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安置管治方案

時間:2022-02-08 09:07:00

導語: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安置管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安置管治方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明確城鄉建設用地征地拆遷安置工作職責,完善運行機制,規范征地拆遷安置行為,提高工作效能,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委托管理,是指項目業主投資城鄉建設項目的有關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和安置工作,委托新晃侗族自治縣征地拆遷安置辦公室(以下簡稱縣征拆辦)作為工作實施主體依法實施。

第三條征地拆遷安置應堅持“安置先行、異地集中統一安置”的原則,投資人(業主)、縣征拆辦、縣房產管理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建設局、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縣公安局、縣監察局、縣審計局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做好征地拆遷安置的相關工作。

第二章投資人(業主)、縣征拆辦主要職責

第四條投資人作為項目業主和拆遷人,其主要職責:

(一)及時提供項目建設用地和經營用地征地紅線圖、省人民政府批準用地文件及征地拆遷的相關資料,并明確征地拆遷范圍及時間要求。

(二)負責申請辦理城市房屋拆遷許可證。

(三)負責制作調查摸底表格和房屋拆遷協議格式合同。

(四)委托有資質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對需拆遷城市房屋進行分類分戶評估;對村民房屋進行測算;對村民房屋的裝飾裝修、附屬物進行評估;對需要進行分戶評估的,參加縣房產管理局組織的評估機構抽簽。

(五)組織受委托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和房屋專業測量隊及時參與實物量調查。

(六)督促受委托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和專業測量隊及時出具評估報告和測量成果。

(七)按照征地拆遷安置工作進度,及時撥付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款和工作經費。

(八)負責為實行產權調換的居民拆遷戶提供安置房;為需要過渡安置的被拆遷戶提供過渡房;參與村民安置區選址。

(九)督促征地拆遷安置工作進度。

第五條縣征拆辦作為工作實施主體,其主要職責:

(一)牽頭組織征地拆遷實物量調查工作;負責組織被征地鄉、村、組(主管單位、社區、街道)相關人員及被拆遷人參與實物量調查,確保實物量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按時完成;組織“三榜”公布并組織對“三榜”公布后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核實。

(二)會同縣國土部門依法開展國有土地收回工作。

(三)參與選擇評估機構,負責組織被拆遷人代表參加縣房產管理局組織的評估機構選擇抽簽。

(四)作為拆遷實施主體,嚴格按照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及評估測算結果與鄉、村、組和被拆遷戶簽訂土地征收補償協議和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報批。

(五)負責按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落實安置工作。

(六)按投資人(業主)提出的時間要求,完成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確保工程建設用地需要和經營合同按時兌現。

(七)負責協調督促桿線管網產權單位按照“誰擁有,誰負責遷移”的原則,及時完成桿線管網拆遷工作。

(八)做好群眾工作,負責協調處理好因征地拆遷安置與村(居)民發生的各種矛盾、糾紛和遺留問題,確保社會穩定。

(九)加強征地拆遷安置資金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第三章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

第六條規劃部門負責建設項目用地規劃的審批;及時完成安置區規劃選址及審批工作;負責規劃區內建筑物的合法性鑒定。

第七條縣房產管理局負責城市房屋拆遷安置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及時依法辦理房屋拆遷許可;組織以公開抽簽的方式確定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分戶評估;組織專家組對評估報告進行鑒定;負責城市房屋產權確認;督促房屋測量隊及時參加實物量調查。

第八條縣國土資源局負責集體土地的征收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牽頭組織征收和收回國有土地的權屬調查工作;及時調處土地糾紛;制定和征地拆遷安置補償通告;擬定國有土地收回方案,并依法收回;及時做好土地報批工作;負責集體土地上違法用地建房的鑒定工作。

第九條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縣建設局、縣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對項目建設用地上違法建筑檢查及拆除的實施工作。

