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方案
時間:2022-11-30 03:23:00
導語: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落實和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體體現。為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民生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蘇發〔20*〕14號)部署,依據《省政府關于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指導意見》(蘇政發〔20*〕105號)和《市政府關于印發<徐州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通知》(徐政發〔20*〕122號)(*政發[2009]21號)文件規定,為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第二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范圍和對象是:具有本縣農村戶籍,男年滿16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16周歲不滿55周歲(全日制學校在校生除外,下同)的務農農民,以及暫不具備條件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其他各類人員。
第三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堅持政府主導、權利和義務相對等的原則,建立農村居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多渠道籌集新農保基金。
第四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由縣政府統一領導,開發區、各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縣政府要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制定、實施和基金的征繳、管理和發放,具體業務工作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財政部門負責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和保值增值等工作。審計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和經費使用進行審計、監督。
第五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以貨幣形式按年或按月繳納。
務農農民繳費,原則上以上年度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基數,繳費比例為15%,其中個人負擔12%,縣級財政負擔3%。縣級財政補貼資金列入縣財政預算。
農村其他各類人員繳費以本人年收入為基數。低于上年度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按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算。
第六條鼓勵農村村組干部、衛生室人員優先參加新型農保,并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給予補助。
第七條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員攜帶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到其戶籍所在地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參保人員經其戶籍所在地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核準其參保資格后,辦理參保手續。參保人員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出具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金繳款單到指定金融機構繳納養老保險費。
第八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財政補貼資金全部納入社會統籌賬戶。
第九條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為每個參保農民核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證》,設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建立養老保險檔案。
個人賬戶資金包括:
(一)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利息;
(二)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和利息;
(三)其他收入和利息。
第十條個人賬戶記賬利息按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每年應對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中儲存額結息一次,并為參保人員提供查詢服務。
第十一條參保人員在本縣內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可隨之轉移。參保人員在繳費期間死亡的,其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二條參保人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個人按規定累計繳費滿15年且未享受政府主辦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核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領取證》,從到達領取年齡次月起按月領取養老金。
第十三條養老金計發辦法。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2009年度基礎養老金為每月30元。
2、建立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整機制。基礎養老金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縣財政部門,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適時調整,報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領取標準為本人啟領養老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國發[2005]38號文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參保人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個人繳費累計不滿15年的,到達規定領取年齡時可一次性交清,補繳的繳費年限不享受財政補貼;也可申請延長繳費年限,延長的繳費年限可以享受財政補貼。但延長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延長繳費年限后繳費年限仍不滿15年的,可一次性繳清,補繳的繳費年限不享受財政補貼;未按規定補繳的,其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其養老保險關系。
第十五條參保人員在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期間死亡的,其個人賬戶儲存余額一次性支付給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六條建立老年農民社會養老補貼制度,可根據地方財力逐步實施。
(一)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人員,可按月領取社會養老補貼:
1、男年滿70周歲、女年滿65周歲,且具有本縣農村戶籍。
2、上述人員的家庭直系親屬符合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條件的均已按規定參加養老保險并正常繳費。
3、未享受政府主辦的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或發放的其他生活補貼。
(二)老年農民社會養老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元。年滿80周歲以上老年農民的社會養老補貼在原基礎上可增加10元。
第十七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金和老年農民社會養老補貼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指定或委托的機構按月實行社會化發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應建立健全領取養老金和老年養老補貼待遇資格審核制度。對虛報、冒領養老金和老年養老補貼的,以及相關人員違反規定挪用、侵占養老保險基金的,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參加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并已領取養老金的人員,養老金仍按原辦法計發。
第十九條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轉換機制。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條縣成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委員會,成員由勞動保障、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組成,負責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運營和養老待遇調整的監督。
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以縣級為統籌核算平衡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縣財政部門設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政專戶”,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在銀行開設“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戶”,單獨建賬和核算,專款專用。
第二十二條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應建立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會計、統計和內部稽核制度。縣勞動保障部門要會同縣財政部門編制基金年度收支預算,報縣政府批準后執行,并將年度決算報表報上一級業務主管部門審核。縣財政部門根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預算計劃,定期及時將資金劃撥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戶”,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第二十三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應根據國家規定用于認購國家債券和銀行定期存款,所得收益計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計息標準應不低于同期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確保基金保值增值。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性質和用途。
第二十四條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風險管理機制,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風險準備金制度。準備金可由基金超增值部分和政府從年度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列入當年預算。
第二十五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及其收益、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均免征稅費。
第二十七條本方案實施后,如國家、省、市出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政策與本方案不一致的,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方案報縣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審核后予以實施。
- 上一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門診意見
- 下一篇:哮咳喘顆粒抗炎作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