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實施方案
時間:2022-12-07 04:02:00
導語: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積極推進我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制辦《關于在江蘇省蘇州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的復函》和省人民政府法制辦《關于在蘇州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我省機構改革工作精神,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和工作原則
(一)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旨在加大城市依法管理力度,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體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與"做強、做大、做優、做美"蘇州中心城市的戰略要求相適應,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的進一步協調發展。
(二)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以行政職能"精簡、統一、效能"為原則,逐步建立起一支廉明、公正、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以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體制為原則,逐步實現我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重心下移;以"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為原則,推進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統一規范、有序協調,改善執法形象,提高執法質量。
二、試點范圍和執法職能
(一)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在我市市區建成區范圍內開展,市、區兩級同步實施,逐步到位。
(二)依據國務院法制辦和省政府法制辦批準文件,我市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主要集中行使以下行政執法職能:
1.行使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強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標準、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筑物或者設施;
2.行使城市規劃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3.行使城市綠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4.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5.行使環境保護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和建筑施工噪聲污染的行政處罰權,對向大氣排放有毒有害煙塵和氣體的行政處罰權,對在公共場所焚燒雜物的行政處罰權;
6.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無照商販的行政處罰權;
7.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對侵占道路行為的行政處罰權;
8.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在上述批準范圍內,我市開展試點工作所集中的具體行政處罰權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管理工作需要作出明確界定,試點工作中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按照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范圍行使執法職能。
三、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
(一)市、區設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執法局),為本級人民政府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具有獨立的執法主體資格。市執法局主管全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執法工作,行使組織協調、教育培訓、檢查監督及考核獎懲等行政管理職能。
(二)市執法局為正處級建制,與市城市管理局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區執法局為正科級建制,與區城市管理局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為區政府工作部門。
(三)市、區兩級執法局均下設執法隊伍,全市執法隊伍人員編制暫定420人,均為全民事業編制,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人員編制來自兩方面:一是從原市政公用監察大隊、園林綠化監察大隊及規劃監察大隊劃歸部分編制;二是由市編委統一安排解決不足部分。
(四)市執法局下設機動督查大隊和直屬執法大隊,均為正科級建制,編制暫定70人,以市執法局名義執法。機動督查大隊負責對市、區兩級執法隊伍執法工作的督查,并可隨機進行執法。直屬執法大隊負責開展人民路、干將路、三香路(道前街)、火車站地區、高速公路出入口地區的執法活動。
(五)各區執法局設若干中隊,平江區、金閶區、滄浪區隊伍編制各暫定70人,虎丘區編制暫定30人、吳中區編制暫定50人,相城區編制暫定20人,均以區執法局名義執法,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市管區域外其他區域的執法活動;新區和工業園區隊伍編制各暫定20人,均以市執法局名義執法,開展新區和工業園區范圍內的執法活動。執法中隊分區域開展執法活動,不直接設在街道。
