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方案

時間:2022-10-28 02:57:00

導語: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方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切實規范組織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行為,著力提升在突發事件中的應急響應能力,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在處置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主動配合市委、市政府開展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在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動員、激勵、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為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浙江省委組織部《關于在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臺州市政府辦公室《臺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臺州市委組織部《臺州市組織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工作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市范圍內由組織部門參與的所有突發事件應急行動。

1.4工作原則

(1)快速反應、正確應對。加強對責任部門防災預警工作的經常性了解,注重培養領導干部的憂患意識和群眾觀念,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和處置能力。根據突發事件類型與級別,正確啟動應急預案,有序實施應急行為。

(2)政治動員、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組織部門的政治資源優勢,號召發動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同投入突發事件應急行動。注重與突發事件主責部門的互動溝通,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堅決執行應急處置決定。

(3)主動介入、一線考察。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對承擔應急行動職責的領導干部進行全程監督、跟蹤考察、正確評價。有序深入應急行動第一線,直接、客觀、全面地反映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在應急救援行動中的表現。

(4)明確權責、獎優罰劣。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切實履行干部監督管理職能,獎掖先進分子,懲處失職人員。

1.5分級分類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本預案中的突發事件分為四級:Ⅰ(特別重大)、Ⅱ(重大)、Ⅲ(較大)、Ⅳ(一般)。具體標準參照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分級標準(試行)》及臺州市、**市各類預案。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主要分為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類、社會安全類四個類別。事件發生地歸屬于某一個鎮(街道)行政管轄區域,且未涉及其它鎮(街道)人員財產損失的,為局部性突發事件;事件發生地的人員財產損失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鎮(街道)行政管轄區域的,為全局性突發事件。

2組織機構與職責

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市委組織部牽頭成立組織機構。Ⅳ級(一般)突發事件發生后,當地黨(工)委在市委組織部指導下,參照本預案成立相應組織機構。

2.1指揮機構

成立**市組織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簡稱市領導小組),接受市委統一領導指揮,配合市應急指揮機構的各項工作。市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擔任,副組長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事件發生地副書記擔任,成員由市委組織部各科室負責人組成。

2.2辦事機構

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日常辦事機構,負責綜合協調和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兼任,辦公地點設在市委組織部。

2.3工作機構

辦公室內設工作機構,包括綜合協調組、考察評估組、組織宣傳組。

(1)綜合協調組:辦公室主任擔任組長,成員由辦公室、調研室同志組成。負責應急行動必需裝備的添置、保管與日常維護,突發事件相關信息資料的收集,針對性組織開展應急防災演練,安排制定本部門在應急救援行動期間的值班計劃,有效保護與及時轉移重要文件、檔案、設備,確保各工作機構的交通、物資、設備等后勤保障落實到位,并及時向上級報告事件進展狀況及應對處置情況,做好與市委、市政府應急機構的溝通聯系,協助市領導小組調配力量,統籌協調各鎮(街道)黨員干部有序參與應急救援行動等工作。

(2)考察評估組:干部一科、干部二科科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干部一科、干部二科、組織科、常任辦同志組成。負責考察了解黨員領導干部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表現,掌握應急工作責任單位、事件發生地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在應急救援行動期間的工作情況,鑒別、推薦、確定應急救援行動期間的先進典型與失職瀆職人員,督促激勵領導干部履行應急處置職責等工作。

(3)組織宣傳組:組織科科長、調研室主任擔任組長,成員由組織科、調研室、人才辦、電教中心同志組成。負責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干部以及各類人才共同參與搶險救災及災后重建,收集編報各地各部門應急行動進展情況和工作措施,搞好與各級新聞媒體的聯系溝通,宣傳黨員干部在應急救援行動期間的好人好事,開展對本系統人員應急救援行動知識的宣傳普及等工作。

3運行機制

3.1預防預警機制

3.1.1隊伍建設

加強應急處置責任單位和重要崗位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對于運行不夠正常并可能影響應急工作的領導班子予以及時調整。在經常性考察中,對承擔指揮職能的主要領導和擔任業務骨干的領導干部要進行重點考察,側重考察其大局觀念、群眾觀念、統籌協調能力、快速應變能力以及應急處置專業知識。

3.1.2人才儲備

注重培養應急處置后備力量,協助有關部門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專家庫,全面掌握具備應急處置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的領導干部情況,將其納入全市干部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范疇。

3.1.3前期準備

協助市委市政府做好有關人員的抽調工作,配合做好可預測的各類突發事件來臨前的檢查指導、組織動員、人員轉移等工作。進一步完善一線干部考察的辦法,明確考察工作重點。嚴格按照預案要求,落實工作機構具體組成人員,全面檢查組織系統內機構組建、力量調配、通訊聯絡等準備情況,隨時處于應急現場工作狀態。

3.2應急響應機制

3.2.1分級響應

(1)應對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突發事件,涉及多個鎮(街道)或超過事發地救助能力,需要各地各部門聯合救助的,由市委組織部宣布啟動本預案。

(2)應對Ⅲ級(較大)突發事件,需要市委組織部牽頭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的,事件發生地黨委政府必須立即啟動當地的應急預案,同時上報市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經研究,視情啟動市級預案。

(3)應對Ⅳ級(一般)突發事件,依靠鎮(街道)的力量可以應對處置的,由事件發生地的黨委政府啟動應急預案,接受市委組織部指導。

3.2.2信息溝通

保持與有關職能部門的互動溝通,24小時關注即將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突發事件的性質、地點和規模等相關信息,及時向指揮機構報告。加強與鎮(街道)的聯系,全面掌握各級領導干部進駐救災一線靠前指揮的具體情況,掌握其人數、名單、駐地、工作性質、到位情況等。

