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
時間:2022-02-18 01:26:00
導語:市老年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川府發〔2007〕39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川辦發〔2007〕37號),促進我市老年教育事業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推動宜賓市老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特制訂本規劃。
一、基本情況
我市老年人口2006年已達66.8萬,占總人口的12.84%,已是“老年型”城市。我市老年教育事業自1990年宜賓縣第一所老年大學創辦以來,經過了17年的發展歷程。現有老年大學11所,老年學校91所,累計畢業學員22572人,當前在校學員13360余人,入學率只達到老年人口的2%。這與《四川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提出的“十五”期間老年入學率不低于3%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
(一)縣(區)老年大學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薄弱,辦學規模偏小,教學設備簡陋,辦學經費不足,相當一部分老年大學沒有編制、人員,主要依靠和聘請有辦學經驗的老同志擔任義務辦學和教學任務,制約了老年教育的發展。
(二)老年教育管理情況復雜。有老干局管理,有老齡辦管理,有老齡辦和老干局共同管理,有企業自我管理的多方辦學情況,歸口不一,無法實行老年教育聯辦機制,不能滿足我市廣大老年人學習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無法整合師資、場所等資源和實現優勢互補。
(三)城鎮與農村教育發展不平衡。鄉鎮老年學校沒有固定校舍,沒有相應的師資力量和工作經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老年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
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方針,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以強化社會資源整合,擴大基層覆蓋面為重點;以社會廣泛參與,辦好縣級老年大學,積極發展社區和農村老年學校教育為方向;著力抓好老年教育規范化發展工作,完善我市老年教育事業終身教育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目標任務
(一)擴大總量,提高入學率。“十一五”期間各區縣必須有一所建筑面積達到500平方米,學員達到300人以上的縣級老年大學。老年大學要建成本轄區內的老年教育中心,在各級老齡辦的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配合下,負責并積極指導和帶動本轄區內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老年教育。到2010年全市縣(區)老年大學中要有30%達到縣級示范老年大學的標準,老年學校在現有基礎上增加40所,全市老年人口入學率達到4%,老年教育參與率(指參加有組織的群眾性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20%。縣級校舍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鄉鎮(街道)校舍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必要的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二)發展各級各類老年學校。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老年學校辦學體系,完善四級老年教育網絡,鄉鎮(街道)老年學校是全市老年教育四級辦學網絡中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本著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管理規范的原則開辦老年學校和老年班。2010年全市50%的街道應建立老年學校,學員達到150人以上,有條件的社區開辦老年學校,學員達到50人以上,滿足老年人就近入學的需求。
(三)鄉鎮老年學校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需要。2010年末全市50%的鄉鎮要辦起老年學校,負責指導各村辦學。鄉鎮老年學校辦學模式要兼顧頤養康樂型和實用技能型。有條件的村應開辦老年學校;條件好的可以建立相對固定、獨立的學校,條件一時不具備的,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積極建立教學點或老年班。課程設置應以實用技能型為主,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發揮作用。
(四)“十五”期間已建立的縣級老年大學,按照“四不改變”(不改變現有的行政關系、不改變現有的經費來源渠道、不改變現有的正確的辦學方向、不改變現有的科學的辦學模式)的原則,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學校規模,推進硬件建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辦學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政領導,健全組織機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本地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市級已成立由分管老齡工作的市領導任組長,市老齡委辦、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勞動保障局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宜賓市老年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老齡委辦。各縣(區)、鄉鎮(街道)也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校務委員會),切實加強領導,做到有黨政領導分管、有主管部門管理,確保“經費、編制、人員、校舍”四落實的良性辦學機制。
(二)理順工作關系,加大管理力度。我市老年教育要繼續完善黨政領導、社會參與、老齡委主管、有關部門通力合作的管理機制。各級老齡委辦是各級政府主管老齡工作的議事協調管理機構,要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為”的目標,把老年教育作為老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負起主管部門責任。“十一五”期間新建的縣級老年大學,由本級老齡委辦負責管理并指導本轄區內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的老年學校建設;教育部門要將老年教育列入成人教育工作的范圍,主動支持,積極服務,加強業務管理和指導;老干部部門和人事部門、文化部門也要把辦好老年人大學作為涉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大力支持。
(三)增加資金投入,提供經費保障。保證一定的辦學經費是辦好老年大學(學校)的基本條件,各級政府要切實把老年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老年教育的經費以政府撥款為主,采取“財政出一點,涉老部門支持一點,社會上多爭取一點,學費適當收一點”多渠道籌措解決。“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要加大解決校舍等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動社會力量因地制宜捐資辦學、捐資助學,還可以撥出一定的公益事業收益資金和福彩公益資金,用于支持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要進一步融合各級各類文化、體育、教育設施和老干部活動中心資源,實行資源共享,為開展老年文化教育活動提供物質保障,推進老年教育事業快速、持久、協調發展。
(四)開展“創優達標”,促進規范發展。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大力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市縣(區)老年大學、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學校要認真按照《四川省創建老年大學(學校)示范校實施辦法》的要求,開展以“有牌子、有班子、有陣地、有經費、有編制、有人員、有效益”為標準的創建示范校活動,到2010年末20%的學校達到示范標準。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各級宣傳部門和各新聞媒體,要加大對老年教育的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地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以及中央有關發展老年教育、終身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發揮老年教育在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六個老有”中的積極作用,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
(六)建立激勵機制,提供制度保障。大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解決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措施,是實現“六個老有”的有效形式,是公民終身教育體系最后階段。各級政府要實行三年一次的表彰激勵機制,對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