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總體策劃范文

時間:2022-09-13 09:20:00

導語:鎮總體策劃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總體策劃范文

編制和實施好“規劃,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根據國家和省州縣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鎮“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經濟強縣為目標,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等歷史性機遇,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進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二、“”規劃的總目標

預計到年,全鎮社會總產值比“十五”期間逐年遞增10%,力爭達到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85億元,其中第二、三產業占主導地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財政收入350萬元,糧食產量穩定在18000噸,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小城鎮基礎建設有質地飛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得以完善,全鎮95%以上的人口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把松江鎮建設成為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的生態旅游經濟強鎮。

三、規劃區概況

鎮位于縣南部,東經128°12′~128°37′,北緯42°22′~42°37′,距縣城鎮120公里,距87公里,北與鄉相接,西與鎮相連,東與市毗鄰。全鎮區域面積1396.44平方公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560千米,氣候溫涼濕潤,四季分明,屬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時數5~9月份為1062.2小時,年平均氣溫2.2℃左右,最高月均溫20.3℃,最低月均溫-18℃,年積溫2300~2450℃,年平均降水量66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3%,無霜期95~120天。鎮位于旅游風景線上,公路、公路貫穿全鎮。南通、北至、東至、西至,是縣南部的重鎮。鎮物產豐富,生態資源蘊藏量極大。

鎮現有行政村47個,總戶數9482戶,人口為34600人,其中農業戶數6104戶,農業人口23880人。主要居住民族有漢、朝鮮、滿族,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重鎮。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500萬元。鎮有著獨特的自然優勢、地理優勢、資源優勢。鎮以真山真水、風光秀麗而著稱。山上植被茂盛,樹木參天,滿目青翠,華蓋蒼蒼,為松江增色。鎮內結構極富特點,南北有山相倚,中有河水流過,是極為典型的山水城鎮。山水與城鎮的有機結合,是歷史形成的鎮鎮內空間的突出特征。鎮被群山環抱,秀美的河蜿蜒而過,山青水秀,以山為骨,以水為膚,鎮在景中,景在鎮中,鎮景交融,可將其喻為“山水盆景鎮”。

四、規劃的主要依據

1、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及與城鎮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2、《村鎮規劃標準》GB50188-98<《吉林省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3、《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6、《自治州生態州建設規劃》。

7、《縣城鎮總體規劃》。

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

9、《鎮城鎮總體規劃》(~年)。

10、規劃以《省縣生態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為總綱。

五、規劃期

規劃期:~年。

六、鎮“”規劃主要內容

㈠鎮經濟發展規劃:

年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00元,糧食產量穩定在1800噸,勞動力轉移6500人,藥材種植面積占全鎮耕地面積的1/3,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壯大,使之成為全鎮的經濟增長點,打造特色、綠色和有機品牌,從而調動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使產業結構完整、系統化。

1、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

鎮地處長白山腳下,發展中藥材得天獨厚,有著豐富的野生資源,并且種植品種多樣化,在“”期間,主要以地道的長白山中藥材為主,力爭使藥材面積達2000公頃,采取大力發展林下野化山參及中藥材深加工業,充分利用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方針和政策措施,發展壯大長白山中藥材大鎮。

(1)鎮村、屯、村細辛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總投資500萬元,基地面積100公頃,項目建成后,可使400戶,1500個農業人口脫貧致富。規劃期年。

(2)鎮桔梗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村,屬新建項目,基地面積30公頃,總投資25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2村共同受益脫貧致富。規劃期年。

(3)鎮村貝母基地建設位于村,屬新建項目,總投資20萬元,基地建設面積8.2公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80%的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4)鎮村天麻擴繁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0.5公頃,總投資25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520戶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5)鎮村野山參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100公頃,總投資15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受益并脫貧致富。規劃期年。

(6)鎮國營林場五味子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國營林場林區,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60公頃,總投資1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受益。規劃期年。

