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發展方案

時間:2022-01-06 04:47:00

導語:農業機械化發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化發展方案

一、充分認識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近年來,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市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長足發展,年底,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16.6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08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農業生產實現了由人畜力作業為主向以農業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農業機械化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全市不同作物之間、不同區域之間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公共服務能力不足,農機運用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影響了全市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當前,市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推進全市農業機械化。

二、進一步明確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目標任務

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到28億元,年。農機裝備總量增加到4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特色經濟作物、林牧漁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機械化取得突破性發展。沿江地區要重點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基本普及水稻收獲機械化,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油菜直播機械和聯合收獲機械推廣力度,基本解決油菜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技術問題,積極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血防疫區加快實施“以機代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丘陵山區全力普及機耕、大力發展機收、努力突破機插機播,重點推廣應用輕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種收和植保機械,加快推進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

(一)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步伐。重點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力爭全市水稻插秧機保有量達到3000臺以上,機插秧面積達到150萬畝,機插水平達到30%以上,積極推廣水稻低溫烘干及精米加工成套設備,推進水稻生產向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大力示范推廣小麥精少量播種機、開溝機、秸稈還田機和化肥深施機等節本增效顯著的技術和機具,加大力度積極推廣應用油菜全程機械化的新技術、新機具,年,力爭油菜全程機械化面積達到50萬畝;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的特點,建立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加快花生、蔬菜、板栗、茶葉和園藝作物、畜牧業、水產業生產以及農產品冷藏、保鮮、加工等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促進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年,力爭在每個山區縣(市)建設5-7個高效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沿江縣(市、區)要積極創建水稻、油菜萬畝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丘陵山區縣(市)建成5000畝以上農機化示范基地。各地要依據特色,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農業機械,加快推廣應用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節種等新型農業機械。推動農業機械化裝備升級換代,積極發展高性能、多功能復式作業農機裝備,逐步淘汰落后農業機械,積極探索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運用。

(二)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按照“以錢養事”政策。積極推動、引導、服務農業機械化發展。積極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金進入農機化服務產業,扶持發展農機大戶,鼓勵基層農機技術人員及鄉村在職和退職人員創辦、參辦各類農機化服務組織。創新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形式,以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引導農民通過機具、技術、勞動、資金等要素的合作,建設農機專業協會、合作社、股份制專業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機制,大力發展跨區經營、訂單作業、一條龍服務,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服務水平和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逐步做大做強農機服務產業。積極培育、規范農機銷售、作業和維修市場,培植發展1-2家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的區域性農機綜合銷售服務市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中介組織,鼓勵、支持農機跨區作業,提高農業機械使用效率。年,全市農機作業年收入達到30億元,扶持和發展200個固定資產總值在100萬元以上的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壯大2000個農機大戶,沿江縣(市、區)耕、種、收總面積達萬畝以上的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達到10-15個,山區縣(市)達到5-7個。加強機耕道路建設,改善農機作業、通行條件。保障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排灌及抗旱用油。

(三)加強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建設。要聯合高等院校、農業機械化(農業)技術學校。市、縣(區)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通過“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實施崗位培訓、技能培訓、遠程教育等,大力培養農機作業和維修能手。積極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大力實施資格證書制度,將農機職業技能鑒定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和現代農民教育工程結合起來,為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提供人才保障。定期對農機推廣、農機監理和農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水平。

(四)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管和農機安全生產。工商、質監、農業機械化等部門要建立健全農機質量投訴和質量調查工作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生產企業的合法權益。工商、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強農機維修網點管理工作,落實好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審核發放,農機修理工就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確保機具的維修質量。各地要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認真貫徹《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配備農機流動執法檢測設備,保障農機監理機構依法履行職責的工作經費,強化農機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用三年時間,全市創建1-2個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10個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鄉鎮”100個市級“平安農機示范村”1000個縣級“平安農機示范戶”各鄉鎮、村要建立農機安全協管員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加強農機安全監督。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加強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及駕駛、操作人員的監督管理,有效提高農機列管率。農機、公安、交通、安監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經常性地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排除事故隱患,防止和減少農機事故發生。