應對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突發事件,由市領導小組組長牽頭召開指揮決策會議。應對Ⅲ級(較大)、Ⅳ級(一般)突發事件,由市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牽頭召開指揮決策會議,決策情況及時報告市領導小組組長。

3.2.3組織動員

充分利用“**黨建網”等網絡平臺,通過下發通知、公開信等多種形式,廣泛動員黨員領導干部參與應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地區提供支援和幫助。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突發事件,由市領導小組組長實施動員。Ⅲ級(較大)、Ⅳ級(一般)突發事件,根據預案啟動情況,由市領導小組決定動員工作。制定組織部門實施應對行動的專項工作計劃,做好市委市政府分配的應急行動救援任務的分解落實。向準備參加應急行動的組工干部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和相關資料信息,明確干部考察要求,開展救援知識培訓。建立簡報速報平臺,及時向市委市政府領導、上級組織部門反饋工作進展情況等信息。

3.2.4一線考察

按照經常性考察制度的規定,分組分批有序安排考察人員進入救災一線,跟蹤考察領導班子、黨組織及黨員干部組織實施應急救援行動的情況。重點掌握進駐應急指揮部、救災現場、危險區域、關鍵崗位以及重點受災地區的市管領導干部、市管后備干部的主要表現,對表現特別突出的優秀年輕干部進行了解。

考察工作的啟動根據突發事件性質、規模、程度,區分對待,適時進行。自然災害類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集中搶險工作告一段落后進行;事故災難類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事故原因調查結論明確后進行;公共衛生類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進行;社會安全類事件的考察,一般在社會危害性被基本清除后進行。考察組進駐時間應遵循以上原則,具體由市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可酌情適當提前或延后。考察工作的程序方法應根據一線考察相關辦法執行,可視具體情況作適當變通。考察人員必須自覺遵守組織紀律,注意維護組織部門形象。考察工作必須在不影響救援工作的前提下進行,努力避免牽制救援人員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有關鎮(街道)黨(工)委應積極配合考察工作。

3.2.5鑒別評估

根據考察掌握的情況進行認真研究,綜合分析,相互印證,并及時將有關情況向市領導小組匯報。依據考察結果,經市領導小組研究,可以對考察對象采取以下措施:

(1)通報表彰。對應急行動期間表現積極主動,高質量完成救援任務,群眾反響良好的集體或個人,采用部長慰問電、親筆慰問信、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予以大力表彰,并向該集體或個人的上級主管部門及其黨委(黨組)推薦參加評優評先。

(2)提拔使用。對應急行動期間工作實績明顯、德才表現出眾、群眾公認度高的優秀干部,根據干部工作有關規定,予以提拔使用或調任重要崗位。符合破格提拔、越級提拔條件的,經市委研究并報上級組織部門同意,可以破格提拔或越級提拔。

(3)一線入黨。對于在應急救援第一線表現特別突出的非黨員,可以根據本人意愿,根據中央組織部有關規定,吸收其為預備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

(4)即時調整。對于因主觀因素而指揮救援不力導致重大失誤,或擅自離崗構成失職瀆職行為的,酌情采取暫停職務、降職使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措施。

(5)談話提醒。對救援指揮一度不到位,但尚未造成嚴重后果且有改進表現的,市領導小組授權考察評估組,及時進行談話提醒。

(6)事后誡勉。對救援行動期間存在消極行為,但不宜采取即時調整措施的,突發事件結束后進行組織誡勉。情節嚴重的,應調離現崗位。

應急行動期間的工作總結、組織鑒定、獎懲決定等文件資料,必須存入工作檔案和個人檔案備查。

3.2.6后勤保障

堅持未雨綢繆,加強日常的應急物資設備的采購、管理、維護、檢修工作,確保經費充足到位。在預案正式啟動后,為市領導小組提供優質高效的后勤服務,優先向進駐一線的工作小組提供后勤服務。建立通訊應急機制,加強維護檢修,制定應急措施,確保通訊聯系暢通。加強與醫療機構的溝通,確保能夠隨時提供必要的醫療救護。當組織部機關所在地直接遭遇突發事件危險時,安排機關人員有序撤離,及時有效地做好重要資料、檔案、文件的保護與轉移工作。

3.3應急擴大機制

當突發事件性質發生改變、規模持續擴大,受損地區范圍出現變化,或者伴生更嚴重次生災害,經權威部門判斷決定,總體應急預案需要升級的,由市領導小組研究決定是否擴大組織部門的應急行動規模,或者重新修改、調整應急預案。

3.4應急終止機制

當突發事件的危害性得到有效控制或清除,經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權的有關部門宣布應急結束的,經核實確認后,由市領導小組宣布應急預案終止。

終止預案應當及時通告有關鎮(街道)黨(工)委。

3.5后續處理機制

應急預案終止后,各工作組應認真做好各項后續工作,對重要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及時梳理應急行動期間工作情況,向市委作出匯報。

考察評估組的撤離工作要堅持有序原則,如有必要,經市領導小組同意,可以繼續駐留一段時間核實有關情況。

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參與災后重建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做好基層黨組織捐款捐物的收集、管理、上繳等工作。

4附則

4.1預案制定與管理

本預案由**市委組織部制定,報市委、市政府批準,并報臺州市委組織部備案。

鎮(街道)黨(工)委按照預案有關規定履行各自職責,并參照制定相應預案。

根據形勢發展,及時修訂本預案。

4.2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4.3預案生效

本預案自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