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新局面建設方案
時間:2022-10-13 08:16:00
導語:社區黨建新局面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轄有街道黨委5個,社區黨支部38個,黨員2551名,駐區在職黨員12018名,流動黨員24名。近年來,我們立足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形勢和自身實際,探索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三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轄區黨組織的協調聯動作用,推動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認清新形勢,增強建立三級協調機制的政治責任感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和社區建設不斷推進,社區黨建工作面臨著諸多新變化、新問題。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一些社區黨組織沒有跟上形勢變化,部分社區黨務工作者長期以來形成了封閉的觀念,缺乏運用開放思維抓黨建的意識;形成了孤立的觀念,缺乏運用系統思維抓黨建的意識;形成了僵化的觀念,缺乏運用創新思維抓黨建的意識。二是管理機制不適應。目前,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逐步剝離社會職能,職工下崗、買斷工齡等現象不斷發生,國企退休黨員轉入社區。自**年底以來,接收黨員1134名。另外,流動人口的增加,也使越來越多的黨員融入社區,黨員結構隨之發生很大變化。但城區黨建工作仍沿襲傳統的做法,在黨員的管理上,出現了黨員管理的“盲區”。三是硬件環境不適應。新的形勢給社區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辦公條件、設施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需求。**區作為老城區,社區黨員占全區黨員的53%,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在全區基層黨建工作中舉足輕重。如何適應當前的新形勢,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我們在深入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對新形勢下的社區黨建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深層次地剖析存在的主客觀問題,尋求有效的對策,立足街道、社區和轄區單位的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確立了依托協調機制,打造共建平臺,創新活動載體,全面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思路。
二、積極探索新模式,建立社區黨建工作三級協調機制
首先,建立健全城市社區黨建工作三級協調機制。根據轄區實際情況,按照地域相近、條塊結合、便于協調、便于活動的原則,區委出臺了《關于建立社區黨建工作三級協調機制的意見》,吸納轄區237家有影響的駐區單位黨組織,分別建立起了區級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三級協調機構,構建起了以街道黨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轄區內各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新三級協調機制,形成了社區黨建工作縱向協調無障礙,橫向溝通無漏洞的新局面。強大的社區黨建工作合力,促進了社區經濟及各項事業的發展。
其次,搭建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的平臺。為深化三級協調機制,規范社區黨建活動,區委及時出臺了《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的實施意見》,組織、調動社區和駐區單位各方面的力量,積極開展以“思想工作聯做,共育‘四有新人’;社會治安聯防,共建安民環境;公益事業聯辦,共興社區服務;環境衛生聯搞,共建優美社區;文體活動聯誼,共倡文明新風;黨建工作聯創,共促發展進步”為主題的“六聯六共”載體活動,社區黨建工作實現了由封閉式管理向開放式管理的轉變,較好的實現了社區和駐區單位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共享共贏。
三是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確保社區黨建工作扎實推進。結合《關于建立社區黨建工作三級協調機制的意見》的貫徹實施,我們于2006年11月份專門召開了全區社區黨建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社區工作實績的考核辦法》和《關于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的暫行辦法》,規范了例會制度、黨員分類建檔制度、黨建工作信息交流制度和考評和督導制度;提高了社區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穩定了社區黨建工作者隊伍;同時,隆重表彰了一批在社區黨建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社區黨組織和個人,宏揚了先進,培樹了典型,推進了社區黨建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三、協調聯動促服務,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我們的社區黨建工作,注重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以共建為紐帶,以活動為載體,以構建“和諧生態社區”為目的,調動社區各方面力量的廣泛參與,使社區黨建工作從以塊為主的封閉式管理逐步向條塊結合的開放式管理轉化,全面構筑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一是社區黨建協調機制以系統的思維抓黨建,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社區黨建協調機制的建立,把黨建工作對象向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延伸,把黨建工作重心向社區管理服務轉移,把黨建工作觸角向社區各階層拓展。建北街道黨建協調會和社區黨建聯席會組織轄區成員單位開展的“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的服務活動取得較好成效。市醫院黨組織到社區的一些老黨員、殘疾人、貧困戶家中義診并贈送藥品;市交警二大隊開展交通安全進社區活動;第七中學圍繞孩子的健康成長,組織老師和家長召開座談會。市環保局、交通局、水務局和運東工商分局5家單位與7名貧困黨員接成幫扶對子。去年9月,舉辦的街道首屆鄰里節,搭建了居民們相識、相知和交流的平臺,加強了街道與轄區單位之間加強聯系,得到居民和轄區單位的普遍贊揚。
二是社區黨建協調機制以開放的思維抓黨建,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街道、社區黨組織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專門成立了3個黨總支、6個居民區黨支部和5個就業服務中心,為980下崗職工提供了再就業機會,切實解決對退休黨員的管理、對困難家庭的幫扶。駐區單位也大力支持社區“兩室”建設和公益事業,無償提供辦公用房2000平米,活動場地3100平米。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結合自身優勢,共同辦起了各具特色的社區學校,組建了形式多樣的民間文藝團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建北社區、滄運社區、欣怡社區分別被命名為“國家文明社區”、“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國學習型示范社區”。
三是以創新的思維抓黨建,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區委將創新思維運用到社區黨員管理當中,相繼開展了“黨員示范崗”、“黨員一面旗,奉獻在社區”、和“亮出黨員身份,保持黨員本色”等主題活動,極大的豐富社區黨員活動內容,創新了社區黨員管理模式,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創造條件,提供舞臺。“黨員示范崗”活動中,我們根據黨員自身的特長、愛好和身體狀況,動員675名社區黨員分別認領了“政策宣傳、綠化養護、民事調節”等12類崗位,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千余件,與45戶特困戶、殘疾戶結成“扶貧助殘”對子,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黨員,如“群眾的貼心人”尹秀芹,“哪里有意見哪里就有我”的于海萍,心系社區、服務百姓的趙春紅等。活動的開展也帶動了群眾的廣泛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