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3 04:09:00

導語: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依據國家、省、市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工作思路

圍繞省會“三年大變樣”工作總體部署,以削減大氣污染物總量為主線,以“三點一線兩面”(三點即熱電、鋼鐵、水泥三個行業,一線即機動車尾氣污染,兩面即中小鍋爐和各類揚塵源)為重點,堅持“應拆盡拆”、“非拆即改”、“非氣即電”的原則,大力削減燃煤量,調整能源結構,“八措并舉”,力爭2009年我市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二、主要工作目標

——削減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6%,力爭削減主城區煤炭使用量200萬噸。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6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力爭達到國家二級標準。“1+4”組團縣(市)、區降塵量力爭低于21噸/平方公里·月,其中,降塵量年均值比2008年高新區下降18%;裕華區、橋東區、欒城縣、正定縣下降20%;橋西區、長安區、藁城市下降22%;新華區、鹿泉市下降24%。各縣(市)、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調整能源結構、嚴格煤炭管制

1.市能源辦負責,加快推進裕華熱電廠、鹿華熱電廠、良村熱電廠建設,替代市區用煤大戶和分散燃煤鍋爐。督促裕華熱電廠年內保質保量完成供熱任務。

2.市能源辦、市供電局、駐石部隊負責,加快“煤改氣”、“氣代煤”、“煤改電”進程。12月底前主城區發展天然氣居民新用戶3萬戶以上;3月底前出臺“氣代煤”和“煤改電”政策;10月底前西郊、北城、裕西三大供熱公司以及白樓賓館等單位改用天然氣鍋爐供熱;10月底前完成主城區電廠以外所有燃煤鍋爐“氣代煤”、“煤改電”的改造任務。

3.市工業經濟促進局、市環保局負責,繼續開展優質低硫煤推廣工作,全市推廣使用優質低硫煤炭570萬噸。其中,主城區推廣274萬噸,主城區以外的縣(市)、區推廣296萬噸。

4.各區政府負責制訂補貼政策,鼓勵和引導“城中村”推廣使用優質低硫煤。

(第1、2項內容詳見附件1,第3項內容詳見附件2)

(二)推進污染企業搬遷

市工業經濟促進局負責,按照《*市主城區產業升級搬遷改造重點監控企業三年搬遷規劃實施方案》要求,督促完成20家企業的搬遷建設或轉型、停產、關閉,加快推進4家企業的搬遷進程(內容詳見附件3)。

(三)煙塵和二氧化硫專項治理

市環保局負責,加強對燃煤電廠和鋼鐵企業煙塵和二氧化硫治理工作的日常督導,督促全市所有燃煤電廠和鋼鐵企業完成煙氣治理工作;對全市所有分散燃煤鍋爐進行治理,確保達到*市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內容詳見附件4)。

(四)拆除分散燃煤鍋爐

市能源辦、市環保局負責,在進一步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市能源辦明確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區域和天然氣管網覆蓋區域,市環保局組織拆除集中供熱和天然氣管網覆蓋區域內全部分散燃煤鍋爐(內容詳見附件5)。

(五)整治建材行業粉塵污染

1.水泥機立窯拆除

市環保局負責,督促有關縣(市)、區政府9月底前將全市63座水泥機立窯全部拆除。其中,鹿泉市2009年3月底前淘汰轄區內所有水泥機立窯;藁城市、正定縣、欒城縣2009年5月底前淘汰轄區內所有水泥機立窯;其他縣(市)、區于2009年9月底前淘汰轄區內所有水泥機立窯。

2.水泥粉磨站綜合治理

市環保局負責,督促鹿泉市9月底前完成50家水泥粉磨企業66臺磨機的綜合治理工作。元氏縣、新樂市、平山縣、正定縣、晉州市、藁城市、靈壽縣、趙縣、辛集市、贊皇縣12月底前完成各轄區46家水泥粉磨企業共68臺磨機的綜合治理工作。對達不到要求的粉磨站,全部予以關停。(內容詳見附件6)

(六)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

1.市交管局負責,市環保局配合,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年檢制度、合格證制度和報廢制度;市商務局負責出臺機動車報廢優惠政策。

2.市交管局負責,對目測冒黑煙和環保部門路檢檢測超標的車輛禁止其行駛。

3.市交通局和市城管局負責,督促年內完成市區全部出租車和56%的公交車改燒天然氣工作,更新的出租車和公交車必須使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

(內容詳見附件7)

