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醫患糾紛事件應急預案

時間:2022-01-09 09:02:00

導語:重大醫患糾紛事件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則

(一)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重大醫患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危害和不良影響,指導和規范我縣醫患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應對突發群體性事件的能力,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依法規范、分工合作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由醫患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對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的工作秩序,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國務院關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衛生部、公安部關于加強醫療機構治安管理維護正常診療秩序的通告》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市重大醫患糾紛引發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特制定本預案。

(三)指導思想

從講政治、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協同配合,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因醫療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把事件對社會穩定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處置工作要區分性質,講求策略,嚴格依法辦事,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堅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原則,防止因處置不當而激化矛盾。

(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當醫患雙方對診療后果及其原因有分歧意見,患方糾集多人嚴重擾亂醫療機構正常工作和醫療秩序,嚴重損壞醫療機構公共財物,危及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和社會公眾安全的群體性事件。具體表現形式有:

1.在醫療機構尋釁滋事,故意損壞醫療機構財物;

2.非法占據或沖擊辦公、診療場所,嚴重干擾正常醫療秩序;

3.侮辱、威脅、恐嚇、謾罵,圍攻毆打醫務人員或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嚴重影響醫務人員正常工作;

4.在醫療機構和公共場所拉橫幅、張貼大字報、標語、散發傳單、潑灑穢物、設靈堂、燒紙錢、擺花圈等嚴重影響正常就醫秩序;

5.不按規定移放尸體至太平間或殯儀館,或停尸鬧事,以尸體相要挾,經多次勸說無效;

6.圍堵醫療機構大門和診療場所,或限制人員和車輛出入;

7.其他嚴重擾亂醫療機構正常診療秩序的行為。

(五)管轄原則

處置醫患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按屬地管理,糾紛當事人所在鄉鎮配合處置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領導機構

處置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必須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設立處置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堅持集中統一指揮與分級協調指揮、領導小組指揮和現場指揮相結合的原則,迅速果斷處置醫院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

1.成立縣創建平安醫院活動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置縣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

2.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主要職責:(1)判定醫院醫療糾紛群體事件的性質,確定處置原則,研究處置措施。(2)根據“誰主管、誰調處”的原則,確定與群眾見面、對話的醫院及主管部門領導,正面做好教育、疏導、化解工作。(3)其他應由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決定的重大事項。

3.處置人員的組織:為更加妥善處置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各相關部門要做好應急處置人員預備工作。縣綜治、衛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要確定一名領導作為醫療糾紛應急處置的負責人,指定一名干部為協調聯絡員,具體承擔應急處置現場協調工作。

(二)主要職責

1.縣綜治辦。一是組織協調有關政法部門和綜治成員單位依法履行職責,積極參與處置重大醫患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二是指導、協調醫患糾紛當事人所在地的綜治辦和基層組織做好當事人的法律宣傳和調解、疏導工作,引導當事人走司法途徑解決醫患糾紛。

2.縣公安局。負責事件發生時維持現場治安秩序,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接報后,應迅速指派民警趕至現場,維護現場治安秩序,掌握動態,了解事件原因、內幕詳情,查明策劃、組織者,配合做好疏導、勸阻工作;嚴防內外串聯,擴大事態;一旦發現違法犯罪的,應依法采取措施,果斷處置。

3.縣衛生局。負責提供醫療衛生法規咨詢,組織專家提供技術咨詢,并協調組織事件的調處。一是接到醫療機構發生重大醫患糾紛報告或患方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重大醫患糾紛處理申請后,及時介入醫患糾紛的調查處理、行政調解、情況匯報、對外信息和開展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在接報后立即指派工作人員趕赴現場,了解情況,開展指導、協調處理工作,引導醫患雙方依法依規按程序進行處理。二是協助指導醫患雙方辦理尸體解剖申請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相關事項。三是對患方明確提出醫患糾紛行政調解申請的,組織醫患雙方在醫療機構以外的地點,依法公平、公正地進行行政調解。四是迅速組織開展醫患糾紛發生原因的調查工作,依法監督醫療機構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對于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責任明確的以及存在行政失職等行為的,應依法嚴肅對機構和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4.縣司法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切實組織做好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組織律師等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法律顧問全程負責與有關當事人進行事件調處。一是做好醫患糾紛的調解工作,為醫患雙方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服務。二是對醫患糾紛中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患方,依法給以法律援助。

5.民政部門。要嚴格按照《省殯葬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移送和處理患者尸體,公安、衛生部門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實行醫療救助機制,對生活確有困難的的貧困人員,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按相關規定給予救助。

三、現場處置

根據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情況,實行三級處理制度,分級實施控制措施,動態管理,以達到最有效的預防、處置效果。

(一)三級預警處理:醫院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初起,狀況平穩,矛盾尚未激化時。主要由當事醫院領導組織醫務科、保衛科及有關人員做好矛盾糾紛化解處置工作,要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努力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要采取因人施策的辦法,宣傳法律政策,講明道理,教育疏導,積極采取調解措施和引導當事人到第三方調解組織進行調解,以達到平息事態的目的。

(二)二級預警處理:經耐心解釋、教育疏導無效,矛盾進一步激化,有關當事人大吵大鬧,糾集人員在10人以內,但未發生嚴重影響擾亂醫院日常工作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事件。當事醫院領導班子積極組織相關科室人員參與調解,視事態發展情況及時向主管部門和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確難控制局面時向縣衛生局報告,由縣衛生局向處置小組匯報,公安、綜治、司法等負責人到場參與協調處置,同時通知當事醫院、當事人所在鄉鎮,要求派員到事發現場,對當事人進行勸導教育,講明法律法規,勸其自行解散,防止事態惡化,并勸當事人進行第三方的調解;當事人繼續無理取鬧的,公安部門對當事人出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行為的,由轄區派出所協助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并依法對不聽勸阻的有關當事人依法給予治安處罰。

(三)一級預警處理:當事人糾集人數較多,糾集人數在10人以上并有過激行為,損壞公物,威脅到相關人員的人身、生命安全的,或糾紛方多次到醫院鬧事,經勸解無效,擾亂醫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由縣創建平安醫院活動領導小組負責人組織成員單位負責人到場,并根據各自分工,迅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公安部門負責組織警力維護現場秩序;司法部門負責組織人員幫助說服;宣傳部門負責輿論宣傳。要依法做好處置工作,必要時可要求當事人所在鄉鎮、村負責人到現場幫助疏導,共同動員當事人進入第三方調節機制實行調解,或要求當事人按法律程序解決。對事件中起組織、策劃作用,或嚴重擾亂醫院診療秩序,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工作要求

(一)要建立重大情況報告制度。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當事醫院在進行先行處置時,應及時報告縣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根據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的規模、性質,抽調相關部門力量進行處置。

(二)要加強情報信息工作。轄區派出所、當事醫院要高度重視情報信息的收集工作,密切注視和掌握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有關當事人的動態,對事件的動向,要做到早了解、早掌握、早控制,力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后勤保障工作由當事醫院負責,由當事醫院在業務經費中撥出專款專用。

(四)統一指揮、加強配合。參加處置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的工作人員,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協調能力,嚴格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要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互相配合,協調行動,不允許擅離職守或自行其是。

(五)堅持靈活性和原則性相結合。參與處置醫療糾紛群體性事件的工作人員要嚴格依法辦事,文明執勤,防止因方法簡單而授人以柄或激化矛盾。處置時應視不同情況,靈活多變,妥善果斷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