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優勢產業經濟平臺發展方案
時間:2022-04-01 02:06:00
導語:企業優勢產業經濟平臺發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縣羊絨產業始于1978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原料加工經銷集散地和羊絨產品深加工基地,被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授予“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稱號,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之美譽。另外,*還是全國最大的汽車密封件、汽摩鋼索生產基地和我國北方重要的合金基地。
一、*產業集群的現狀
*經濟的迅猛發展,得益于羊絨、汽摩配件等特色產業的強大支撐,更是近年來地方政府狠抓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結果。目前,全縣已形成產業集聚特征突出的五個板塊三大產業集群:
——羊絨產業集群。該縣擁有羊絨產業攤點企業1萬多個,規模企業260多家,從業人員12萬人,其中外來人口5萬人。20*年產值150億元,上繳稅金2億元。擁有梳絨機15000多臺,年加工經銷各類無毛絨25000多噸,占全國的65%,世界的50%;全縣擁有紡紗生產線38條,針織橫機1萬多臺,年紡紗能力5000噸,生產各種羊絨制品1300多萬件,已形成從原絨分梳、紡紗、制條、織布以至到制成品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汽摩配件產業集群。在180平方公里內,企業攤點1700個,從業人員3.5萬人。20*年產值30億元,上繳稅金5000萬元。
——合金、耐火材料及冶金爐料產業集群。以連莊、張寬等辦事處為主,集中在50平方公里內,企業攤點350個,從業人員2萬人。20*年產值15億元,上繳稅金4000萬元
同時,*產業集群的發展還帶動了周邊縣市的相關產業發展,如*羊絨帶動了山東夏津縣、南宮市的羊絨產業;*汽摩配件帶動了威縣的汽摩產業,產業集群獨有的產業優勢日益明顯。
二、羊絨產業集群的主要特點
為了鞏固*羊絨的產業優勢,樹立*羊絨的百年品牌,地方政府建立了羊絨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和羊絨產業發展局,健全了羊絨及制品出口制單、商檢、打包、貨運、結算一條龍服務體系。并在全國第一個系統總結了影響羊絨價格的“四因素”分析方法,即成本、供求關系、匯率、經濟環境,并成功地運用這一方法,對羊絨市場走勢進行了準確預測,為企業決策市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依據,使*羊絨完成了由跟市場到引導市場的轉變,*也由此被外界稱為世界羊絨市場的“信息中心”。目前,全縣區域化、專業化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是主市場地位日益鞏固。全縣羊絨深加工也已初具規模,并建起以山羊絨為主,綿羊絨及其他動物纖維共同發展,分梳、制條、紡紗、針織、梭織、染整等各個環節相配套的一條生產體系。年加工經銷山羊絨5000多噸,占全國總量的一半左右。
二是產業招商輻射國內外。世界知名的英國道森、意大利哥倫布,香港偉新等大集團都已在*投資建廠,國內羊絨產業的龍頭企業——鄂爾多斯,不僅在*建起了原料分公司,還與*企業合資上馬了紡紗項目,這些國內外大企業在投資“*羊絨”的同時,逐漸與*羊絨市場融為一體。
三是產品競爭力日趨增強。“東高”牌羊絨衫被評為“中國十大女裝品牌”,奕興公司研制開發的粗紡高支羊絨紗填補國內空白;“雅寶思蒂”正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
四是市場網絡逐步完善。*興建了*國際羊絨交易中心,楊二莊毛渣、柳林綿羊絨、王化莊原絨等專業市場日趨活躍,并在國內外設立辦事處、直銷店300多家,在美國、意大利及以上海、深圳、內蒙古等地設立分公司、分廠近10家,這些都成為*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的“橋頭堡。”
三、政府在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主要做法
在*產業集群的發展中,除了當地人民的創業精神與當地的傳統之外,政府搭建平臺,強化引導,政策服務是十分關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規劃引導,構建特色產業發育平臺。*特色產業在多年的發展中,“塊狀經濟”特征開始顯露,縣域內幾個經濟板塊已經形成。(一)科學規劃集群布局。根據區域特征、產業基礎和發展傳統的不同,立足原有羊絨、汽摩配件、合金、耐火材料四大板塊,通過集中建設專業市場、強化金融流通、舉辦技術培訓班等形式,進一步加速特色產業向基礎區域的集聚發育。(二)細化產業鏈條分工。羊絨產業,突出培育以楊二莊為中心的山羊絨生產專業區、以柳林為中心的綿羊絨生產專業區、以唐口為中心的灰褪絨生產專業區、以黃金莊為中心的織衫專業區、以羊絨園區為中心的紡紗及制品生產專業區。汽摩配件產業,突出培育以小屯為中心的汽車密封件生產專業區;以王官莊為中心的汽摩鋼索生產專業區;以城關為中心的汽摩濾清器生產專業區。合金產業,突出培育以六隆等企業為中心的硬質合金生產專業區。冶金爐料產業,突出培育以金都、京九等企業為中心的爐料生產專業區。耐火材料產業,突出培育以清耐、節能等企業為中心的定型不定型耐火材料產品生產專業區。(三)搞好集約化生產經營。發揮產業的集聚優勢,組織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相近環節間搞好生產要素整合,采取同購同銷、上下游產品協議生產經營等靈活形式,以不同