(七)開展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區專項治理工作

市環保局、市內五區政府及高新區管委會負責,有關部門配合,按照《*市大氣污染控制示范區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在市區七個大氣監測點位周邊4平方公里區域內開展專項治理,區域內所有施工工地實現綠色施工;區域內所有裸露地面、煤堆、灰堆、料堆實現全部軟硬覆蓋;區域內所有燃煤鍋爐、窯爐、飲食爐灶全部拆除或改燒天然氣、液化氣、電等清潔能源;“穿衣戴帽”工程2009年上半年重點安排在七個大氣監測點位周邊區域內實施。

(八)加強揚塵污染防治工作

“1+4”組團各縣(市)、區政府及有關市直部門負責,按照《*市揚塵污染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要求,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1.“1+4”組團各縣(市)、區政府,具體負責轄區內建設施工揚塵污染防治、拆遷施工揚塵污染防治、交通道路揚塵治理、裸露地面揚塵防治和堆場揚塵防治工作。

2.市建設局牽頭,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市交通局、市規劃局配合,做好建設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工作。建設施工工地要按規定采取設置圍檔、硬化地面、覆蓋物料、灑水、噴灑抑塵劑等措施。

3.市建設局牽頭,市規劃局、市園林局配合,做好拆遷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拆遷施工工地要按規定采取設置圍檔;機械拆除輔以持續加壓灑水或噴淋;爆破作業時建筑物內部灑水,在不同高度設置塑料盛水袋、起爆前后噴水降塵等措施;拆除工程完成后,3日內清運完畢;風力達4級以上時,應停止拆除作業。

4.市城管局牽頭,市交通局、市園林局、市交管局配合,做好交通道路揚塵治理工作。對渣土運輸,采取嚴格密閉或加蓬遮蓋措施。普及道路機械化清掃,道路灑水等措施。

5.市園林局牽頭,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滹沱河生態開發整治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市規劃局配合,做好河道和裸露地面揚塵防治工作。對裸露地面實施硬化、美化、綠化等措施。

6.市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局、市建設局配合,做好堆場揚塵防治工作。對城區煤堆、料堆、灰堆實施嚴格的抑制揚塵措施。(內容詳見附件8)

(九)嚴格落實環境空氣質量預警控制措施

市環保局負責環境空氣質量的預測預警,凡空氣質量預測三級和三級以上天氣,根據不同預警級別,采取不同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市政府辦公廳負責發出預警指令,市建設局、城管局、發改委、工促局、交管局、環保局以及重點企業,要按照指令要求,采取清理、覆蓋、停工、停產、限產、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預警防護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艾文禮市長為指揮長,栗進路常務副市長、王大虎副市長和市人大、市政協主管領導為副指揮長,以及市環保局、市發改委等18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空氣質量達標攻堅指揮部,進行總體調度,研究解決階段性重大問題。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王大虎副市長兼任,市政府副秘書長董玉輝和市環保局局長齊惠明任副主任。辦公室負責督導檢查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工作深入推進。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和市直有關部門要將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工作,檢查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二)明確責任分工。各級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系統空氣達標工作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將工作進一步細化,責任進一步明確,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工作人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強環境政策、知識的宣傳,及時報道正面典型。對領導不力、工作不實、進展緩慢的縣(市)、區和部門強化輿論監督,特別是對典型違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曝光,并跟蹤報道整改進度。積極調動全社會參與環保、監督環保的積極性,推動各項環保舉措落實到位。

(四)強化技術支撐。市環保局負責,加強與中國環境科學院合作,對我市空氣狀況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合理、有效指導全市空氣質量達標工作。進一步完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盡快啟動清潔對照點、主城區和主導風向代表點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盡早完成大氣梯度監測站建設任務。市財政局將有關建設任務列入本年度預算,落實資金保障。

(五)從嚴依法行政。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對各類大氣污染源的日常監督管理。加大對大氣污染源的檢查頻次,向重點大氣污染單位派駐駐廠員,保證在線監測儀正常運行。對各種大氣環境違法行為,嚴格按法律工作程序,實施高限處罰。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形式的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和懲罰違法企業,堅決杜絕冒黑煙、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

(六)嚴格考核獎懲。制定具體考核辦法,落實減排責任,嚴格治理工作的考評。空氣質量達標攻堅指揮部要組織市監察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采取明查、暗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各級各部門落實環保責任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對重要環保問題掛牌跟蹤督辦,到期要帳;對工作懈怠、拖沓致使任務完不成的,要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行政領導責任;因失職、瀆職造成不良影響的,要依法嚴肅處理;對未按要求進行管理的相關部門和達不到任務要求的地區,實行“一票否決”,撤銷授予的環境保護或環境治理方面的榮譽稱號,有關領導干部不得參加年度評獎、授予榮譽稱號;對偷排偷放行為,裁量上要依法從重處理,經濟上要給予高限處罰,對觸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