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及區域改建方案

時間:2022-12-16 10:04:00

導語:環境治理及區域改建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治理及區域改建方案

環境整治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是一項全市上下關注、涉及面較寬、困難較多、工作量較大、任務較艱巨的綜合性系統工程。為了使此項工作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并有效快速推進,現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和品位為目的,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集中相關部門力量,組成多元化投資主體,用5年時間,將該區域整治建設成為能夠充分體現城市特色、自然生態平衡發展、有一定影響和空間富有個性的顯山、清水、觀城、見綠的“山、水、城、林”于一體、生活和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城市新景觀,最終實現“改造一片舊城、挖掘一片資源,創造一片效益,享受一片環境”的目標。

二、基本思路

環境整治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難點多、熱點多,為此,應堅持兩個先行、三個支撐、兩個貫穿始終。兩個先行,即規劃先行,要抓緊高標準一次性規劃,分步分期實施,確保整治、建設有序進行;輿論先行,要借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種宣傳渠道,廣泛宣傳,進行造勢、強勢,為拆違、拆遷、建設有效推進,營造氛圍,爭取廣大群眾積極支持。三個支撐,即方案支撐,為使領導小組制定的實施方案更具操作性并能真正落到實處,各區和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完成配套性的工作方案;組織支撐,各區要分別設立與市組織機構相應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形成一個班子、一支隊伍、一套工作計劃;政策支撐,對該區域拆遷政策的研究,要“瞻前顧后”,既要考慮全市拆遷政策的連續性、平衡性,又要考慮從實際出發,具有操作性。兩個貫徹始終,即宣傳貫徹始終,維穩貫穿始終。

三、主要任務

重點治理及周邊環境,新建防洪堤壩(含堤頂5米防汛通道)和沿堤40米綠化帶。實施塘內清淤排污,提高大塘防洪排澇能力;改造開發大塘周邊的舊城地塊,完善該區域城市基礎設施,建成開放塘中小島公園。具體范圍為:朝陽路以西,涂山路以南,公園以東,釣魚臺五巷以北(見城市規劃局圖)。工程占地204畝(以實測為準),其中:房地產開發1252.3畝(含A區126畝),水利用地121畝,公共綠地140畝,中心島綠地200畝,市政道路用地200畝,大塘水面1畝。

四、職責分工

(一)市城投公司作為項目運作的責任主體,全面負責實施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開發項目。負責舊城的土地開發與整理,中小學的新建、擴建改造工程實施,作為國有土地拆遷區域的拆遷人,負責開發凈地的拆遷、征地費用,土地掛牌出讓收益屬城投公司所有。負責區域內市政道路、園林景觀的建設。土地出讓按“以凈地出讓為主、毛地出讓為輔”的原則進行。同時,負責農民拆遷還原房建設。本年度計劃建設5萬平方米,并將宋灘還原小區安排4萬平方米用于大塘拆遷還原。

(二)市建委負責區域內市政道路、城市污水管網、園林景觀三部分建設任務,投資來源為城建維護費及世行貸款。

(三)市水利局負責大塘清淤、建設新的防洪堤壩及沿堤40米內道路、綠化等工程建設,該范圍內的征地、拆遷、安置費用由水利局利用水利基金、河道維護費及融資解決。

(四)市教育局負責項目范圍內中小學新建、擴建改造的前期工作,并在完成后交由城投公司組織實施。投資來源為教育附加費。

(五)禹會區、蚌山區、高新區負責各自區域拆違、拆遷和拆遷安置的組織實施和信訪、維穩工作,并督促、協調、積極推進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的拆違、拆遷工作。

(六)市規劃局負責做好整治建設規劃的選址和設計方案審查、審批工作,并配合各投資主體做好規劃設計的編制工作。

(七)市房管局負責國有土地房屋拆遷報批資料的審核把關、頒發拆遷許可證、拆遷公告等相關工作。

(八)市國土局負責辦理集體土地征地拆遷的有關手續及代擬征地公告,委托蚌山區、高新區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市城投公司負責辦理國有土地上城市居民拆遷的報批手續,并與禹會區拆遷事務所簽訂委托合同。

(九)市行政執法局全力配合做好新生違法建筑的防控,配合轄區政府適時組織強拆工作。

(十)市公安局負責成立環境整治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治安辦公室,處理日常治安工作,對拆違、拆遷過程中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依法打擊。負責對國土部門移送的涉嫌構成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查處偽造證件的違法犯罪行為。

(十一)市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查處拆遷區域內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及有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

