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生活信訪工作方案

時間:2022-02-03 05:40:00

導語:婦女生活信訪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女生活信訪工作方案

區婦聯六屆執委、區信訪辦主任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無收入的老年婦女享受改革開放成果及整體福利相對滯后,近年來,我區老年婦女重復集體上訪持續上升,已成為突出信訪問題。20*年10月1日,北京市出臺了“一老一小”政策,讓50歲以上無收入的老年婦女在住院醫療費上得到了實惠,但養老問題又凸現出來,為構建和諧社會,迫切需要研究老年婦女生活保障問題,出臺相應政策,解決好我區無收入的老年婦女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在我區,因20*年10月1日首鋼1857名老年婦女(五七連)經市政府批準,解決了200元生活費和醫保問題,從而引發了區內405名老年婦女(五七連)持續到市、區集體上訪,如2006年到區政府領導接待日集體訪51批465人次,年底到市集體訪1批6人次;2007年更是逢周三區領導接待日必上訪,她們強烈要求比照首鋼五七連解決生活費和醫療費問題。另外,我區農轉居人員中,占地轉居前三年因每年勞動未達到180天的87名老年婦女和原公安分局安排看自行車的64名老年婦女,也都反復集體上訪,要求解決生活費和醫療費問題,這些老年婦女的群體性上訪一直被列為我區的重點矛盾。

一、我區老年婦女集體上訪的成因及現狀

目前我區老年婦女最突出的重復群體性上訪有三類人員。

第一類是“五七”老年婦女。當年,發出“五七”指示: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家里吃閑飯。我區各街道積極興辦生產服務企業,建立廠、隊、站,吸收從業婦女4045人。1979年按照石革發14號文件精神,將其中1138人轉為大集體職工,208人退休,2708人退養。當時的退養人員條件是:1、女職工滿50周歲。2、退養職工生活補助費標準有五種。一是連續工齡滿15年以上者每月20元;二是10-15年者每月15元;三是5-10年者每月10元;四是1-5年者,按本企業工齡計算,每年發給兩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一次付清;五是參加工作時超過退休年齡的人,動員其回家養老,離開企業時,按本企業工齡算,5年以內者,每年發一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一次付清;5年以上者,每年發兩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一次付清。前三種人報醫療費50%;后兩種人不報醫療費。隨著時間的推移,后兩種老年婦女年老多病,有的老伴去世、子女下崗,生活無來源,形成一批70多歲老年婦女群體訪。1988年因物價上漲,根據京財預字504號文件規定,給在職職工每人每月發10元副食補貼。這些老年婦女因多次上訪,1989年8月區政府根據上述文件精神,對已領取一次性退養費和定期退養費已期滿的人員,每人每月發6.5元副食補貼,資金來源是由區財政撥到區二建和各街道,每年年底發78元。據查,我區共有“五七”老年婦女405人,分屬區二建和5個街道,其中區二建216人,屬二隊121人,20*年經區體改辦批準其改制為北京鵬鯤宇洋商貿有限公司,6.5元由該公司發;屬六隊的95人二建發。金頂街街道94人,分屬金東金屬加工廠、飛騰振興服裝廠、科興達電器儀表廠、北京市金辦聯餐廳,6.5元補貼由各企業發放。古城街道59人,分屬原木器廠、西芝服裝廠、三八服務社、理發館、五金廠、墩布廠、刺繡廠、古城針織廠、奶站、托幼園所,這些企業已不存在,6.5元由街道財政科發放。廣寧街道27人,分屬街道修繕隊、托兒所、小飯桌,這些企業已不存在;現25人在大業建筑公司、2人在街道領取6.5元。蘋果園街道6人,分屬原蘋果園服裝廠、六區飯館、彈花廠、京華元件廠,后企業移交北京燕山制鎖廠,負責發6.5元。八角街道3人。現405名老年婦女中,已有24人享受低保。