2、綠色產業發展規劃

(1)鎮特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項目位于林場和村,屬新建項目,采取股份制經濟方式,基地建設面積8公頃,總投資2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136戶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2)鎮村水芹菜種植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20公頃,總投資45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79戶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3)鎮村綠色無公害大米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40公頃,總投資10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86戶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4)鎮海山食用菌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10000平方米,總投資4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村138戶農戶受益。規劃期年。

(5)鎮瓜果基地建設項目位于鎮村,屬擴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400公頃,總投資25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使四村農戶受益。規劃期年。鎮所產瓜果州內、省內聞名。客商云集村,村是鎮瓜果的集散地。

(6)鎮干豆腐深加工建設項目,位于鎮,屬新建項目,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基地建設面積1000公頃,總投資100萬元,項目建成后,為鎮的產業結構調整開辟先河,規劃期年。

(7)山綠色無公害仿野生堅果、榛子(毛榛)建設項目,位于鎮,屬新建項目,基地建設面積100公頃,總投資100萬元,項目建成后,即可綠化荒山、荒地,又為農民增收致富,規劃期年。

3、鎮勞動就業規劃

鎮是一個農業重鎮,年勞動力總數12000人,其中轉移人數為1565人,

您正在瀏覽的政府政務是縣鎮“”總體規劃每年以10%的比率遞增。至年,全鎮勞動力轉移總數6500人。其中國外1500人,國內5000人。

4、鎮畜牧發展規劃

牧業生產規劃如圖

5、鎮貿易發展規劃

在“”規劃時間內,全鎮的非公有制經濟在原有的1340戶的基礎上,增加至1500戶,提高11%,重點放在綠色加工企業,達到10戶,填補鎮內綠色加工的空白。

在“”規劃期間,全鎮全口徑經濟貿易總量突破9000萬元大關,全口徑增加值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使其能夠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

6、鎮招商引資引資項目規劃

縣衙建設項目

縣衙項目建設體現了清末東北地區行政辦公的歷史風貌,且本人作為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紀念意義,對慕名而來的參觀山的旅客起一定的吸引作用。

在該項目區,為提高游覽和活動的趣味性,增加景觀的藝術性,以一定的木結構建筑作為活動場所。同時配套服務內容有小型餐廳、超市和旅游紀念品等。項目建設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

效益分析:年收入400萬元人民幣,利潤200萬元人民幣,投資回收期6.5年。

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

建設地點:鎮街(遺址)。

建設性質:恢復

商業步行街建設

項目概況:鎮是老縣城的所在地,北部與鄉相連,西接鎮,東與毗鄰,全鎮幅員面積1396.44平方公里,9842戶,34600人。是山旅游的必經之路。

老商業街主要以各家各戶零散經營為主,在形式上顯得不規范,形不成商業規模,商品攤兒亂擺,占道經營,造成了經濟秩序混亂,即不便于市場管理,又有礙于市容、市貌。

商業步行街總長400米,紅線15米寬,共2層。

效益分析:年收入5000萬元,利潤為43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5年。

項目總投資:該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

建設地點:中心路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期限:“”期間

五星級賓館

項目概況:該項目投資2000萬元,建一座集旅游、餐飲、娛樂、休閑等各項服務為一體的星級賓館。共占地10000平方米,長90米,寬20米,總建筑面積為5000平方米,共5層。

項目效益分析:年收入700萬元,利潤300萬元人民幣,投資回收期為5—6年。

項目規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

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

建設地點:街旅游規劃區內。

建設性質:新建

農貿綜合市場改建

項目概況:鎮距長白山87公里,轄區總面積為1396.44平方公里,9842戶,34600人,個體工商戶487個,其輻射范圍到達、、。現在已是全州最大的農貿市場和農副產品集散地,還是通往山旅游的必經之路。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每逢“大集日”,周邊鄉鎮的個體戶都到此進行商品交易,農貿市場有“萬人大集市”之盛譽。農貿市場的現狀已滿足不了市場流通需求,擴建農貿市場,符合民意,勢在必行。

