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飲用水源保護管理方法
時間:2022-06-11 10:01:00
導語:實施飲用水源保護管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護城區飲用水水源,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法律、規章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供給縣城范圍內飲用水的水庫、河流等地表水水源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所稱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指為防止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水源地環境質量,依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而劃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護的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
第三條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并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
第四條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標準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并應保證一級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規定的標準。
第二章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職責
第五條縣環境保護部門對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履行以下職責:
(一)貫徹國家有關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方針政策,組織實施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和管理;
(三)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和環境污染控制;
(四)調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污染事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第六條縣有關部門應按照各自工作職能,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縣發展和改革局:把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規定,做好投資項目審批把關。
(二)縣建設局:負責供水行業管理工作;配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
(三)縣水務局:負責水資源規劃和管理,合理調度水資源;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水產養殖、水電站、河道采砂等行業規范化管理;負責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
(四)縣衛生局:負責飲用水水源水質監督管理。
(五)縣規劃局:負責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所有建設項目規劃的編制審查和監督管理。
(六)縣國土資源局: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和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依法查處違法用地和違法采礦行為,優先安排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建設用地。
(七)縣公安局:負責劇毒物品、危險品運輸和使用的安全管理。
(八)縣經貿局:指導工業企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節能減排能力,消除飲用水水源安全隱患。
(九)縣財政局:加強對水資源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保障飲用水水源保護經費。
(十)縣工商局:嚴格把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新建項目前置審批關,未經有關部門前置審批的項目,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十一)縣農業局: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農業污染源(重點是畜禽養殖業)防治和監督管理工作。
(十二)縣林業局: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山體植被保護、生態公益林建設和林地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十三)縣旅游局:負責督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旅游業主做好相關環境保護工作。
第七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教育和引導,督促村(居)民遵守本辦法的各項規定,做好區域內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置工作,支持配合縣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查處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違法行為。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不受污染侵害,有權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污染行為進行監督、檢舉和控告。
第三章飲用水水源保護與監督管理
第九條為提高飲用水水源水質,保障生活飲用水清潔、衛生、安全,縣政府對城區飲用水水源地相應的水域和陸域劃定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并實施分級保護管理。
第十條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水廠取水口為基點,具體劃定以下保護區范圍:
(一)安第二水廠水源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第二水廠橫山引水壩下游100米至橫山電站出水口水域和沿四周縱深100米陸域。
二級保護區:橫山電站出水口至上游水源頭的整個水域(范圍包括自源頭起流經林峰、長坑、王隱坑、墨林、崗頭、胡村、嶺外等村的河流)和兩岸縱深200米范圍內的陸域。
(二)云山水廠水源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花溪水庫庫區水域和沿四周縱深100米陸域。
二級保護區:花溪水庫庫尾100米處至上游水源頭的整個水域(范圍包括自源頭起流經花溪、龍潭口、王莊等村的河流)和兩岸縱深200米范圍內的陸域。
(三)備用水源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攔水壩下游100米至上游聯誼村、溪門村的水域和兩岸縱深100米陸域。
二級保護區:聯誼、溪門等村至上游2000米水域和兩岸縱深200米范圍內的陸域為二級保護區。
第十一條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必須遵守下列特別規定:
(一)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二)禁止向保護區水域內設置排污口或排放污水;
(三)禁止從事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
(四)禁止設置油庫、有害化學品物資倉庫、廢品回收加工場;
(五)禁止在水體中清洗裝貯油類或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和工具;
(六)禁止從事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它一切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第十二條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必須遵守下列特別規定:
(一)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
(二)禁止傾倒和填埋工業廢渣、生活垃圾、糞便及其它廢棄物;
(三)禁止堆放或貯存化工、酸堿液類原材料、危險固體廢物等有毒有害物品;
(四)禁止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不得濫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藥、捕殺魚類;
(五)禁止直接排放生產、生活和畜禽養殖污水,所有排污口污水排放必須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一級標準;
(六)禁止一切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活動以及破壞水源林、護岸林、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
第十三條縣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禁示標志。供水單位應在飲用水水源取水口設置明顯的范圍標志和禁止事項的告示牌。
第十四條因突發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飲用水水源污染的,事故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消除或減輕污染危害,同時立即報告供水、環境保護、衛生防疫、建設、水務等有關部門。縣環境保護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縣人民政府和上一級環境保護部門報告,并根據縣人民政府要求組織有關部門調查處理;必要時,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后采取強制性措施以減輕損失。
第十五條如出現嚴重污染并危及供水安全的緊急情況,由縣人民政府及時向當地居民公告,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責令有關責任單位停止排放污染物,消除現場污染危害。
第十六條縣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有權對本轄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現場進行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主動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資料,不得拒絕或阻撓。
第十七條對違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予以處罰;違反其他規定的,由各有關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給予處罰。
第四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之日起施行。政〔1995〕39號《縣城飲用水水源管理辦法》和政〔1998〕70號《關于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通知》自行廢止。
- 上一篇:建筑節能管理的實行若干建議
- 下一篇:縣開展健康教育促進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