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實施方案

時間:2022-02-03 03:05:00

導語:司法行政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行政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實施方案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司法公正行”活動及縣人大常委會關于活動實施方案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司法行政系統工作實際,縣司法局決定開展“公正執法誠信服務”管理教育活動,目的在于提升隊伍素質,依法開展司法行政業務,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為此,特制定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對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務隊伍加強管理教育,使全體司法行政干警、公證員、法律援助律師、社會執業律師、司法鑒定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一步深刻認識各自的社會責任,進一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踐行職責使命,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切實做到嚴格公正執法、誠信執業服務,切實做到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二、組織領導

成立縣司法局開展“司法公正行”──縣司法行政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管理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局黨組書記、局長談先國任組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全新任副組長,局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法制股,法制股長王偉任辦公室主任。

三、活動內容

(一)結合中央政法委部署的“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好三大教育。

1、開展好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學習中國共產黨年光榮歷史,深入理解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重讀經典著作,拜訪先進模范人物,聆聽光榮傳統宣講。組織參加紀念征文、演講競賽、歌詠比賽等,召開座談會,開展紅色之旅,掀起開展光榮傳統教育的熱潮。

2、開展好群眾觀念教育。開展專題輔導講座,牢固樹立“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理念。廣泛征求意見,傾聽群眾呼聲,創新工作方法,依法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3、開展好廉潔誠信教育。教育引導司法行政干警和各類法律服務人員增強公正執法、廉潔為民、誠信服務意識,提高執法、服務的能力水平。對法律服務領域個別投訴案件,開展明察暗訪,依法依紀做出相應處理,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組織學習本行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強化公證員、律師、司法鑒定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努力在法律服務中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

(二)在三大教育活動基礎上,加大三個方面工作力度。

1、加大司法行政隊伍建設力度。一是豐富活動載體,加強黨性鍛煉。開展公開承諾。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黨員干部在本單位搞好公開承諾的同時,向全縣人民發出了一封公開承諾信,承諾進一步規范執法、規范管理、規范服務,為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服務。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參與全縣政法委系統組織的“千名干警下基層,排憂解難保民生”活動,傾聽基層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照檢查和改進工作,提高人民群眾滿意率。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建黨周年之際,組織觀看黨教片,結合半年度工作講評,回顧總結工作中的得失成敗,剖析個人思想。開展“一聯一”和“一幫一”。單位“一聯一”按照對口就近、有利工作的原則選擇聯系單位,重點幫助解決受聯單位發展、建設和社會穩定等問題。個人“一幫一”由司法行政干警自行選擇幫扶對象,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下崗再就業、學生失學、青少年失足和法律服務需求等問題。二是采取多種方式,抓好提質強能。加強機關基層互動,集中學習,輪流講課,專題討論,以求共同進步。開展辦案卷宗評查選優和展示,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鼓勵和支持自學成才,對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或者參加各種學歷教育取得研究生、本科、專科畢業證書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三是推選先進典型,發揮模范作用。評選優秀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推薦參加縣、市“七一”表彰會。評選全縣“十佳調解委員會”和“十佳調解能手”。組織推介去年被評為“市首屆十佳司法行政干警”的同志先進事跡,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調動整個司法行政隊伍服務為民的積極性。

2、加大法律援助為民辦實事力度。加強法律援助組織平臺建設。配強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規范鄉鎮和縣直法律援助站的工作,加大村級法律援助聯絡點建設力度,確保100%的村和城鎮社區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點,使人民群眾能夠就近就便尋求法律援助。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宣傳力度。采取寄送公開信、發送移動群發短信、制作公交車電視飛字廣告、印制法律援助辦事服務手冊等多種辦法,宣傳法律援助工作,讓更多人知曉法律援助范圍和辦事程序,懂得怎樣申請法律援助。擴大法律援助受援覆蓋面。按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湖南省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和湖南省司法廳《關于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和調整經濟困難標準的意見》精神,適當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完善受理、審查、指派、承辦等各個環節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進一步規范法律援助,做得到應援盡援,援必便民及時。

3、加大法律服務市場監管力度。督促法律服務機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各法律服務單位自律管理作用。督促檢查各類法律服務機構規章制度建設情況,完善收案結案管理、收費與財務管理、檔案管理等制度,建立疑難復雜和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制度,建立辦理涉及群體性事件等可能影響穩定的案件預先報告制度。強化法律服務機構自身對辦案流程的監管,使各法律服務機構自律管理的基礎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從源頭和宏觀上加強監控,盡力糾正法律服務行業不正之風。鼓勵律師和其他法律服務人員參加各種學歷教育,培養出一批法律碩士、博士,不斷提高法律服務業務素質。改善辦公辦案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加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加強學術研討,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增強法律服務人員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提升整體社會形象,今年重點組織律師參加全市“司法公正行──從我做起”演講比賽,力爭取得較好成績,展示縣律師水平。強化對法律服務機構和執業人員的年度考核,加強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法律服務人員與法官、檢察官等司法人員的交往,嚴格控制各類法律服務人員的準入關口,把在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品質上不符合要求的人員,拒之法律服務市場的大門之外。嚴厲查處違規違紀執業和非法法律服務行為,高度凈化法律服務市場環境。搞好法律服務機構和執業人員公示公開,規范各法律服務機構名稱標識,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范圍和區域,各法律服務機構要在辦公場所顯著位置,公示穿著所在行業統一服裝的本機構注冊執業人員形象,對冒稱律師執業、欺騙當事人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嚴肅處理。規范法律服務收費標準,減少和避免惡性或不正當競爭。嚴明法紀,嚴格依照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查處虛假或者違反法定程序辦理公證和司法鑒定、教唆當事人提供虛假偽證博取勝訴幾率、超標準亂收費、收費不認真辦案以及勒索當事人錢物、收受當事人賄賂等違法違紀行為。嚴歷打擊沒有資質的社會其他人員從事相關有償法律服務,特別嚴查冒充律師進行訴訟和非訴訟業務的不法分子。