(五)積極促進農機農藝協調推進和地方農機工業發展。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有針對性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和種植模式。完善農業機械化、種子、土肥、植保等推廣服務機構緊密融合的工作機制,組織、引導農民統一農作物品種、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植保,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各地要緊密結合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求和本地農機工業發展的實際,盤活盤大盤強現有的農業機械制造企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優化產權結構、資產重組、承債式轉讓等改革辦法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積極發展適合當地需要的中小型輕簡化農機和特色農機。要運用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一批外地農機制造工業企業,鼓勵、引導社會民間資本投入農機工業發展。全市催生一批新的農業機械制造企業,努力提升農機工業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年,每個縣(市、區)應當有1-2家農機制造企業,全市農機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

三、著力完善扶持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級財政對農機化的投入要逐年增長。加大農機安全監理裝備、農機化技術培訓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改善全市農機安全監理基礎條件,保障各級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工作經費,逐步提高全市農機安全監理能力。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參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落實和監督工作,增加資金投入,并在年度本級財政部門預算中安排必要的組織管理和推廣經費。

(二)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按照科學、公開、公平、高效的原則。及時公布年度實施方案和補貼資金等,提高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要完善經銷商管理制度,由企業推薦經銷商的基礎上嚴格經銷商資格審查,將售后服務能力作為選擇經銷商的重要標準。根據國家政策補貼范圍與標準,穩定糧食生產機械補貼的基礎上,要不斷拓展補貼機具種類,對關鍵生產環節的新型實用農機產品要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對秸稈還田、機械插秧、油菜的機播機收等重點環節農機作業實行作業補貼。積極探索農機以舊換新補貼辦法,建立農機報廢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老舊及高耗能農機。

(三)加強金融信貸支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的信貸扶持力度。簡化貸款手續,貸款種類、額度、利率、期限、擔保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優惠,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發展。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農機抵押貸款業務,合理審慎確定抵押率,采取靈活的貸款期限與還款方式,為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多元化融資提供便利。對符合產業政策和信貸原則的農機制造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農機流通設施建設,給予信貸支持。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可享受國家和我市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扶持發展農機互助合作保險,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創新農機保險和服務方式。

(四)切實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免征農機機耕和排灌服務營業稅、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對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運輸聯合收割機(包括插秧機)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進一步落實關于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政策。對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新型、大馬力農機裝備和產品。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屬于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農機制造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按照現行規定對批發和零售的農機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各地發改、農業、國土、水利、扶貧、規劃部門要將基層農業機械化推廣體系、機耕道路、排灌及抗旱設施等建設內容納入相應規劃。統籌組織實施。符合鄉村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對農機具停放的場庫棚用地,按農業用地對待。要把區域性農機銷售維修市場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將農機流通納入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加強現代農機流通體系建設。建立重要農時農機加油“優先、優質、優惠”制度,支持流動加油車等設備發展,保障農機作業用油。

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部門分工。各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工作。密切配合,加強指導。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協調服務職能,做好技術推廣、生產組織、安全監理等工作,要創新工作思路,積極組織、指導各地開展特色產業農機化示范基地以及各級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加強檢查考核,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農機工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農機工業行業管理職能,加快制定農機工業發展規劃、扶持政策,抓好產品質量管理。水利部門要做好灌排設備更新改造規劃,推廣普及節水灌溉設備。發展改革部門要落實扶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基本建設投資。財政部門要落實扶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資金,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監管。商務部門要加強對農機流通行業的指導,加快農機流通體系建設。科技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科研開發支持力度。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部門要督促銀行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積極開展農機信貸、保險業務。其他部門也要根據職責積極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有關行業協會要當好政府與企業、農戶的橋梁,充分發揮協調、服務、維權、自律作用。石油石化企業要創新服務方式,支持、保障農機作業用油。

(二)強化政府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一思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健康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確長遠目標和階段性工作重點,加強組織協調和相關機構隊伍建設,充實力量,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工作經費,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切實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依法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