農貿市場擴建后,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攤位545個,是集農、工、商為一體的農貿市場。

項目效益分析:全年總產值2000萬元,利潤達到9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4.5年。

項目總投資:該項目總投資700萬元。

建設地點:老農貿市場。

建設性質:改建

朝鮮族旅游觀光民俗村

項目概況:挖掘朝鮮族的歷史傳統和民俗,把人和人的生活作為有價值的資源,開發原汁原味的、有生活的民俗旅游產品。以現在的朝鮮族生產和生活習俗以及民風、民情、民俗作為旅游開發的直接內容,開發參與性的民俗旅游項目。主要為休閑度假的旅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節慶和農事活動的場所,增加體驗感。

除環境衛生外,該區域還應塑造與旅游有關的環境氛圍,考慮游客對環境設施的需求,包括購物設施的小型超市,出售當地特色產品,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及紀念品。

合并三村后,村總戶數可達70戶,并且所建朝鮮族旅游觀光民俗村,位于旅游公路旁,更是至市高速公路旁旅游觀光環境優良,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面公路。

娛樂設施:垂釣場、中小型民俗娛樂設施。

項目效益分析:年收入人民幣80萬元,利潤40萬元人民幣,投資回收期為6年。

項目總投資:200萬元人民幣。

建設地點:鎮村(松老旅游觀光路3公里處)。

建設性質:新建

旅游度假村

項目概況:以水面旅游觀光,地面度假為主題,建立旅游度假村。涉及水域總面積26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億立方米,依據該區位于原清朝縣衙所在地。所在地內歷史古跡有寺、觀等名勝古跡,并且旅游渡假村具村公路僅7公里,依據規劃7公里公路建成水泥路,最終達到上觀山,到玩水的總目的。

渡假設施功能齊全,空調、熱水、廚房設施等均以電器設備為主,檔次偏高,無論冬、夏季皆可使,并保證享受標準的服務。配套服務內容中應有小型餐廳、超市并提供廚師上門服務和送餐服務,超市則是為了方便客人的生活自助。

該園區內部應進行園林的綠化和美化,形成優良的度假環境和生活環境,小區與車行道的接壤處以行樹綠化,將小區與外部環境分隔開來,使內部更加幽靜,不受外界干擾。

項目效益分析:年收入500萬元人民幣,利潤300萬元人民幣,投資回收期6年。

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

建設地點:旁村。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期限:年

桔梗種植基地

鎮是縣的藥材大鎮,有可利用耕地上千公頃,且土質好,小氣候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較大,特別適宜山道地藥材桔梗生長。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當花,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膿等作用。同時還是人們喜食的山野菜之一,特別深受韓國、日本的青睞。野生資源已枯竭。

項目總投資: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50萬元。

建設地點:生態經濟溝

建設性質:新建

細辛藥材基地

項目概況:鎮位于山北麓,平均氣溫2.2度,無霜期100~120天,降水量667毫升/年,野生的山道地藥材十分豐富。山藥材在市場上獨領風騷,市場缺口大,大力發展細辛種植是合理、可行的。

細辛別名煙袋鍋花、細參、馬兒鈴科植物,生長周期為6~8年,以全草入藥。有散風祛寒、行水止痛、溫肺化痰的作用,以其獨特的道地性聞名全國。

項目效益分析:年創產值470萬元。

項目總投資:總投資額為150萬元。

建設地點:無公害藥材園。

建設性質:新建

萄粒頁巖開發

項目概況:頁巖開發項目位于鎮村前山,距鎮所在地4公里,距公路、公路皆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并且村民文化素質高,勞動力資源豐富。