產品間、不同環節間、不同行業間的聯合,實現雙贏互利、共同發展。目前,特色產業各企業間已大多達成緊密或半緊密型合作關系。
二是興建園區,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平臺。*特色產業發展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個體私營形式起步,目前已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支柱。但受個體私營先天因素制約,產業群體大、個體小的問題比較突出,優勢難以集聚,影響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地方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反復論證,把興建特色產業園區作為促進產業集聚,打造產業整體優勢的重要舉措來抓。(一)集中力量建園區。抓住上一輪國家調整土地利用規劃的時機,集中用地指標,舉全縣之力建設*國際羊絨科技園區和*汽摩產業園區。*國際羊絨科技園區控制面積25平方公里,建設面積8平方公里,前期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全部街道實現“七通一平”。汽摩產業園區占地6.5平方公里,目前已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1億元。(二)實施激勵優惠政策。對入園區企業,優惠60%收取征地等項費用;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單個項目實行半地價,l億元以上的實行零地價。大力實施“綿羊絨富民工程”,對發展綿羊絨深加工的業戶,按所上橫機臺數給予大幅補貼,截止目前,全縣已發展針織橫機11600臺,年生產能力達到2600萬件。(三)在項目手續上提供便利。凡入園區項目,經審批規劃,繳足費用后,所有手續由有關部門在規定時限內逐一辦結,直至
開工生產。園區優惠的政策和寬松的環境吸引了意大利哥倫布公司、馬克波羅公司,韓國的昭奈公司,臺灣的金橡膠公司和國內的兆君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
目前,*國際羊絨科技園區,已入駐和批準入駐規模企業156家,總投資50億元,先后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全國十佳民營科技園區”、“中國羊絨民營科技示范園區”,成為“中國羊絨之都”、“中國羊絨紡織名城”的標志性“銘牌”。*汽摩產業園區,已入駐和批準入駐企業90多家,總投資4.5億元,力爭3—5年內入駐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入區企業產值達到50億元。
三是強化服務,支撐特色產業保障平臺。羊絨等五大特色產業產值和利稅均占全縣的90%以上。為此,地方政府把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擺到最重要位置,努力為產業集群創造寬松優越、極具保障性的發展環境。
(一)構建產業服務體系。針對*特色產業發展實際,成立羊絨產業局和汽摩產業局,專職負責羊絨產業和汽摩配件產業的發展謀劃、工作服務和業務指導。同時,明確縣經貿局負責合金產業、耐火材料產業的發展服務。縣政府在各方面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給編制、給人員、給經費,促其充分發揮作用。目前,三個產業服務部門在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線”網站和“*羊絨”、“*汽配”等專業網站建設日趨完備。另外,還積極爭取,建立了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駐*辦事處、石家莊海關代辦處、外運處等一系列服務機構;興建了被評為“*省重點生產要素市場”的人才勞動力市場;全縣建成50多家羊絨原料交易市場和制品交易市場。(二)抓好行業組織建設。針對*特色產業屬個體私營,涉及千家萬戶的實際,為更好地協調規范產業發展,地方政府積極引導廣大業戶聯合起來,以業內規模企業為龍頭,吸收廣大業戶參加成立同業公會。先后成立了羊絨產業、汽摩配件產業、合金產業、耐火材料產業,冶金爐料產業同業公會。同業公會定期進行研討交流,對產業市場情況進行分析預測,指導和協調業戶趨利避害,共同發展。(三)強化技術服務。針對中小業戶技術攻關和研發能力不強的實際,通過成立專門的技術
服務組織和中介組織,整合使用業內技術和人才資源,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先后成立*羊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清華——*汽配技術研發中心”,集中國內外同行業高新技術人才,圍繞發展中生產技術難題,組織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承載平臺,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的發展、產業集群的壯大。
- 上一篇:企業信息化推動發展方案
- 下一篇:企業安全監管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