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工作方案

時間:2022-06-05 08:56:00

導語:民政局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工作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低保工作的通知》(遼政辦發〔20**〕25號)和**省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實施方案的通知》(遼農低領發〔20**〕1號)精神,進一步完善我市農村低保制度,提高全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實現應保盡保,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的目標

根據省政府的要求,從我市實際出發,確定此次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的具體目標是:

(一)調整農村低保標準。從20**年1月1日起,全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

(二)實施差額救助。在科學核實家庭收入的基礎上,提高月人均救助額,實行分類救助。對“三無”對象、重度殘疾人、60周歲以上老人、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本人在差額救助基礎上,每人每年增加120元。保障標準減去家庭人均收入后月人均差額救助額低于10元的,按10元標準救助。

(三)實現應保盡保。搞好低保對象排查,摸清底數,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特困居民按戶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

二、實施的方法步驟

實施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工作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和人員培訓(4月10日至4月25日)。各級政府建立領導組織,制定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工作實施方案,召開農村低保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各縣(市)區負責農村低保工作人員的培訓由市民政局負責,鄉鎮(街道)和村農村低保工作專管員培訓由縣(市)區民政局負責。

第二階段,調標排查(4月26日至5月25日)。各縣(市)區在調整農村低保標準、制定家庭收入核實辦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以戶為單位的農村低保對象大排查,摸清底數,以實名制方式將符合農村低保條件對象名冊輸入計算機,并逐級統計、匯總、上報。各縣(市)區民政和財政部門要根據普查數據,測算出當地農村低保資金需求量,做好資金籌集工作,于5月25日前以書面形式將排查結果上報市民政局。

第三階段,審批發證(5月26日至6月30日)。各縣(市)區在排查基礎上按程序開展低保對象審批工作,確定差額救助標準,發放低保金領取證,并將農村低保對象名冊(電子文本)和統計表逐級上報。原農村低保對象經審查符合條件的,可在注明調整救助標準和時間后繼續使用原證。

第四階段,發放保障金(7月1日至31日)。從7月1日開始按新確定的差額救助標準發放保障金。原農村低保對象從20**年1月1日起執行新核定的月救助標準(1-6月份的保障金可先按原標準發放,調整月救助額后增加部分從20**年1月1日起補發)。新增農村低保對象從批準之日下月起享受保障待遇。農村低保資金必須按季度、實行“實名制”,由縣(市)區民政部門提供發放明細,財政部門(或民政部門)通過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或郵政儲蓄所發放到戶。

三、有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建立機制,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由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民政局長、財政局長任副組長,市民政局、財政局、農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編委辦、統計局、扶貧辦等為成員的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加強對農村低保工作的領導。同時,各縣(市)區要根據當地情況,適當增加農村低保工作機構和人員編制,解決工作經費(由編制和財政部門負責落實)。鄉鎮(街道)和村要設立農村低保工作專管員,專門負責農村低保工作,并由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需要解決工作經費問題。

民政部門是具體負責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職能部門,要在政府領導下,精心部署,切實履行職能,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全力做好提高農村低保救助水平工作。

(二)調整保障標準,科學核實家庭收入。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定量與評估相結合,以定量為主。對能夠用定量方法核實的,要與財政、統計等部門一起確定出當地的具體計算標準;對不宜定量的,可以采取評估的辦法來確定出群眾認可的衡量標準。二要立足實際,科學論證。采取入戶調查、召開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對農村家庭糧食、蔬菜、林業、養殖業等實際收入逐項進行調查和測算評估,制定農村居民家庭各項收入和費用的計算方法,然后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走訪調查,通過與被走訪調查對象交流溝通,不斷調整各種數據,使各項收入、支出的計算標準更加符合實際。三要以收入核實結果為審批依據,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為享受農村低保待遇對象,做到應保盡保。

(三)精心部署,切實搞好農村低保對象排查工作。農村低保對象排查是全面掌握我市農村低保對象情況,確定應保盡保對象和資金需求的基礎和前提,意義重大。各縣(市)區民政部門一定要充分重視,以高度責任感做好低保對象排查工作。一要制定排查實施方案,要具體明確排查的時間安排、人員組成、排查方法和實施要求,要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二要提前做好排查培訓。各縣(市)區要對參加排查人員進行排查知識和有關政策的培訓,并印發相關排查工作手冊,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保證排查工作的質量。三要充分發揮鄉鎮和村委會的作用,充分利用鄉鎮、村委會干部了解情況、熟悉政策的優勢,務必保證按時、準確、高質量地完成排查工作。四要在排查工作結束后,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根據排查的結果,制定低保工作計劃,測算資金需求,上報本級政府,同時,向市民政局上報農村低保對象排查情況報告。

(四)做好低保金發放準備工作,確保按時發放到位。一要理順資金撥付渠道。省政府決定在省、市、縣三級建立農村低保資金專戶,將財政轉移支付的農村困難戶救濟金和預算安排資金劃入農村低保資金專戶管理,解決農村低保資金兩條線撥付問題。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要配合財政部門做好協調銜接工作,理順資金撥付渠道,解決資金下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低保資金快速順利下撥。二要進一步推行農村低保金銀行化發放。要采取協議或委托方式通過銀行、信用社或郵政儲蓄所發放低保金,防止擠占、挪用和貪污冒領問題,方便低保對象領取,提高發放工作效率。三要保證按時發放。各縣(市)區一定要保證農村低保金按季度及時發放,不得拖欠。

(五)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農村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農村低保工作必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要做到保障對象、保障標準、保障金額公開;申請、審核、審批結果公開;家庭成員關系搞準確、家庭收入核實準確、當年開支算準確、貧困原因查準確,保證低保工作的質量,使其成為陽光工程。

(六)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農村低保工作是一項關系民生的社會工程,需要社會各屆的參與和支持。各級民政部門要注意加強宣傳工作力度,制定宣傳計劃,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印發工作簡報、宣傳冊和宣傳欄等形式,全方位、深層次宣傳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大意義、政策,讓廣大農村群眾全面準確了解有關政策、規定及程序,增強農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七)加強督查指導,注意總結典型經驗。為確保工作目標的實現,市農村低保工作領導小組將組成督查指導組,采取包縣(市)區督查指導的方法,對每一階段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全面督促檢查。各縣(市)區也要組成督查指導組,分片包干,及時進行督查和指導。市里要抓一個縣(市)區典型,每個縣(市)區抓一個鄉鎮典型。要注意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科學測算農村各行業的顯性和隱性收入,摸清規律,在總結出好的經驗和做法基礎上,以點帶面,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