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文化工程總體方案
時間:2022-03-11 06:02:00
導語:全縣文化工程總體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縣委十二屆第十次全體會議是在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市委九屆十三次全會精神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對全縣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進行專題安排部署的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縣委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全縣文化改革發展總的目標要求,確定了實施文化發展“頂天立地”工程的戰略決策。所謂“頂天”,是指文化產業培育工程,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扶持發展文化龍頭企業,策劃推進文化精品大作,為群眾和外地游客創造出高層次的文化作品、文化大餐,讓底蘊深厚、生機無限的東原文化,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所謂“立地”,是指群眾文化權益保障工程,通過政府采購文化產品,提供文化陣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建設力度,廣泛開展“三下鄉”活動和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設施的服務效能,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制訂全縣文化發展“頂天立地”工程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推進富民強縣新跨越、建設幸福魅力新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文化民生建設,構筑文化產業高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使全縣文化建設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二、總體目標
到“十二五”末,適應群眾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精品力作和文化品牌不斷涌現;文化事業更加繁榮,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整體實力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增強;文化建設的宏觀管理體制、經費保障機制、人才建設機制、市場管理機制更加完善、高效,創建有重要影響、獨具魅力的全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
三、主要任務及責任單位
根據《意見》內容,各項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實行統一協調、分工負責制,各有關部門單位、鄉鎮(街道)按職能和任務要求分別負責,確保貫徹好、落實好。(列在責任單位前面加黑體的為牽頭單位,其它為主要負責單位。)
(一)文化產業“頂天”培育工程
按照“兩城三園”的文化產業發展框架,重點圍繞發展文化旅游、影視制作、文化演藝、現代傳媒、休閑娛樂、節慶會展、文化體育、文化藝術品業等八大文化產業門類,實施文化產業園區龍頭帶動戰略,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1、園區建設
(1)水滸文化產業園。圍繞湖風景區開發,在300
平方公里范圍內建設發展好水滸影視城、懸崖景區、景區、景區、景區、景區等重點項目和景區;進一步提升園區文化含量、技術含量,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在水滸文化產業園(水滸影視基地)被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文化廳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和資金,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示范基地。
責任單位:縣景區管委、縣文廣新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商務局、縣地稅局、縣國稅局、縣工商局,老湖鎮、舊縣鎮、斑鳩店鎮、銀山鎮、戴廟鎮、商老莊鄉、新湖鎮、州城街道
(2)運河文化產業園。沿大清河、湖南岸布局,重點建設發展好戴村壩景區、清河公園景區、古城景區、安山運河古鎮、八里灣運河泵站景區等重點景區和項目;“十二五”期間,把運河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成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景區管委、縣水利局、湖管理局管理局、縣黃河河務局、彭集街道、州城街道、新湖鎮、商老莊鄉
(3)白佛山文化產業園。沿縣城西區文化發展線向南布局,重點建設發展好白佛山景區、博物館、文化發展中心、畫家村、文化創意產業園、羅貫中紀念館、體育會展中心等項目和景區;“十二五”期間,把白佛山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成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景區管委、街道
2、項目建設
(1)在建項目抓完工。健全完善在建項目推進機制,實行項目建設工作責任制,對在建重點項目實行重點扶持、重點推進,加強跟蹤管理和檢查指導,盡早推動項目建成運營。重點建設好水滸影視城、古城景區、懸崖景區、景區、景區、景區、景區、戴村壩景區、清河公園景區、安山運河古鎮景區、八里灣運河泵站景區、白佛山景區和博物館、文化發展中心、羅貫中紀念館、畫家村、文化產業園、體育會展中心、圖書大廈等重點景區和項目。
責任單位:縣第二紀工委、縣督查局、縣大推辦、縣文產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各項目建設單位
(2)招商項目抓落地。對重點招商文化項目,實行縣級領導包保、鄉鎮和部門負責、建設單位具體落實責任制,從項目的洽談引進、手續辦理、關系協調、困難解決直到項目落地,實行一條龍式服務,一包到底。“十二五”期間,要通過招商,新落地15-20個投資5000萬以上的文化產業項目。
責任單位:縣文產辦、縣招商局、縣直各部門各單位、各鄉鎮(街道)
(3)創意項目抓招商。依托資源優勢,圍繞八大重點發展文化產業門類,進一步策劃包裝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比較優勢明顯的文化產業項目,采取媒體推介、會展推介、組團招商、專題招商、外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本參與項目投資開發,吸引品牌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到我縣投資發展文化產業。每個鄉鎮(街道)都要策劃創意3—5個文化產業項目進行招商。全縣文化產業招商項目庫要達到50個項目以上。
責任單位:縣文產辦、縣招商局、縣景區管委、縣文廣新局、縣廣播電視臺、縣體育局、各鄉鎮(街道)
3、企業建設
(1)骨干文化企業建設。積極引進大型知名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落戶,催生形成新的文化市場主體。發展一批有實力、有活力、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龍頭企業?!笆濉逼陂g,在重點文化產業企業中,培育15個在同行業中具有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的知名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景區管委、縣旅游局、縣工商局、縣經信局、縣財政局、縣文產辦、縣招商局、各鄉鎮(街道)
(2)中小文化企業建設。放寬民營企業的文化市場準入,完善金融扶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辦法,激發民間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培植發展中小文化企業?!笆濉逼陂g,培育發展100個“專、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業。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景區管委、縣旅游局、縣工商局、縣經信局、縣財政局、縣文產辦、各鄉鎮(街道)
4、市場建設