(三)把握三個工作重點,力爭達到三個效果。

1、規范司法鑒定工作,力爭達到“零執業投訴”。加強司法鑒定辦證流程監管。進一步規范司法鑒定所鑒定程序,對司法鑒定執業活動的整個流程進行全程監控,通過制度管事、制度管人,確保鑒定質量,從源頭上減少違法和錯誤鑒定。設置舉報投訴高壓線,以懲戒促進規范執業。嚴格按照《司法鑒定執業活動投訴處理辦法》規定,規范投訴查處工作,重點懲處違反程序進行鑒定、為了利益亂作為的人和事,通過設置舉報投訴高壓線,以懲戒促進規范執業,力爭達到“零執業投訴”。

2、規范社區矯正管理,力爭達到“零重新犯罪”。規范社區矯正源頭上的審前社會調查工作。對可能被處以輕緩刑罰的人員,在接到人民法院委托調查函后,迅速成立審前社會調查評估小組,按照六個字的方法,盡快做出客觀調查評議。一是以“避”求公,凡有利益關聯的人員實行回避。二是以“同”求信,為杜絕可能存在的徇私行為,審前社會調查活動至少須兩人以上共同辦理。三是以“聞”求實,要走訪被告人就業單位、左鄰右舍或在讀學校,了解真實表現。四是以“問”求真,與被告人進行直接見面談話,了解其犯罪真實動機及事后認罪悔罪態度。五要“切”中要害,多了解被告人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生活經歷,以及案發前的身份和經濟狀況等。六要“議”出方案,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評議,綜合評估被告人社會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就被告人是否適用社區矯正,以及在何地投入社區矯正提出書面建議,連同相關談話筆錄和材料提交人民法院。要通過上述“六字法”,把審前社會調查評議工作做實。規范社區矯正實施和減刑證據認定。投入社區矯正之初,要登記詳細資料,搞好簽字和宣誓,進行投入社區矯正的思想教育動員。在開展社區矯正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減刑人數,強調現實表現,加大對減刑證據預先審核力度。規范解除社區矯正后的延伸服務工作,減少解除矯正對象再犯罪可能性。要與解除矯正對象建立和保持經常聯系,通過矯正志愿者等多種渠道,了解掌握解除矯正對象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情況,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律幫助。真心幫扶解除矯正對象在生活或生產、工作上存在的各種困難,引導他們走向人生新的歷程,力爭實現解除矯正人員“零重新犯罪”。

3、規范涉法涉訴矛盾化解,力爭達到“零越級上訪”。切實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駐公安派出所和駐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建設,大力推進人民調解與刑事和解銜接聯動,加強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加強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三調聯動”辦公室分流指派、協調調度、檢查督辦、責任追究等綜合職能,不斷完善“三調聯動”工作長效機制,著力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效力。切實抓好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各鄉鎮在實行每月一次定期排查的基礎上,全年至少開展4次專項排查活動,對轄區內矛盾糾紛開展集中全面排查,對重點單位、重點部位以及重點人、重點事、重點上訪和重復上訪對象進行重點排查,進行統計梳理,提前制定防范預案。切實做好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貫徹“調解優先”原則,在做好常見性、多發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基礎上,重點調處六種類型的矛盾糾紛:一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和群體性上訪的矛盾糾紛。二是重要時期和政治敏感期的矛盾糾紛。三是黨委政府交辦的重點矛盾糾紛。四是轄區內比較突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矛盾糾紛。五是多年積累、反復性大、長期未得到有效化解的矛盾糾紛。六是經濟領域或改革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型矛盾糾紛。要通過專項矛盾化解攻堅,使糾紛調解率達到98%以上,糾紛調結率達到95%以上,重大、疑難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到90%以上,成功解決一批“社會關注、群眾關心、歷史欠帳”社會矛盾積案,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力爭涉法涉訴矛盾化解達到“零越級上訪”。

四、分段安排

從月初至月底,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1、組織發動階段。一是研究制訂《“司法公正行”──縣司法行政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管理教育活動的方案》和相關業務股室子方案,明確職責,確定具體活動內容。二是舉行司法行政系統“司法公正行”活動啟動儀式和專題宣傳活動,邀請新聞媒體開展專題報道,設立舉報投訴電話。

2、重點推進階段。為圍繞“公正執法、誠信服務”主題,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走訪相關單位等方式,收集整理我縣司法行政干警、公證員、律師、司法鑒定人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廉潔、不公正、不誠信等方面的情況,開展自查自糾。有針對性的開展調研,探索建立確保本系統公正執法、誠信服務的長效機制。

3、處理總結階段。對自查自糾和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對違法違紀行為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對其中的典型案件進行公開曝光,接受社會監督。對全年司法行政系統開展“司法公正行”活動得情況進行總結,接受縣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評議。

五、活動要求

1、精心組織。各司法所、各法律服務機構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好宣傳和調研,采取多種形式征求意見,自查自糾存在的問題,要大力宣傳先進,推廣典型,共同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2、突出重點。要根據黨委政府工作重心,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集中反映的本轄區或本單位執法不公正、服務不誠信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重點,通過這次管理教育活動服務全縣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

3、注重實效。要出實招、求實效,不搞虛假應付。對活動中自查出的問題,以自糾為主,落實整改措施。對自我糾正不力,甚至對人民群眾反應的問題置之不理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責任追究,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