第二類是農轉居老年婦女。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區歷年征占地農轉居人員中有部分人未進入社保體系,這些人與2002年整建制一次性農轉居老人攀比,產生了嚴重的心里失衡,導致這部分老年婦女持續集體訪。上訪人分兩個年齡段,一是轉居時符合安置勞動年齡,但前三年因每年勞動時間未到180天不予安置工作;二是轉居時超過勞動安置年齡,因前三年每年勞動時間未達180天不享受生活費也未走超轉,共87名老年婦女,其中,八寶山農工商公司49人,八角農工商公司30人,古城農工商公司13人,景陽農工商公司5人。上述老年婦女現已年過70歲,多次滯留在信訪接待場所集體訪,她們提出:“如果不是因占地轉居,在農工商公司也會有退休金,轉了居到沒人管了”。為此,主管副區長三次召開專題會研究,開始因為涉及到轉居政策,難以解決;今年7月,經區政府第15次區長辦公會和區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使用化解矛盾資金,已給這些老年婦女每人每月解決400元生活補貼。

第三類是看自行車的老年婦女。1952年石景山區公安分局組建石景山存車管理處,從待業青年和女50歲以下的無業人員中招用看自行車的臨時工人,這些當年的臨時工人執行的是1981年9月7日企業自定的《職工退休金規定》,即存車處職工退休年齡女60歲;退休只照顧無撫養關系的老人,其余人員離開企業時按其工作年限,一次性結清。即工作滿20年以上者每一年發40元;滿15-20年者每一年發35元;滿10-15年者每一年發30元;不滿10年者每一年發25元,一次付清。現有年齡50-80歲看自行車的老年婦女60名,因2005年得知首鋼五七連解決了生活費和醫保問題,也反復到市、區信訪辦和公安局集體上訪,要求比照解決。

二、解決我區老年婦女重復集體上訪的措施和建議

2005年底,區信訪辦向區領導和市信訪辦專門匯報了上述老年婦女集體上訪問題,20*年1月,市社保局醫療保險處張、王處長到我區調研,聽取情況后講:**年依據政策符合年限的一次性結清人員辦了退養手續,其他人員按工齡給予一次性補助;后又采取滿5年以上的一次性結清人員將補助退回,可辦退養手續的政策,一些職工放棄了機會。為維護穩定,張、王處長建議:一是繼續做好安撫工作,待“十一五計劃”全民保險解決;二是領取78元補助的特困人員,可采取民政救助等辦法區內自行解決。20*年上半年,區委書記接待了老年婦女代表,批示“盡快研究解決方案”。而后在區委書記會上又專門聽取了匯報,將此事列為區重點矛盾,由主管副區長包案。區信訪辦按照區委書記會要求,組織各街道對**年一次結清,每人領幾百至千元且現在每月領6.5元補貼的老年婦女進行了調查。20*年6月30日,主管副區長召開民政、財政、勞動、信訪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協調會,權衡利弊,提出“每年每人給予一次性補助”的意見,上政府第七次辦公會和區委常委會,但終未形成一致意見。為緩解老年婦女的情緒,20*年9月28日,區信訪辦專門邀請市信訪辦接訪處女處長盛京蘭,來我區約訪上訪代表,耐心與這些老年婦女攀談,詳細解釋有關政策,告知等到明年有望在全市解決無生活保障老人的養老問題。

目前,要想有效解決上述老年婦女的生活困難問題,單靠反復接訪和耐心勸解還不夠,需采取多種措施。在此提出以下五點建議:第一、建議市政府加快出臺針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20*年9月14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議案辦理報告時,丁向陽副市長明確承諾,養老保障明年將覆蓋全市65萬城鄉老人;到2012年,實現“制度全覆蓋,銜接無縫隙,人人有保障”。第二、建議區政府用化解矛盾資金,以一次性生活補貼的方式,為上述三類老人解決每人每年300元醫保自費部分。以緩解這些老人的生活困難,使其息訴罷訪(20*年12月已在解決之中)。第三、建議本區研究過渡性政策。可由區財政出資,所在街道或所在單位以調整生活補貼的方式,將每人每月補貼6.5元適當提高,比如調整為元旦、春節、五一、十一每節每人補貼,發到明年養老保障覆蓋全市無收入老人政策出臺時為止,以此化解老人重復訪問題。第四、發揮老年婦女所在街道、社區及非政府組織送溫暖的作用。由于老年婦女的生活居住地以社區為主,社區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比如,節日走訪慰問時,將這三類老年婦女列為重點走訪??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通過配偶、子女關心、關懷老年婦女,從情感上起到調整心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