(六)對區執法局實行雙重管理:
1.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區執法局人員行政關系、工資關系和組織關系的管理;
2.市執法局負責區執法局的業務指導、協調、考核、督查和應急調度、指揮;
3.區執法局負責人由區組織部門進行考察,并充分聽取市執法局意見后,由區按規定程序任免。
四、經費供給
(一)全市執法隊伍經費由財政全額撥付。其中,市執法局直屬隊伍人員的工資、獎金以及今后的裝備添更和日常維護費用等由市財政核撥,區執法隊伍人員的工資、獎金以及今后的裝備添更和日常維護費用等由區財政核撥,對平江、金閶、滄浪、虎丘四個區由市財政補貼50%。市、區執法局新組建隊伍一次性開辦費包括裝備費由市財政按實際需求核撥。其他專項經費由市、區財政各自承擔,其中用于對全市執法隊伍考評的獎勵專項經費由市執法局專項申請解決,并由市執法局統一掌握使用。
(二)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市設立統一帳戶,市、區兩級執法隊伍統一使用市財政部門制發的罰沒票據。市、區兩級所得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及沒收違法財物拍賣所得款項,全額上繳市財政,其中,各區所繳款項按規定返回區財政。嚴禁以收費、罰沒收入作為經費來源。
(三)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罰款決定與罰款收款分離實施辦法》的精神,市、區執法局作出行政罰款決定后,除適用簡易程序處罰可采取當場罰款當場收繳外,其余處罰涉及的一切罰款必須采取由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交,執法人員不得直接收取罰款。適用簡易程序罰款的,于24小時內由專人送交指定銀行。
(四)市、區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對其所需的各項經費要按時足額核撥,并對罰款票據的發放與罰款的收繳實施監督。
五、隊伍組建和監督管理
(一)市、區兩級新招聘的行政執法人員按國家公務員條件,由市統一組織公開招聘,面向社會符合條件的人員采取考試、考核的辦法,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統一安排。招聘工作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城管局共同負責并組織實施。
(二)對原相關部門劃轉的行政執法人員、長期從事城市環境管理工作符合條件的主要骨干以及市人事部門統一安置的轉業軍官,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城市管理局制訂具體聘用辦法并組織實施。
(三)對統一招聘和聘用的行政執法人員由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城管局聯合組織為期一個月的封閉式強化培訓,學習有關法律、法規知識,接受軍事訓練,并組織考試,考試合格者核發《江蘇省行政執法證》,持證上崗。
(四)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證由市、區政府法制機構統一管理,全市行政執法人員實行統一編號管理,統一著裝(制式由市政府和省法制辦確定),佩戴統一的執法標志。
(五)嚴格加強市、區兩級執法隊伍內部管理,建立各項日常管理制度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包括行政執法人員輪崗交流制度、執法報告制度、執法監督檢查制度、重大案件備案制度、錯案追究制度、錯案賠償制度、考核評議制度等,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強化層級監督。
(六)市、區兩級執法局實行政務公開,建立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向社會公開明示行政執法的依據、職責、權限、程序、辦事期限和工作標準等,并設立行政執法投訴電話,接受市民投訴,強化社會監督。
(七)行政執法人員實行全員聘任制、末位淘汰制,每年考核,對不勝任執法工作的予以解聘。
六、執法程序和復議管轄
(一)市、區兩級執法局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實施行政處罰,在行使行政處罰權時,使用統一規范的法律文書。市、區兩級均建立行政執法案件預審制度,對《行政處罰法》規定適用一般程序、聽證程序的案件實行每案必審。
(二)行政處罰當事人對市執法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受理;對區執法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由申請人選擇,由區人民政府或者市執法局依法受理。
七、配套措施
(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定期召集市執法局及規劃、市政、水利、環保、綠化、工商、公安等部門和區政府(管委會)舉行聯席會議,通報執法情況,協調解決執法中的有關問題。
(二)建立部門聯系制度。為保證行政處罰職能的有效行使,執法局與相關部門之間應加強經常性的聯系配合。各相關部門在行政管理中發現違法行為屬于執法局處罰范圍的,應及時移送市執法局處理,執法局作出處理后應將處理結果報送相關部門備案;市執法局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屬相關部門處罰范圍的,應及時移送有權部門處理,有權部門處理后,應將處理結果報送執法局備案。
八、組織實施
(一)成立領導小組及籌備班子。市成立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書記、分管市長任副組長,各區、新區和工業園區以及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法制辦、體改辦、監察局、財政局、公安局、城管局、規劃局、市政公用局、水利局、環保局、園林和綠化局、工商局的負責人為成員,重點協調解決籌備工作中遇到的各項重點、難點問題,同時成立籌備工作辦公室(設在城管局內),具體組織和實施各項籌備工作。
(二)出臺試點工作規章。由市政府制訂頒布《蘇州市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行辦法》,界定執法職責,明確執法機制,保障試點工作規范有序地推進。
(三)時間步驟安排。2001年9月份完成執法人員的招聘和聘用工作,基本配齊市、區兩級執法隊伍,市、區兩級行政執法局及其下設和直屬隊伍正式成立掛牌。10月份完成對執法人員的培訓教育,配齊各項執法裝備,正式上崗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