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時間:2022-05-15 04:14:00

導語:農業局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試點的意義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食用植物蛋白作物。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急劇增加。為滿足大豆需求,我國大豆進口量連年增加,1996年成為凈進口國,20*年進口達到3744萬噸,超過當年國產大豆1750萬噸的兩倍。國際糧商在向中國傾銷大豆的同時,不斷收購、兼并中國大豆加工企業,控制了7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影響到國家的糧食主權和食品安全。中國擁有13億人口,大豆消費量占世界的21%,貿易量占世界的40%。振興中國大豆產業除了要依靠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根本還在于機制與體制的創新,提高大豆產業自身的競爭能力。

近年來,大豆主產區農戶和加工企業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有的地方豆農自發成立合作社、協會,批量采購原料,批量銷售大豆,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收益水平;有的地方大豆合作社、協會組織社員統一種植芽用大豆,采用直銷方式統一供給芽用大豆廠商;有的地方豆農向糧商賒售大豆,農戶在價格合適的時候結算賣個好價格,同時也節約了糧商的流動資金;有的地方種豆大戶或合作社以期貨的方式銷售大豆,科學地規避市場風險。為了總結農民和加工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大豆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改變大豆產業“農戶一盤散沙,企業孤軍奮戰”的落后局面,根據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創新經濟體制機制的精神,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在北方大豆主產區開展大豆產業發展機制創新試點工作。

通過機制創新,有利于建立以農戶為基礎的新型大豆生產組織體系,有利于完善以利益為紐帶的大豆產業鏈協調發展機制,有利于探索以食品安全為目標的產品質量品牌保障體系,從而形成中國大豆產業的整體競爭合力,走出一條中國大豆應對國際市場競爭,永葆自身發展活力的新路子。

二、試點工作的原則

(一)以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組織管理為支撐,提高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和大豆的商品品質。

(二)尊重大豆種植戶(農場)、加工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提高和維護大豆生產經營者的權益。

(三)依靠市場機制,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最終目標,發揮我國大豆品種資源豐富和精耕細作的優勢,開拓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在食品、保健品等不同層面的廣闊市場。

(四)促進大豆種植者、加工企業、科研單位的縱向合作和橫向聯合,發揮大豆專業合作社在生產中的組織服務功能和大型加工企業的市場開拓功能,整合大豆產業隊伍,形成產業合力。

(五)充分依靠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推動大豆生產所需要的灌溉、耕作、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依法扶持大豆專業合作社和大豆產業化龍頭企業,消除影響大豆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六)積極借鑒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產業發展的經驗,運用信息、期貨、產地認證、制定標準、環境監控等手段,從整體上提高國產大豆的國際競爭力。

三、試點的內容

(一)健全和完善大豆產業的組織體系。培育大豆種植者合作社、協會等專業生產服務組織,使農戶(合作社、協會)與大豆加工企業、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業市場等形成結構完整、功能齊全的大豆產業組織隊伍,成為大豆生產、技術推廣、加工、貿易各個產業環節的載體。

(二)構建科學、高效、互利的大豆產業服務機制。在農業部門指導下,發揮合作社、協會的組織協調功能,通過能人的示范帶動作用,用品種、品質、品牌理念和良好作業規范,協同大豆種植者的生產經營行為,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單產、增加農戶收入為前提開展專業化服務,通過專業分工、擴大服務規模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滿足用戶需求。

(三)建立大豆產品質量安全全程保障體系。按照國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規定及加工企業對原料的要求,依據無公害、綠色、有機大豆的標準,建立從種植到工廠的生產流通過程和從工廠到餐桌的加工物流全程記錄的數據庫系統,實現農產品可追溯的全面質量管理。

(四)形成農戶和加工企業共創品牌,共享收益的質量價格機制。鼓勵大豆種植者(合作社、協會)與大豆加工企業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合作關系,以市場為基礎,以質量規格為標準,簽訂優質優價自主選擇的產銷合同或協議,形成穩定、互利的產銷關系。逐步達到用綠色環境和標準化栽培方法生產綠色原料,用綠色原料保證加工產品質量,用質量品牌穩定占領市場。通過產銷一體化使豆農和加工企業共同分享增值效益和品牌效益,通過利潤返還機制使豆農和加工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

四、試點單位

試點選擇在北方大豆主產區,以縣(市、農場)為單位進行。

(一)試點單位的基本條件

1.地方政府有開展大豆產業發展機制創新工作的積極性。

2.大豆產業在當地為主導產業。

3.產地大豆加工企業有一定規模。

4.豆農合作組織建設有一定基礎。

(二)試點單位

1.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主要參加單位是克東縣人民政府、齊齊哈爾飛鶴大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有關大豆專業合作社及協會。

2.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主要參加單位是林甸縣人民政府、大慶天圜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有關大豆專業合作社及協會。

3.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主要參加單位是扎蘭屯市人民政府、扎蘭屯市淳江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有關大豆專業合作社及協會。

4.黑龍江農墾北安分局紅星農場。主要參加單位是紅星農場管委會、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大豆專業合作社及協會。

五、試點目標

通過培育大豆專業合作社、協會,以經濟合同、協議等形式,把合作社、協會與加工企業直接聯系起來,形成市場牽龍頭、合作社協調服務社員、產加銷一體化的新型產業體系,實現大豆加工企業和豆農雙贏。

(一)促進豆農增收

通過聯合購買生產資料和統一提供耕作、播種、收獲服務作業,減少家庭經營開支。根據現有合作社、協會的經驗,可減少生產成本5%-10%。通過采用大豆高產新品種,提高大豆畝產4%-8%。通過推廣機械深松、保護性耕作等新的耕作方式,改善耕地質量,提高畝產10%-15%。通過推行專種專用,改變大豆混收混存,提高收購大豆質量。綜合以上措施,每畝大豆增加收入20%-25%。

(二)促進大豆加工企業增收

加工企業直接從合作社購進大豆,減少收購網點投資和收購環節,每公斤大豆節約原料收購成本0.04-0.10元,并可獲得穩定、充足的原料供給,延長開工期,增加利潤。加工企業按照加工需要,指導農戶選用良種,提高大豆油脂或蛋白質含量,據大豆蛋白加工企業核算,市場混存大豆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38%,高蛋白大豆的含量平均為42%,提高一個百分點每噸大豆凈獲利200元,4個百分點每噸可獲利800元,如果把50%返還給豆農,企業仍可獲凈利400元。按照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規范種植、加工大豆,加工企業將獲得硬IP認證,從而成為可追溯標志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獲得品牌收益。

(三)有利于政府按市場機制指導和調控大豆產業發展

大豆產業發展機制建立后,政府從產業體系中可獲得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協調生產、加工、貿易各環節的關系,及時制定政策,做好服務,保證產業協調穩定發展。通過大豆產業體系,政府能夠及時發現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針對實際投放資金,防止盲目立項。通過大豆產業體系,政府可及時掌握國際發展動態,調控國內產業發展。

六、試點的組織領導

試點工作由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種植業管理司、農墾局、農業機械化管理司、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等單位給予支持。中國大豆產業協會負責日常工作,要搞好調查研究,發現新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對試點工作提出指導意見,重大問題向業務主管部門匯報。

黑龍江省農委和農墾總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負責對本地區試點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和支持。

試點縣(市、農場)政府設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落實當地的《實施方案》,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交流試點工作經驗,并向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搞好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