸污水處理廠建設行動(責任單位:建設局、發改局、監察局、采購辦、國土局、環保局、水利局、審計局、設計院、建管局、房管局、西郊鄉、小廟鄉、自來水公司)

1、目標:

今年5月底前,完成西昌市5萬噸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完善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改善西昌市發展環境和城市居民生存環境。

2、資金安排:

總投資1.2億元。其中:國債資金4500萬元,國債轉貸資金1000萬元,其余資金自籌。

工作措施:

(1)建立5萬噸污水處理廠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抓好建設工作;完成西郊鄉、小廟鄉境內征地拆遷補償工作;完成廠內剩余的土建工程、設備安裝;完成廠外19.9截污干管埋設。

(2)嚴格資金管理,加強項目審計監督管理,保證專款專用。

二、實施主體的職責

西昌市“惠民行動”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開展,成立以州委常委、市委書記鄧顯祥同志為組長的“惠民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惠民行動”的統籌和協調。四大班子領導分別作為各個“惠民行動”項目的第一責任人或責任領導。各有關單位要在各個“惠民行動”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和責任領導的領導下,抓好“惠民行動”的實施。

在資金安排上,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惠民行動”的政策導向,加大政府投入,整合資源,集中資金,捆綁投入,確保各項重點惠民工程的資金需要。資金籌措和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市財政安排資金,保證各項“惠民行動”資金需要。二是積極向上爭取,“惠民行動”項目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上銜接匯報,千方百計爭取上級的最大支持;三是各部門、各鄉鎮特別是財政部門廣辟財源、打緊開支,安排好“惠民行動”資金,搞好資金調度,確保惠民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四是加強對“十大惠民行動”資金的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嚴禁挪用截留,凡是應該招標的惠民工程項目必須公開招標。

各責任單位是實施“惠民行動”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承擔有“惠民行動”的單位要認真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責任,細化任務。涉及多個單位共同承擔的項目,由責任單位中的第一個單位牽頭做好實施情況的組織開展、信息收集、情況匯總等工作,其它單位要各司其職,通力配合,做到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三、加強宣傳

按照加強領導、整體聯動、形成合力、形式多樣、注重效果的原則,加大對“惠民行動”的宣傳力度,新聞媒體要開設“惠民行動”宣傳專題或專欄,“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構建和諧西昌”為主題,緊緊圍繞實施就業促進行動、最低生活保障行動、教育資助行動、醫療保障行動、農村交通建設行動、飲水安全行動、農民工培訓行動、農村安居行動、扶貧解困行動、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平安西昌創建行動等展開報道,及時宣傳“惠民行動”的重大意義、具體舉措及成效,為全市“惠民行動”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建立工作平臺和督導機制

一是強化目標管理。市委、市政府將實施“惠民行動”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領導負責制、進度督查制、責任追究制。由市目督辦負責“惠民行動”的日常監督和年終目標考核工作,定期分析、通報目標執行情況,做到全程監控、跟蹤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見到實效。對完成“惠民行動”目標任務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年底給予物質獎勵。對未完成“惠民行動”目標任務或弄虛作假的,實行“一票否決”,并公開掛牌警示,并按《西昌市重大工作延誤責任追究制度(試行)》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二是建立工作平臺。由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級綜合部門負責同志共同組成西昌市“惠民行動”協調小組,及時研究、解決惠民行動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負責實施“惠民行動”的組織、宣傳、協調、指導、督查、審計、監察等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市委辦),并分設規劃協調組(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資金平衡組(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督導檢查組(市目督辦、市紀委、市委組織部)、信息聯絡組(市目督辦、市發展改革局),宣傳報道組(市委宣傳部)、監察審計組(市監察局、市審計局),日常聯絡和綜合工作由市目督辦承擔。規劃協調組負責“惠民行動”項目的規劃和目標銜接等工作;資金平衡組負責市級財政資金的調度籌措,檢查督促配套資金的落實等工作;督促檢查組負責“惠民行動”實施情況的督導檢查、跟蹤落實等工作;信息聯絡組負責“惠民行動”實施情況的信息收集、匯總等工作,及時掌握工作進展動態,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宣傳報道組負責“惠民行動”的宣傳報道,引導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持“惠民行動”的實施,為“惠民行動”創造良好的外部氛圍;監察審計組負責“惠民行動”資金使用、項目執行情況的審計監督、案件查處,為“惠民行動”的順利實施提供紀律保證。各有關部位要按照工作職責隨時掌握所牽頭承擔的“惠民行動”進展落實情況,加大監控指導力度,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各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主動、配合、支持牽頭單位抓好“惠民行動”的實施,確保“惠民行動”全面落實、取得實效。

三是狠抓督導落實。“惠民行動”行動協調小組要加強對“惠民行動”工作目標實施的指導協調、督促檢查。承擔有“惠民行動”工作的部門要將所承擔工作作為本部門的重要工作目標,著力解決好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市監察局、市審計局要加強對“惠民行動”資金籌集、分配、管理、使用的監督,促進資金安全、完整、規范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市紀委、監察局要嚴肅查處“惠民行動”實施中的違紀違法案件,暢通舉報渠道,對涉及“惠民行動”的重大舉報和投訴,要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查處,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為“惠民行動”的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