(1)文化產品市場建設。在縣城、州城、濱湖新區(王臺)分別建設1處管理規范、輻射能力強的大型文化產品交易市場。完善信息、資本、技術、產權、人才等要素市場建設,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強文化中介和行業組織建設,理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培育城鄉文化消費市場,促進文化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工商局、縣經信局、縣財政局、縣科技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景區管委、街道、州城街道、老湖鎮
(2)文化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建設1-2處統一、規范的文化人才市場,形成集交流、培訓、職介、創業于一體的文化人才市場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文廣新局、縣景區管委、縣工商局、縣經信局、縣財政局
5、品牌建設
通過建設完善文化旅游景點、豐富文化旅游商品、加強文化產品宣傳促銷、舉辦節慶會展活動、承辦文化體育賽事、舉辦學術研討活動等形式,重點培育水滸文化、運河文化、佛教文化、龍舟文化、名人文化、府學文化六大文化品牌。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景區管委、縣旅游局、縣文廣新局、縣體育局、縣文聯、縣社科聯、縣廣播電視臺、各鄉鎮(街道)
(二)文化事業“立地”培育工程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主線,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民生建設,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1、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進一步完善規劃布局,分級推進,盡快實現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
(1)縣級:“十二五”時期,完善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羅貫中紀念館、縣工委紀念館、戴村壩博物館、科普館、體育館、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等10個館。其中,縣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景區管委、縣財政局、縣科協、縣體育局、團縣委、縣總工會、州城街道、街道
(2)鄉鎮(街道)級:重點建設好綜合文化服務站、文化廣場、社區中心村文化中心,其中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四星級以上標準。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各鄉鎮(街道)
(3)村級:重點建設好文化大院、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小廣場、閱報欄等。農家書屋建設要加快實現全縣行政村全覆蓋;廣播電視要加快實現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延伸,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以上,實施廣電低保惠民工程,確保享受低保的群眾能夠免費收看到有線電視。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廣播電視臺、縣財政局,各鄉鎮(街道)
2、公共文化產品服務
農村:
(1)一村一年一場戲(鄉鎮政府采購)。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財政局,各鄉鎮(街道)
(2)一村一月一場公益電影(縣級采購)。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財政局
(3)每年組織“科普文化進百村”演出(以鄉鎮政府采購為主,市場化運作為輔)。
責任單位:縣科協、縣委宣傳部、縣科技局、縣文廣新局,各鄉鎮(街道)
(4)每年舉辦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趕大集100場。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衛生局、縣科技局、縣文聯、縣科協、縣計生局、縣藥監局、縣農業局、縣新華書店
縣城社區:
(1)每年舉辦社區消夏廣場文藝活動。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省、市級文明單位(機關)、各相關鄉鎮(街道)
(2)每年舉辦社區金秋文化藝術節活動。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直各相關單位、各相關鄉鎮(街道)
(3)每年組織科教、文體、衛生、法律“四進社區”活動。
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縣科協、縣科技局、縣體育局、縣司法局、縣衛生局
(4)廣泛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責任單位:縣文明辦、各“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務隊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成立縣實施文化發展“頂天立地”工程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全面負責工程的統籌規劃、組織指揮、協調調度、督導檢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門組織協調、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文廣新局
(二)嚴格考核。制訂對縣直部門、鄉鎮(街道)實施“頂天立地”工程考核辦法(另發),達不到要求的實行“一票否決”。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
(三)扶持引導。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發展“頂天立地”工程的投入,提高縣鄉兩級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縣級財政設立的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全面用于支持“頂天立地”工程的實施。鄉鎮(街道)級財政每年列支不少于20萬元,用于支持引導“頂天立地”工程的實施。對公共文化產品服務采取縣鄉兩級采購制度。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各鄉鎮(街道)
(四)完善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縣已有的文化經濟政策,加大執行力度。結合實際,制訂下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另發)。
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
(五)設立基金。設立縣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組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司。
責任單位:縣文產辦、縣財政局
(六)培養人才。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造就一批有影響的文化名家和領軍人物。“十二五”期間,培養100名懂經營、會管理的文化產業經營人員;每年在縣、鄉、村三級培樹100名基層文化活動帶頭人;每三年對基層文化隊伍輪訓一遍。
責任單位:縣人才辦、縣文產辦、縣文廣新局、縣委黨校
(七)營造環境。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要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大力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宣傳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的先進典型,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理念,積極營造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努力形成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大合力。
責任單位:縣新聞中心、縣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市區畜牧發展指導意見
- 下一篇:村黨總支基層組織建設年交流材料