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業竣工投產驗收管理方案

時間:2022-06-10 11:51:00

導語:工業產業竣工投產驗收管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產業竣工投產驗收管理方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推動工業投資項目建設,規范建設行為,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以及《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政〔2008〕44號)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域范圍內各類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實行主動申報、統一受理、歸口復核、綜合評價的原則,驗收合格的,方可申請辦理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憑換發后的土地使用權證書辦理房產登記手續。

第二章驗收組織

第四條由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經貿局)會同縣發改、經貿、國土、規劃、建設等部門成立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小組:

(一)縣發展和改革局審查項目產業政策執行情況;

(二)縣經濟貿易局審查項目投資總額、投資強度、資產構成等情況,及生產設備采購和安裝到位情況;

(三)縣國土資源局審查項目履行投資協議書、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補充合同的執行情況;

(四)縣規劃局審查項目土地用途及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企業內部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例等規劃指標執行情況;

(五)縣建設局審查項目的開竣工日期及建設期限執行情況。

第三章驗收依據及提供的資料

第五條驗收的主要依據

(一)國家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相關規定;

(二)項目備案通知書、經核準的項目申請報告、總平面布置圖(標明相關經濟技術指標)、實施方案、施工圖紙和其它技術資料;

(三)國土、規劃、建設等部門批準的文件、土地出讓合同及投資協議書等;

(四)有關法律法規及省、市、縣的有關規定等。

第六條業主需提供的資料

(一)縣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表;

(二)項目備案或核準文件;

(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附總平面布置圖)和施工許可證;

(四)土地出讓合同及投資協議書;

(五)宗地及房產測繪資料;

(六)環保、工程質量等單項驗收意見;

(七)其他資料。

第四章驗收條件

第七條項目驗收應具備的條件

(一)主要生產工藝、設備及配套設施聯動負荷測試合格并已投入生產;

(二)生產性和輔助性設施已按照設計要求基本建成,并能滿足生產使用;

(三)環保、能耗、消防、工程質量等已通過單項驗收。

第八條項目驗收時間

項目基本建成投產,具備驗收條件的,應在試生產后一個月之內,由項目投資業主提出驗收申請,縣工業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工作,并作出綜合評價。

第五章驗收程序

第九條申請受理。符合驗收條件的項目,由項目投資業主備齊有關驗收資料,填寫《縣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表》,并經項目落地單位簽署意見后,向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申請,由辦公室統一受理。

第十條資料審查。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申報資料后,進行當場審查,經審查認為資料不全或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應一次性告知項目投資業主。資料齊全且內容符合要求的,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在7個工作日內,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現場驗收。

第十一條現場驗收。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驗收時間并通知有關部門,有關部門須指派人員準時參加。參加驗收人員現場集中驗收,并在《縣工業投資項目竣工投產驗收表》上簽署意見。

第十二條分期驗收。分期批準供地的建設項目實行分期驗收。具體依據項目備案通知書或經核準的申請報告批復及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等實施。

第六章驗收結果及處理

第十三條經竣工投產驗收后,由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驗收意見,告知申請驗收單位。

第十四條在項目驗收過程中,對項目投資業主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土地出讓合同》、投資協議書規定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產業政策、項目投資強度未達到約定要求的,由縣經貿局進行處理;違反《土地出讓合同》及投資協議書約定的,由縣國土資源局、縣建設局、項目落地單位等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建設項目內部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所占比例超過《土地出讓合同》和投資協議書約定的,建筑密度、綠地率等規劃指標超過規劃許可證及《土地出讓合同》和補充協議規定的,由縣規劃局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由縣工業投資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出具限期(不超過三個月)整改處理意見,項目投資業主自行按期限整改,經歸口復核部門檢查,認定整改到位的,通過項目竣工投產驗收。

第七章其他

第十六條申請驗收單位應按要求及時提供相關資料,并要對提供的資料真實性負責;對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的單位和人員,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第十七條參加工業投資項目驗收的單位和人員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未按照規定要求進行驗收,或在驗收中徇私舞弊、玩忽職守、違反廉政建設規定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第十八條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