以開發礦產資源為主題,開發、加工萄粒頁巖。頁巖的主要用途為制造輕體建材(紅瓦、空心磚等),總占地面積20公頃,儲量40萬立方米,可開采期30年。依托省地質六所現已完成可研及鉆探等前期工作,所鉆頁巖達到國家

您正在瀏覽的政府政務是縣鎮“”總體規劃優質標準。

效益分析:年收入100萬元人民幣,利潤80萬元人民幣,投資回收期4年。

項目總投資:400萬元人民幣。

建設地點:鎮村。

建設性質:新建

規劃期:年

㈡鎮社會事業發展規劃

1、鎮文化產業規劃

村級文化活動規劃

我鎮村級興建農村文化室已達47個。在村級文化室的發展規劃中我鎮將通過文體站、村團支部共同組織現已建起的文化活動室“室室有活動”,在此基礎上,到年,在全鎮的47個行政村中達到100%的村有文化活動室,并逐步鞏固、發展、完善、利用。

“文明戶”的發展規劃

在未來的五年,為進一步搞好我鎮精神文明建設,鎮政府將認真組織調動文體站、共青團以及鎮婦聯,深入基層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我鎮規劃在現有的3218個文明戶中,到年將達到全鎮文明戶4500個,到年達到5000戶以上。力爭在“”中的最后一年中,使我鎮文明戶達到全鎮的80%以上。

關于文化下鄉活動的發展規劃

規劃至年中旬,完備文體、文化演出隊的基礎設施,為文藝演出隊下鄉為農服務創造條件。除此之外,近些年我鎮在鎮社區老協的組織下,現已有一支業余秧歌隊,每天晚上活躍在街道上,用健康的文藝形式占領社會主義文化陣地,同時也給作為山旅游的必經之路增加亮點。我們規劃到年,在每年一度的“三節”中保證一支80人左右的秧歌隊伍為群眾進行表演,大型運動會每兩年一次。

2、鎮林業發展規劃

我鎮林業經營總面積為4公頃,林業用地11233公頃,有林地3754公頃,其中天然林2290公頃,人工林1464公頃,林業其它424公頃,無林地888公頃,按鎮行政區域面積計算森林覆蓋率83%,非林業用地9216公頃,現已退耕還林612.5公頃,現有參地1180公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鎮將在年~年大力組織林下開發,每年以20公頃野化山參、林下五味子,5公頃林下山葡萄種植的發展速度逐年遞增,盡最大努力搞好林區綜合開發。

3、鎮教育發展規劃

教師隊伍建設

年鎮現有教師404人,其中中學教師166人,小學教師238人。截止到年,中學教師本科學歷爭取達到50%,小學教師專科學歷達到60%。

布局調整,集中辦學

新建中學3900平方米校舍,在適當時候將全鎮三所中學合并為一所寄宿制重點中學。屆時集中全鎮優秀教師,骨干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片現有5所村小,在條件成熟之時,周圍學校全部合并到中心校,僅留一所村小。

僅保留學校、學校,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僅保留小學,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辦學條件的改善

重點建設中學,中心校,將這兩所學校建成全鎮窗口學校。在5年中,新三室、老三室全部建齊且要達到先進水平。中心學校、中心學校的育人環境也要再上一個新臺階。

進一步鞏固、提高普九成果,流失率控制在2.5%左右。升學率為80%。

㈢鎮小城鎮建設及旅游業發展規劃

1、小城鎮建設布局

建設內容

(1)鎮道路交通項目

鎮道路交通建設依據小城鎮建設規劃,完善鎮內三個主要出口,道路拓寬工程,配合國家修建東邊道,為鐵路的暢通奠定基礎,按國家標準完善鎮內交通道路。

(2)基礎設施項目規劃

①鎮中學樓項目,屬新建項目,位于鎮西部,原七中舊址,總投資330萬元,該項目建成后,可改善辦學條件,改善生源,也是我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規劃期年。

