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調查實施方案

時間:2022-10-30 03:58:00

導語:土地調查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調查實施方案

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通知》(渝辦發〔**〕142號)(以下簡稱《通知》)和《**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要求,為保證我縣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意義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工作,是查清土地利用現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土地管理和調控的重大舉措。通過土地調查,全面掌握建設用地、農用地特別是耕地、未利用土地的數量和分布,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住宅用地、商業用地等的結構、數量和布局,對保障糧食安全、維護農民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也是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實施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二、調查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調查目標

根據《通知》和《方案》要求,在現有土地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技術標準和市有關補充規定,用兩年半的時間全面查清我縣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各類土地數據;全面查清我縣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狀況,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和土地登記制度,建設土地利用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對我縣的土地利用現狀和變化狀況實行信息化管理與服務,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務

按照市政府《通知》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全縣第二次土地調查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農村土地調查,查清各類土地的利用狀況;開展城鎮土地調查,掌握縣城(含龍水鎮,下同)所在地、開發園區的城鎮土地利用狀況;開展基本農田狀況調查,查清全縣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形成集影像、圖形、地類、面積和權屬為一體的信息資料;建立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

1、農村土地調查

開展農村土地調查是本次調查任務的重點,按照調查內容,農村土地調查分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村土地權屬調查和基本農田調查三部分。

(1)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以1:1萬比例尺為主,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和要求,以正射影像圖為基礎,在原有土地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對全縣的農村土地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實地查清全縣每塊土地的地類、位置、范圍、面積、分布等利用狀況,并匯總形成全縣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

(2)農村土地權屬調查

全面查清全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公路、鐵路、河流以及農、林、牧、漁場(含部隊、勞改農場及使用的土地)等國有土地的使用權狀況,利用土地調查成果,加快推進土地登記發證,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

(3)基本農田調查

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資料、基本農田保護地塊落實至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統計匯總出基本農田的分布、面積等狀況,并登記上證、造冊。

2、城鎮地籍調查

城鎮地籍調查是依據地籍調查技術規范,在現有地籍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對縣城所在地進行大比例尺調查。以1:500比例尺為主,對城鎮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查,查清城鎮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每宗土地的位置、界線、數量、用途等,并統計城鎮內部各類土地面積等數據、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用地、住宅用地、開發園區用地等土地利用現狀。

3、土地利用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建設

按照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標準,主要建立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土地權屬數據庫、基本農田數據庫等,并對土地利用數據庫進行變更處理。土地利用數據庫要實行網絡化管理,為數據庫的備份、更新、維護、應用和上報等日常工作提供支持。同時對數據庫進行全面的整合與管理,并對圖形數據、宗地屬性以及各種表、卡、冊等數據信息進行集中管理,提供編輯錄入、查詢統計、日常變更、制圖輸出、登記發證以及辦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滿足日常業務及管理需求。

4、成果匯總

在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基礎上,匯總全縣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形成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利用數據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采用縮編等手段對全縣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編制出縣、鄉(街鎮)級土地利用圖件、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信息資料,開展土地利用狀況分析。一是對耕地和基本農田等各類土地的數量、分布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議;二是對土地利用結構、集約程度進行分析,預測土地變化趨勢;三是分析城鎮建設用地數量、結構和分布情況,為城鎮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四是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

三、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

(一)技術路線

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圍繞第二次土地調查總體目標,按照《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和《**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規范》等統一的土地調查技術標準和規范,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調查成果和資料,采用無爭議的權屬資料,運用航天航空遙感、地理信息系統、采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技術流程,獲取全縣每一塊土地的類型、面積、權屬和分布信息,建立土地調查數據庫。

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城鎮地籍調查,嚴格按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城鎮變更地籍調查實施細則》、**市相關規定等確定的有關技術路線和要求,開展調查工作,并建立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二)技術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為主要信息源

我縣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以1:1萬比例尺為主,充分利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手段,及時獲取客觀現勢的地面影像作為調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臺、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遙感影像,采用基于KEM和GPS控制點的微分糾正技術,提高影像的正射糾正幾何精度;采用星歷參數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結合的衛星影像定位技術和基于差分GPS/IMU的航空攝影技術,實現對無控制點或稀少控制點地區的影像糾正。

2、基于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以1:1萬主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圖作為調查基礎底圖,充分利用現有資料,在GPS等技術手段引導下,實地對每一塊土地的地類、權屬等情況進行外業調查,并詳細記錄,繪制相應圖件,填寫外業調查記錄表,確保每一地塊的地類、權屬等現狀信息詳細、準確、可靠。以外業調繪圖件為基礎,采用成熟的目視解譯與計算機自動識別相結合的信息提取技術,對每一地塊的形狀、范圍、位置進行數字化,準確獲取每一塊土地的界線、范圍、面積等土地利用信息。

城鎮地籍調查以1:500比例尺為主,充分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站儀等現代化測量手段,開展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狀況及權屬調查,準確確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等信息。地籍調查盡可能采用解析法。

3、基于統一標準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方法

系統整理外業調查記錄,按照全市統一的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建設規范,逐圖斑錄入調查記錄,并對土地利用圖斑的圖形數據和圖斑屬性的表單數據進行屬性聯結,形成集圖形、影像、屬性、文檔為一體的土地利用數據庫。

土地變更調查需求,采用多時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歷史回溯。

另外,由于土地調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遙感影像數據、權屬調查數據等數據以及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數據量龐大,數據庫記錄繁多,采用數據庫優化技術,優化數據結構,提高數據查詢、統計、分析的速度。

4、基于網絡的信息共享及社會化服務技術方法

采用現代網絡技術,借助國土資源信息網絡框架,建立先進、高速大容量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更新的網絡體系,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會化服務提供統一的土地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土地信息傳輸、勻換、共享及社會化服務一體化。

四、調查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全縣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調查成果,成果類別主要有數據成果、圖件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利用數據庫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