(十二)市工商局負責對已確定拆除的違建中的經營者停發營業執照,對已發出的要及時做好變更登記。

(十三)市供電、供水部門負責對已確定拆除的違建,在超過限定的自拆期限后,實施停電停水。

(十四)市信訪局負責拆違、拆遷過程中上訪人員的接待工作。

五、實施步驟

環境整治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從年月開始到年月結束,共5年時間。大體用2年時間對環境進行整治、建設;用3年時間對周邊區域舊城進行改造。前2年大塘環境整治區域內拆違、拆遷工作,具體分為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建立組織、強化宣傳;集中力量、實施動遷三個階段進行。

(一)調查摸底、制定方案階段(年月—月)

各區對所轄已確定的B、C、D區域違法建筑和居民房屋等要進一步調查,掌握情況、匯總資料、研究問題,由有關部門對違法建筑進行認定。同時,各區分別制定完成《環境整治的拆違、拆遷實施方案》、《環境整治的信訪、維穩方案》;市國土局制定完成《環境整治的集體土地征地、拆遷補償方案》,拆遷主體和拆遷區域政府共同制定完成《環境整治的拆遷、安置方案》;市建委制定完成《污水管網建設方案》、《環境整治的道路、園林景觀建設方案》;市水利局制定完成《清淤方案》、《岸線整治方案》;市城投公司在籌措拆遷補償資金到位的同時,制定完成《環境整治拆遷地塊出讓方案》。

(二)建立組織、強化宣傳階段

各區成立相應的組織,確定專人、抽調專門力量具體負責落實本轄區的任務。要強化宣傳,形成單位宣傳、社會宣傳、媒體宣傳,進行多層次多渠道的造勢、強勢,以形成良好輿論氛圍。有拆違、拆遷任務的單位要利用墻報、板報、專欄等形式進行宣傳;各區要組織相關人員采取在拆違、拆遷區域內張貼公告、懸掛橫幅、組織宣傳車、致居民一封信等形式進行宣傳;新聞媒體要適時組織背景報道、追蹤報道、深層次報道,努力在區域內形成拆違、拆遷的強大聲勢和執法氛圍。

(三)集中力量,實施動遷階段

按照“統一規劃、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先主后次、分期分批、滾動推進”的工作思路,B、C、D區域,拆違、拆遷并舉,以拆違促拆遷、以拆違推拆遷。各區根據各自的任務,按照先機關、后單位,先干部、后群眾的工作方法,全面強力推進拆違工作。對企業單位的拆遷,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在限定的時間內實施動遷。被拆遷人有單位和主管部門的,實行責任包干,其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與被拆遷人談話、動員,限期拆遷。

六、組織領導

環境整治及周邊區域舊城改造,涉及面寬,工作量大,任務艱巨,為加強該項工作的領導,對領導小組進行調整和充實。

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建委,由兼任辦公室主任,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任副主任。成員: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計劃、組織協調、檢查監督、指導工作、征地拆遷復核并及時研究和處理遇到的相關問題。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工作保障。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形成系統工作網絡。按照責任明晰,協調配合的原則,各區要組織專門力量并明確具體分工、具體任務、具體計劃、完成時間、工作標準,要建立考核通報制度,層層抓好落實。各相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力支持和配合該項工作積極有效推進。

(二)宣傳輿論保障。宣傳工作是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平穩有序推進該項工作的深入,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將各種形式的宣傳輿論貫穿整個整治的始終,把握節奏,達到宣傳有力,氛圍濃厚,以取得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社會穩定保障。明確一個責任制,建立兩個網絡,制定一個預案,從而保證該項工作的社會穩定。一個責任制是:按照“以區為主、單位負責、責任共擔”的原則,層層抓好維護穩定的責任落實。兩個網絡是:建立信訪接待網絡,由市、區信訪和有關部門認真做上訪群眾接待和有關政策的解釋工作;建立市、區、街(鄉)、居委會四級信息網絡,及時準確掌握信息,努力將拆違、拆遷工作中的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之中。一個預案是:公安部門制定維護該區域社會穩定和處置突發事件的預案,堅決依法處置在拆違、拆遷工作中的個別煽動鬧事和過激行為的人。

(四)工作資金保障。在籌措征地、拆遷資金到位的同時,根據征地拆遷進度情況,按照規定及時將有關費用補償到位。

(五)監督檢查保障。適時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該區域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視察。由市委督察室、市政府目標辦、市監察局等有關部門進行督辦。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聽取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要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半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分析形勢,協調工作,對任務完成好的表揚,對任務完成差的嚴肅批評。通過各項工作措施的不斷強化,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從而確保整治過程中政令暢通、執行有力、效能提高;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整治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