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動物疫病疾控工作追責制度
時間:2022-06-13 10:02:00
導語:實施動物疫病疾控工作追責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明確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工作(以下簡稱防控工作)職責,促進防控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450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省政府令第129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政發〔2007〕3號)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以下簡稱責任制度),是指對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履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職責進行分解落實,并對因工作失職、瀆職而導致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有關責任人員實行責任追究的制度。
第二章防控工作職責
第三條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負責人為動物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政府分管負責人為具體責任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規定職責的直接責任人;動物和動物產品飼養、屠宰、加工、經營等場所的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以下簡稱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為該場所動物防疫監管直接責任人。
第四條畜禽飼養場(戶)養殖規模達到以下標準之一的,應落實場所監管責任人:
1、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
2、年出欄肉牛10頭以上;
3、年出欄羊100頭以上;
4、年出欄家禽2000羽以上;
5、蛋禽存欄500羽以上;
6、奶牛存欄5頭以上;
7、種畜禽場;
8、動物屠宰場(廠);
9、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
10、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
11、散養為主的行政村。
第五條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實行分級管理
1、對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或出欄肉牛50頭以上,或出欄羊2001萬羽以上,或奶牛存欄20頭以上,或蛋禽存欄5000羽以上的,由縣農業局確定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2、除上述以外,符合本制度第四條規定的畜禽飼養場(戶)及其他規模畜禽飼養場(戶)、散養為主的行政村,由所在地鄉鎮政府落實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3、屠宰場(廠)、動物及其產品交易(經營)場所、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分別由經貿部門、工商部門、林業部門落實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第六條各鎮鄉政府應按照縣政府和縣防治動物疫病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強制免疫、疫情測報等工作,了解和掌握轄區內畜禽養殖情況,完成年度強制免疫計劃任務,應免疫動物的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要達到100%;建立相對穩定的鄉村防疫測報員隊伍;落實強制免疫、鄉村疫情測報、無害化處理所需要的工作經費;落實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和無害化處理場所;建立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落實每個行政村的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第七條農業部門負責提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按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擬訂年度動物強制免疫計劃,并報縣政府或動防指揮部批準后監督實施;制定動物防疫操作技術方案,每年組織從業人員開展防疫技術培訓;每季度組織開展防疫監督巡查、免疫密度評估、免疫效果監測,做好從省外調入動物及其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確保轄區內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負責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防疫監督、疫情監測(診斷)與報告等工作,及時掌握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和工作動態;做好應急防疫物資儲備,開展應急處置的技術指導;教育從業人員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督促養殖單位建立和完善養殖及免疫檔案,負責養殖環節動物防疫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協同衛生部門開展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落實較大規模飼養場、養殖小區的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第八條工商部門負責市場規劃和布局,督促經營動物及其產品的商品交易市場、超市等單位建立健全動物防疫制度(掛牌經營、索證驗證、場所消毒等制度),落實防疫措施;監管動物及其產品經營單位和個人的經營資格和行為;關閉疫區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經營點);依法查處違法經營動物及其產品的行為;落實動物及其產品交易市場的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
第九條衛生部門協同農業部門開展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做好職業人群的公共衛生知識宣傳;負責疫區內人員防護的技術指導,開展高危人群的預防和醫學觀察
第十條財政部門將動物疫病的監測、預防、控制、撲滅、強制免疫及免疫反應補助經費以及動物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等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及時撥付;保障防疫設施建設、應急物資儲備、無害化處理等經費及時足額到位;加強對動物防疫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第十一條經貿部門落實定點屠宰廠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完善動物防疫條件,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加強屠宰從業人員的管理。
第十二條公安部門協助做好疫點、疫區封鎖、強制撲殺以及公路臨時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的設置和檢查工作;必要時,協助做好強制免疫、強制撲殺等行政執法工作。
第十三條林業部門負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監測,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野生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督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和經營場所執行動物防疫制度,落實防疫監管責任人和防疫措施。
第十四條交通部門負責督促運輸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承運動物及其產品;協助做好疫點、疫區的封鎖以及公路臨時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的設置和檢查工作。
第十五條水務部門負責河道漂浮病死畜禽的打撈和無害化處理工作。
第十六條監察部門負責監督檢查各級政府及有關單位在預防、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工作中的履行職責情況,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第十七條其他各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履行防控工作職責。
第十八條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由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或受委托履行動物防疫監管職責的人員擔任。其職責是:督促所監管的場所業主完善動物防疫設施條件,落實免疫、消毒、隔離等防疫措施;建立免疫檔案、經銷臺賬等防疫記錄,執行動物檢疫、畜禽標識等制度;定期對監管場所進行檢查,督促業主整改所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政府或有關部門書面報告監管中發現的問題。
第三章責任追究范圍
第十九條鄉鎮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導致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應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的責任。
1.不按照規定要求組織開展強制免疫工作或免疫密度未達到規定要求的;
2.未建立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未落實相應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致使防控職責不清、防疫監管措施不到位的;
3.未建立鄉村疫情監測報告體系,致使未能及時發現并報告重大動物疫情的,或不落實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和無害化處理場所,延誤疫情處置的。
第二十條農業主管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導致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應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的責任。
1.不及時向當地政府提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建議,或不擬訂年度強制免疫計劃,或擬訂的強制免疫計劃不符合國家和省的要求,使本地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標不明確、任務不落實的;
2.不按規定開展防疫督查巡查、免疫密度評估、免疫效果監測工作,導致沒有及時發現免疫空白,或免疫效果明顯低于規定要求的;
3.不組織開展從省外調入動物及其產品的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或檢疫和防疫監督措施不落實的;
4.不及時掌握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或者不及時匯報存在的問題,造成防控工作責任不落實,監管措施不到位的;
5.在重大動物疫情報告期間,不采取臨時隔離控制措施而導致動物疫情擴散的;或不及時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不及時向本級政府提出應急處置建議的;或對動物撲殺、銷毀不進行技術指導或者指導不力,或不組織實施檢驗檢疫、消毒、無害化處理和緊急免疫接種的。
第二十一條有關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導致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應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的責任。
1.不履行或不按規定履行本部門職責,導致動物強制免疫、疫情監測、檢疫監督、流通防疫監管等防控措施不落實或者無法落實的;
2.不履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職責,導致疫情擴散蔓延的。
第二十二條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導致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的,應追究場所動物防疫監管責任人的責任。
1.不按規定檢查、督促業主完善動物防疫設施條件,落實強制免疫、消毒等防疫措施的;
2.沒有及時發現防疫隱患,或不按規定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局面匯報監管中發現的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制度由縣防治動物疫病指揮部負責解釋,自之日起實施。
- 上一篇:職業病防治指導實施文案
- 下一篇:自治區全民健身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