第十條縣審計局負責征地拆遷安置補償費用、工作經費等費用的審計。

第十一條縣公安局負責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對象身份的審查工作。

第十二條縣監察局負責征地拆遷安置全過程的監督,及時查處違紀行為。

第四章委托范圍及方式

第十三條委托范圍:投資人(業主)按規劃部門批準的規劃用地紅線圖,繪制征地地塊紅線圖,作為委托征地拆遷的范圍。縣征拆辦必須按征地紅線圖確定的范圍實施征地拆遷安置。因實際需要,個別邊角余地需多征的,須征得投資人(業主)的認可。

第十四條委托方式:投資人(業主)依據征地地塊紅線圖,書面委托縣征拆辦組織實施征地拆遷安置工作。

第五章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

第十五條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一律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省征地補償標準的通知》(湘政發〔2012〕43號)、《市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懷政辦發〔2012〕19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市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的實施意見》(懷政發〔2012〕6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市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的補充意見》(懷政發〔2012〕19號)等規定執行。嚴格做到“三統一”(即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和“三公開”(公開征地拆遷安置法規政策、公開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公開征地拆遷安置完成時限)。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實施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和提高或降低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

第六章征地拆遷安置實施程序

第十六條征地拆遷實施準備

縣房產管理局房屋拆遷通告和縣國土資源局征地拆遷安置補償通告;投資人(業主)依法委托房地產評估機構和房屋專業測量隊,并簽訂委托協議。

第十七條實物量調查認定

(一)實物量調查職責分工:縣征拆辦牽頭組織實物量調查工作,縣征拆辦、縣房產、建設、國土部門負責被拆遷人家庭成員、房屋建設年代的調查、登記,房屋專業測量隊負責被調查房屋的測繪及面積認定,房地產評估機構負責房屋裝飾裝修、建(構)筑物及需要評估測算的附屬物、附著物的丈量、登記、拍照。各方對各自調查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二)征地實物量的調查認定程序:縣征拆辦組織被征地相關人員對土地現狀進行調查,現場確認征用宗地地類分塊面積,清點登記地上附著物、構筑物數量,現場簽字認定,作為計算征地補償費用和工作經費的依據。

(三)房屋拆遷實物量調查認定程序:縣征拆辦、縣房產管理局、被拆遷人和受委托的評估機構及房屋測量隊參與,實地開展入戶調查、測繪、登記工作;縣征拆辦、縣房產管理局及被拆遷人對調查情況現場簽字確認;縣征拆辦匯總后送投資人審核,組織“三榜”公布,每榜公布5天;對反映的情況,由縣征拆辦組織參與實物量調查的相關方人員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簽字確認;縣征拆辦、縣房產管理局在第三榜公布表上加蓋公章,附相關佐證資料,由縣征拆辦報送給投資人(業主),評估機構和房屋測量隊將丈量、測繪結果加蓋公章并附相關佐證資料,報送給投資人(業主);投資人(業主)匯總加蓋公章后交受委托的評估機構評估。

第十八條評估測算

評估機構依法進行分類分戶評估、測算,依法出具評估報告和測算結果,作為計算房屋拆遷、附屬物補償和工作經費的依據。

第十九條經費計算及認定

投資人(業主)、縣征拆辦依據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測算結果,按照拆遷安置補償政策,逐項逐戶計算補償經費、獎勵經費,匯總后由投資人與縣征拆辦簽訂區段征地拆遷委托認定書。

第二十條實施征地拆遷

(一)協議簽訂。縣征拆辦牽頭,相關部門參與,根據調查認定的實物量,與被征地的鄉、村、組簽訂征地協議,與被拆遷人簽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一戶一檔),分批次送投資人(業主)審核。

(二)拆遷騰地。縣征拆辦根據土地征收協議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及時組織拆遷騰地,按時向投資人(業主)交地,交地必須達到整塊無間隙、無遺留問題的標準。對拒不簽訂征地拆遷協議和雖已簽訂協議但不按協議履行的,由縣征拆辦依法提請相關職能部門強制征地拆遷騰地,強制拆遷前要組織專家論證,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特別是被拆遷人的意見,并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控制拆遷規模,對沒有經過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或群眾意見較大的項目,一律不得發放拆遷許可證,實施行政強制拆遷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并報請縣人民政府備案。程序不合法,補償不到位,被拆遷人居住條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應急預案的,一律不得強制拆遷。