②鎮垃圾處理工程,位于鎮西部一公里處的洼地,該洼地自然形成。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建成后有利于鎮的衛生環境建設,改善人們的生活排水條件。規劃期年。

見附表:建設項目一覽表、分解表。

2、鎮旅游資源規劃

鎮是去往山旅游的必經之路。每年山來往游客應接不瑕。這是我鎮開發旅游的主要客源之一。依托這一優勢,開發休閑度假村,擴建鉤魚場,恢復“縣衙、寺、觀”等古建筑遺址,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獨特的旅游資源將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成為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新型城鎮。

年開發的旅游資源是恢復縣衙、新建度假村。

縣衙遺址位于鎮內街,是鎮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開發旅游資源的重要內容之一,修復縣衙體現了清末東北地區行政辦公的歷史風貌,且本人也是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紀念意義,對慕名而來的參觀山的游客有一定吸引作用。

縣衙采用多重四合院形成,包括縣衙大門、正廳、巡捕房、大牢、內居住后院等,形成豐富的游覽路線。周邊園林或建筑與仿古式建筑相結合,達到返古歸真的效果。

休閑度假村位于鎮西部7公里處,由電站蓄水而形成。涉及鎮水域面積26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億立方米,開發后可容納游客1000人,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以水面旅游觀光為主,地面休閑為輔。各種相應的功能設施齊全,備有觀光船、快艇、橡皮船等水上交通工具。地面有豪華餐廳和標準套房,使游客享受星級服務和美味佳肴。

以真山真水、風光秀麗而著稱。四周樹木參天、滿目青翠,華蓋蒼蒼,依據獨特的自然優勢、地理優勢、開發度假村勢在必行。

年開發的旅游資源是觀賞農業園。

農業園位于鎮西部3公里處,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能滿足旅游者現場觀賞生態農業、高效農業、道地藥材的需求。

依據鎮獨特的自然優勢、氣候優勢、遵循生態學原理和旅游美學原則,間種、套種各種果木,綠色農作物,長白山道地藥材。包括果園、山野菜園、藥草園、珍稀物種展示園、高效農業園等,同時采用水注旋轉四射的噴灌設施,形成獨特的水霧,增強觀賞性。

年開發的旅游資源是朝鮮族民俗風情村

該民俗村是鎮東部1公里處的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朝鮮族村。依然存留著朝鮮族的歷史傳統和民俗,原汁原味的生活習俗以及民風、民情具有很高的參觀價值。

朝鮮族民俗風情村建設內容包括:

①朝鮮族的婚俗節慶(結婚、壽辰)

②原始住房、服飾

③飲食文化(狗肉、打糕、米酒等)

④民間傳統的文化娛樂(跳舞、唱歌、蕩秋千)

年開發的旅游資源是長白山綠色生態園

山綠色生態園位于鎮村東部15公里處,以水庫為中心,三面種植特種苗木和道地藥材。總區域面積為150公頃,水庫蓄水量為1萬立方米,水面寬為0.5公里。

該生態園集養殖、種植為一體,各種基礎設施齊全。水中有各種魚類20余種,水面養殖雞、鴨、鵝1000只。周圍種植道地藥材和特種苗木30種。大壩上建有垂鉤觀賞走廊、“浪漫郊野屋”,為游客們的休閑提供了方便。

山綠色生態園的環境幽雅、氣氛祥和、水質清澈,綠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關鍵所在。

“”開發“”開發的旅游資源是啟動民間資金、招覽民間人士修復觀、寺

觀、寺位于鎮內,開發此資源是鎮歷史文脈的延續,具有獨特的魅力,有利于旅游業發展。

該項目建筑以四合院為主體建筑群、壇廟、寺廟等古

您正在瀏覽的政府政務是縣鎮“”總體規劃建筑相襯。全部用料以木材為主,以展現古代遺址的真實風貌,再現幽雅素雅、清凈淡泊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