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民生為契機推進發展商保
時間:2022-04-05 10:05:00
導語:以服務民生為契機推進發展商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完善社會保障,解決民生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應當看到,民生建設的推進將使得公共資源配置進一步向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領域傾斜,也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意味著商業保險在參與基本社會保障經辦服務、投資管理養老醫療機構等方面,發揮功能作用的空間將越來越大。
基本的社會保險只能滿足社會保障最基本的需求,而隨著社會成員對退休后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較低的社會保障標準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商業保險可以彌補社會保障供給上的不足,有利于建立一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滿足社會多樣化和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需求。從國際經驗看,建設多渠道的保險體系,引導和鼓勵各類補充性保險計劃的發展,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整體水平,是各國保險制度改革的共同趨勢。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時期,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農村的社會保障覆蓋率也遠落后于城市,民眾的養老和醫療保障需求特別是農村居民的保障需求非常巨大,僅僅依靠社會基本保險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在這一背景下,商業保險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參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正當其時。
近年來,商業保險在養老險、健康險和農村保險三大領域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商業保險為人民群眾未來的養老和健康積累準備金達1.9萬億元,成為人民群眾未來養老和醫療支出的重要來源之一;商業保險在農村小額保險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初步建立了面向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服務網絡,為超過610萬農民提供了共計810億元的風險保障;商業保險積極服務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惠及農民達3118.9萬人。從政策支持的力度來看,國家對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從市場主體的投入來看,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取得的成果來看,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社會效益越來越好。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國民的需求相比,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發揮還存在一些障礙,如缺少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體制改革沒有完全到位,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險公司在商業性養老和醫療保險業務領域的經營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商業保險機構要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亟須在六個方面繼續夯實基礎:一是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二是強化精算技術支持;三是健全償付能力管理;四是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和賬戶管理;五是提供“一攬子”的配套服務;六是充分發揮綜合營銷能力,以此提升商業保險的經營能力。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不斷改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保險業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參與社會管理,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推進公共服務創新”的要求,在創新保險產品、提升保險服務、擴大保險覆蓋層面等方面下功夫,發揮商業保險專業優勢,提高社會保障運作效率和質量。
從國際經驗看,政府通常會給予社會保障性業務的經辦者和受保人以特殊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依靠自身力量為養老和健康保障作出安排,以減輕公共財政負擔。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扶持是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應盡快推動建立多部門參與的協調機制,加強對社會保障問題的戰略研究,統籌規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制定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采取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相結合的推動機制,調動商業保險機構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積極性,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和發展環境。
- 上一篇:小議深山含笑的特性及種子繁育技術
- 下一篇:深究光皮樹的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