(三)騰地驗收。對已完成征地拆遷的地塊,縣征拆辦及時向投資人(業主)交地,投資人(業主)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驗收,填寫騰地交地驗收單,作為計算縣征拆辦工作經費和獎勵經費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資料歸檔。縣征拆辦對所有征地拆遷安置資料,按照分類分項和城建檔案管理的要求分類歸檔、整理成冊,與項目竣工驗收同步,作為項目審計的必備資料,做到及時、真實、完整、齊全,妥善管理,同時交一份給投資人(業主)備查。

第七章安置工作

第二十二條安置對象和安置面積認定程序:

(一)居民拆遷安置面積和對象由縣征拆辦、縣房產、建設、國土部門依據被拆遷房屋的房屋權屬證書造冊登記,投資人(業主)審核認定后,抄送縣房產、規劃部門備案。

(二)村民安置對象和安置面積認定程序: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的通知》(懷政辦發〔2012〕19號)拆遷補償安置的,補償安置對象由縣征拆辦審核造冊,經公安戶籍部門、投資人(業主)審查認定。

第二十三條安置區選址

居民安置區選址由投資人(業主)提出選址建議意見,縣規劃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縣人民政府決定,縣國土資源局及時組織土地報批;村民安置區選址由縣征拆辦提出選址建議意見,投資人(業主)審核確認安置對象及安置面積,縣規劃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縣人民政府決定,縣國土資源局及時組織土地報批。

第二十四條安置房建設和分配落實

(一)居民安置區由投資人(業主)委托縣征拆辦牽頭實施安置房建設,并按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做好安置房的分配落實工作。

(二)按懷政辦發〔2012〕19號文件實行統規新建的村民安置區,投資人(業主)完成“三通一平”后,交縣征拆辦負責建設安置房并落實安置工作。

第八章經費管理

第二十五條征地拆遷補償費用:征地補償費用由縣征拆辦憑征地補償資料,分項目、分地塊、分批次報投資人(業主)審批撥付;房屋拆遷補償費用由縣征拆辦憑區段房屋拆遷委托認定書及拆遷進度資金使用情況證明分批次報投資人審核撥付。征地拆遷補償費用嚴格按核定的總額由縣征拆辦包干使用,征地拆遷過程中的特殊情況需作特殊處理的,由縣征拆辦報縣人民政府或投資人(業主)研究,明確經費渠道。

第二十六條使用財政資金投資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經費:集體土地征收工作經費按4500元/畝核定,國有土地收回工作經費(含國土資源部門收回國有土地工作經費)按3000元/畝核定,房屋拆遷工作經費按10元/m2核定,如縣征拆辦按投資人(業主)確定的時間完成拆遷任務的另外獎勵l0元/m2。工作經費由縣征拆辦包干使用,使用范圍包括工作人員各種補貼、補助,區、鄉、村(社區、街道、單位)工作協調費,以及個別問題的特殊處理和工作人員的獎勵。工作經費由縣征拆辦憑征地拆遷安置補償資料和工作進度分批次與投資人(業主)結算。不使用財政資金投資的項目,由縣征拆辦與投資人(業主)協商工作經費。

第二十七條使用財政資金投資項目的不可預見費按被拆遷房屋評估值的4%撥付給縣征拆辦,用于解決實物量漏項及征拆過程中特殊問題的處理。不使用財政資金投資的項目,由縣征地拆遷安置辦公室與投資人(業主)協商。

第二十八條在經費管理中未明確的,由縣征拆辦與投資人(業主)協商解決。

第九章行政問責

第二十九條征地拆遷工作人員在征地拆遷安置工作中,擅自改變地類、增加補償項目、提高補償標準或者弄虛作假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

第三十條征地拆遷工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致使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延期的,由監察部門責令糾正。影響工程建設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實行行政問責。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之日起執行,以前相關文件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